2025上海国际车展,在智能驾驶的叙事上,少了一些往年的喧嚣与激进。
蔚来将“自动驾驶”悄然替换为“智能辅助驾驶”,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更名为“组合辅助驾驶”,强调“安全底线”,并在宣传中明示系统“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这些细节无不折射出行业从参数竞赛的“火力全开”,回归到安全责任的“如履薄冰”。这场行业集体“降噪”的背后,是行业对“安全紧箍咒”的敬畏:发生智能驾驶的事故后,公众舆论对过度营销的反噬,倒逼企业重新校准技术叙事的尺度。
作为最早呼吁 “回归理性” 的参与者,国内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在车展前,就用一场产品发布会勾勒出智能驾驶发展的新范式——要减少营销预期与实际体验之间存在的偏差,聚焦 用户真正需要的安全与体验,用扎实的技术协作和量产实践,为狂飙的行业注入冷静思考。
行业狂欢后的冷思考:“炫技”让位于“信任”
过去三年,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在技术路线上经历了从“重感知轻地图”到“无图开城竞速”的迭代,但用户实际体验与车企宣传的“全场景通行”仍存鸿沟。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4年L2+级辅助驾驶车型渗透率达62%,但实际使用率仅38%,超半数用户对辅助驾驶系统仍然是选择弃用。这种技术叙事与真实价值的割裂,恰恰印证了地平线提出的核心观点:智能驾驶的本质是功能价值而非情绪价值。
正如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在发布会上指出的:“智能驾驶如同手机的基带,核心是提供标准化、高确定性的功能价值。”当车企沉迷于用“情绪价值”包装技术短板时,实则模糊了功能价值与体验价值的边界。为此,地平线提出了首个用户智驾信任度公式——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直指行业痛点。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实则需要解构三个维度:安心度要求系统不仅实现物理安全,更要通过防御性驾驶策略消除用户心理戒备;专业度需要在路径规划、博弈决策等维度建立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的确定性;亲密度则需构建最符合直觉的人机共驾交互。而分母“夸大度”的警示,正是对过度营销的反向制约。
HSD破局“不可能三角”:性能、成本与安全的三重奏
在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中,性能、成本、安全始终是难以兼得的“不可能三角”。追求极致性能往往需要堆砌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豪华配置,导致成本高企;追求成本优势又容易陷入“重硬件轻算法”的陷阱,牺牲系统可靠性;而安全冗余设计更可能带来架构复杂度的指数级上升。地平线最新发布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就通过软硬结合的底层创新重构技术范式,为行业带来破局之道。
这种重构首先体现在硬件架构的革命性设计。HSD系统搭载的征程6P计算方案,是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落地的超级引擎,通过4核BPU+三级存储系统的架构革新,在560TOPS算力下实现了205GB/s的存储带宽,能在不影响主模型的前提运行影子模式学习,实现全场景数据闭环验证与低延迟数据回传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地平线创新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实现了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让车企能够像组装PC一样灵活配置计算单元。从普惠级的HSD 300到全场景的HSD 1200,同一套架构可覆盖10万至5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需求,真正实现“技术平权”。
在算法层面,HSD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打破了传统模块化算法的效率瓶颈。通过将感知、预测、规划全链路融合进统一模型,可实现“光子打入到轨迹输出”的超低时延系统。而引入的强化学习框架,则让系统在数字孪生世界中持续进化——就像AlphaZero通过自我对弈超越人类棋手,HSD的驾驶策略不再依赖人类驾驶数据的模仿,而是通过虚拟世界的亿次博弈,逼近“驾驶之神”的决策最优解。这种技术路径的选择,使得HSD在面对中国特有的复杂场景时,展现出超越规则型算法的场景适应性。
据悉,地平线HSD将作为奇瑞“猎鹰”的一款先进方案,与征程6P计算方案一同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并于2025年9月正式量产,而且后续奇瑞还会有更多采用HSD方案的“猎鹰方案”车型上市亮相。
开放生态筑就 “软壁垒”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地平线的“硬实力”,那么其构建的开放生态则是穿透产业周期的“软壁垒”。
在上海车展期间,地平线接连宣布与博世、电装两大全球Tier-1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征程6B开发的博世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平台,将L2级辅助驾驶的探测距离延伸至300米,已获多家全球车企定点;搭载征程6E/M的博世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通过BEV+占用网络感知算法,能实现高速高架辅助驾驶、多达10条路线的城市记忆行车辅助、记忆泊车辅助和丝滑泊车等功能,首款量产车将于6月上市;而与电装联合研发的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则致力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推动高性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
而在自主品牌阵营,地平线的技术渗透更为深入:除了与奇瑞达成基于HSD的合作外,上海车展期间,理想也官宣选择征程6M提升AD Pro的主动安全性能,并率先上车理想L6焕新版;此前大众汽车集团也已宣布与地平线基于HSD深化合作,未来将落地在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车型上。事实上,进入2025年以来,地平线就接连官宣了与上汽集团、大众汽车、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一汽奔腾、奇瑞等主流车企的合作,成为了中国车企推动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
这些合作背后,是地平线“开放共赢”的生态信仰,是地平线对产业规律的深刻洞察。在余凯博士看来:“未来可能有20%的车企选择自研、80%的车企选择携手第三方合作研发智能驾驶。”这种判断正被市场验证:截至2024年底,地平线以33.97%的市占率稳居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第一,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截止2025年4月,征程家族累计交付突破800万套,随着征程6系列在2025年量产交付,地平线辅助驾驶方案累积出货量也将在2025年正式跨越1000万量产大关,将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万级量产的智驾科技品牌。
站在智能驾驶从“功能创新”向“体验革命”跃迁的临界点,地平线以十年的躬身实践给予行业重要启示:真正的技术平权,不在于将尖端配置下放至廉价车型,而在于通过体系化创新,让安全、好用的智驾体验突破价格与地域的边界。唯有回归本质、敬畏规律,才能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对安全与自由的双重向往。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