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是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康诺思腾历经六年发展,已在全球设立四大研发中心,完全掌握机械架构、电气架构、软件架构、复杂算法以及视觉影像等核心技术,自主搭建手术机器人底层技术平台。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设有超万平米量产工厂,成功实现手术机器人“自主制造”。其自主研发的Sentire思腾®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24年9月29日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
在启明创投第十六届人民币基金年会暨投资人高峰论坛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与康诺思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欧国威以“做‘金字塔尖’的手术机器人”为主题展开对话。欧国威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康诺思腾的技术攻坚情况和优势、AI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
谈及创业初衷,欧国威表示希望为医生提供安全有效的工具,让患者以合理价格获得优质服务。他指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仍处于低位,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拥有20倍增长空间,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他强调手术机器人研发具有高要求、高难度特性。康诺思腾通过自主研发、高国产化率夯实产品安全稳定基石,以优异的临床测试成果证明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胡旭波认为,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市场远未饱和,国际新兴市场也存在巨大需求。作为投资人,希望通过投资助力企业研发全球创新性产品,利用中国产业链优势满足市场需求。
欧国威指出,全球每年微创手术约4500万台,但使用机器人完成的手术占比未超过5%。此外,开放式手术每年也有4500万台,未被机器人覆盖的手术量高达9000万台。中国市场手术机器人使用率仅1%,现有450台设备,对比美国7000台的配置,中国至少可配置1万台手术机器人,这意味着还有20倍的增长机会。此外,手术机器人的耗材和维修服务也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手术机器人价格昂贵,一台系统需200-400万美元,国内售价曾达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每年维修费约200万元,单台手术耗材成本约3万元。欧国威表示,康诺思腾希望打造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机器人服务患者,让手术机器人成为医疗机构的基础配置。
手术机器人与普通医疗机械臂存在本质区别。普通医疗机械臂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而手术机器人一旦失控,患者可能面临即时生命危险。因此,手术机器人被称作医疗机械臂领域的“航空级机器人”。其容错率极低,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手术机器人零部件数量庞大,康诺思腾研发的机器人有13000个零部件,远超普通工业机器人1000个、电动汽车动力结构8000个的水平。手术机器人一旦在术中发生错误,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康诺思腾要求全部零部件自主研发,包括马达、变速器、传感器、操作系统和内窥镜系统等。
目前,康诺思腾国产化率达99%,仅有1%非核心组件需进口,远超部分进口品牌仍有约20%关键部件依赖外部采购的现状。公司充分利用中国产业优势,整合中国香港、深圳两地高端人才资源,搭建底层技术平台,在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达到并部分优于国际标杆产品。
康诺思腾已完成超过250例临床手术应用,数据显示其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品牌同等水平,部分关键参数更具优势。例如在术中出血控制、医生操作效率和系统准备时间等方面优于国际品牌。公司产品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成本可控,能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媲美国际领先产品的解决方案。
康诺思腾的临床测试数据显示,其产品在操作性能上已达到进口品牌水平,甚至在手术视野清晰度等方面更具优势。公司联合高校科研力量,逐步打造全球机器人网络,已与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朴茨茅斯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并计划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合作。
康诺思腾已提交欧盟CE认证申请,预计年底可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医疗机构也纷纷表达合作意向。公司通过产品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在全球医疗高地推广产品,形成独特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有深远影响。康诺思腾已开展人工智能自动化手术研究,打造手术机器人协作网络,实现远程操作和医生培训。医生可在任何时间远程操作机器人进行训练,提升技能水平。
公司正在部署远程培训系统,北京世纪坛医院已实现医生在医院直接操作深圳实验室系统。依托该网络,可连接不同地区的医生,为年轻医生提供在线指导,积累数据推进全自动手术机器人发展。
欧国威强调,从学者向创业者转变过程中,启明创投提供了重要支持。他指出,科学家思维有助于确立正确方向,企业家精神则需理解人性需求。公司企业文化以“Mother's test”为核心理念,激励员工将手术机器人打造为全球领先产品,服务全球患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