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在线教育卸下伪装,教育信息化危与机并存?

1 月 20 日下午,标志性的一刻到来。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1 月 23 日起,全市中学学生不到校。1 月 24 日起,所有幼儿园不提供托管服务。此外,1 月 23 日起,全市培训机构暂停一切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据统计,截至 1 月 20 日凌晨,已有至少 35 地发布通知,称暂停线下学习活动与各类培训线下课程。

 

疫情卷土重来,线下培训机构再度面临考验。而转型线上需求激增,为部分教育信息化选手带来新一波增长小高峰。相较于去年下半年平缓的增长,拓课云近期增长 50% 的客户数,伯索云学堂实现大幅增长。此外,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 1 月 13 日,翼鸥教育已为中国香港、北京顺义、河北、辽宁、黑龙江、山西省内部分城市及地区提供免费服务,其他部分机构也有针对不同地区的免费或特殊措施。


时间回到一年前,同样是停课、免费、激增、上线……从市场现象来看今年的情况似乎与去年一般无二,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么转型,要么等死,转型线上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不得不”的问题。


今年,广大的线下培训机构都更加明晰转型在线教学是疫情之下唯一的生存法则。具体而言,信息化选手激增的客户量主要来自于未上过线和上过线的两部分。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去年同期,全国线下教培机构数量约在百万以上,约 60% 的机构选择转型线上授课,其余 40% 选择仅为学生提供线上服务或是暂时停滞。后者无法进行课消确认收入,随着高昂的房租、人力成本不断消耗,最终一些机构只得关停或倒闭。


未上过线的机构在去年主要处于“观望”状态。教培机构与教育信息化服务商合作的资金门槛平均约在 2 万元左右,虽然钱不算多,但是去年一切都处于未知状态,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部分培训机构不敢贸然拿出资金投入。经过去年的一疫,今年形势和做法都相对明朗化,所以有更多培训机构当下选择快速上线渡过危机。


上过线的机构一方面出于再次应急的考虑。去年 5、6 月份以后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化,全国多数城市陆续复课,此前选择上线的线下培训机回归正常运营状态便暂停线上的教学服务。这批机构基于去年的经验,在近期疫情反扑后快速转移,继续使用教育信息化选手的平台和产品服务。


另一方面计划长期做战略部署。去年疫情之下推动了一波行业 OMO 的大热潮,很多机构都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而今年不少线下机构选择继续推进在线布局,在多方面持续推进信息化改造。


由此来看,今年对教育信息化选手来说无疑又是持续利好的一年,但同时市场也变得更加理性。


相较去年疫情前期大批选手提供的免费服务策略,目前来看,除了翼鸥延续上年的打法外,今年暂未有其他选手大面积跟进。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对于中小 To B 机构来说,盲目冲上去和大机构拼免费产品无疑是死路一条。就去年的情况来看,疫情爆发后线下培训机构转型线上的需求激增,但是对于 To B 机构来说如何留存、转化、服务激增的流量都没有规划好。从实际情况来说,确实有部分服务商的系统在流量峰值期间出现宕机和崩盘的情况,后期运维也存在一定难度,这对信息化服务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同时,从客户端来看,即便是有很多机构有购置线上系统的需求,但大多也只是应急措施,只为服务商带来极短的收益,很多中小机构校长并没有长线投入线上的资金和能力。


而翼鸥今年再度大面积推行免费策略,对其成本消耗也是极大的。信息化服务商的上下游是运营商和云厂商,如果他们对此没有一些减免和补贴政策,那么对于中间的服务商来说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对翼鸥后期承载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翼鸥这次有资金和实力开展免费策略,也与背后的资本市场环境分不开。随着去年疫情爆发催生在线教育的利好机会,资本的目光也更加聚焦教育信息化赛道。


2020 年,翼鸥于 7 月完成千万美元 B 轮融资后又于 11 月底完成 2.65 亿美元 C 轮融资;百家云于第三季度完成 1.78 亿元 B 轮融资的基础上又获 9300 万元 B+ 轮投资;即构科技完成 5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据 IT 桔子数据统计,去年教育信息化赛道共有 49 家获得融资,总融资金额为 49.66 亿元。


去年下半年培训机构线下陆续复课后,资本逐渐回归冷静,而在当下疫情反扑,资本市场投注教育信息化市场的资金量可能又会有所增加。有业内投资方对多鲸分析道,如果资本持续跟进和布局,不排除出掀起新一波免费服务策略战的可能。



除去“不得不”的因素,去年的疫情对教培市场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疫情促使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认知更加深刻。全民触网下,在线教育的影响效果落地提前了 3-5 年。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学生接触到的在线教学是校外在线大班课或公立校内的在线教学,而非体验更好的小班或 1 对 1 模式。加之在线模式本身具有对学生高注意力、高自驱力的先决条件,导致去年 3、4 月份,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对在线模式的抵触情绪,纷纷期待线下复课。


同时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是,在线教育难出效果。受限于线上的形式,线上考试多以选择、填空、是非题为主,考试过程也较难监控,难以评测出孩子的真实水平。据此前多家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很多学生在 2020 年 6 月复课后首次期中考试中,成绩普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线教育效果备受质疑。而从高考延迟一个月,初三高三升学年级优先复课也可以推导出相同的结论。


疫情确实加速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快显露了在线教育现阶段的弊病。虽然大多在线大班课头部选手都试图采用辅导老师解决效果问题,但是辅导老师对知识和教学的理解有限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落地。


第二,机构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 OMO 发展道路。在去年疫情前期,线下教培机构将教学环节一股脑地全都“搬运”至线上,但是,线上和线下对于老师的神态、话术、肢体、表达方式甚至语言节奏的要求都不同,在线下实际的交互场景转移到线上的屏幕两端后,产生的效果自然变差。而且,线上的监督不到位,线下师生同处一个物理空间,老师可以自然对学生形成“压力氛围”产生监督作用,但线上老师很难监控学生的行为。因此机构自身是否具备长期线上教学的基因和能力是校长们的一个考量重点。


教学是疫情期间最先被搬到线上的一环,但是完全的在线教育机构与传统线下机构的模式截然不同,涉及到运营、服务、管理、人事、财务、销售、研发、产品等各个流程的线上化,需要机构付出大量的成本和代价。这对于广大中小机构来说是难以企及的。因此对中小机构来说,自身适合什么程度的 OMO ,优先 OMO 化哪些环节都是需要考量的。


“疫情过后,机构开始关注业务整体改造、业务流程再造,甚至重塑了产品,不再有纯粹意义上的线上机构或者线下机构。”阔知科技 COO 阮颖分析道。


目前可以看到的走向是,头部机构全面推动 OMO 化,区域龙头选择搭建本地化网校、在线事业部,小机构也都找到了更适合自身的在线化的环节,其中多以教学和管理为主。


OMO 的道路上,疫情反反复复也要求教培机构有“热切换”的能力。“热切换”的概念常见于计算机领域,主要是指“在不关闭系统、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硬盘、电源等部件,保证系统应对‘灾难’时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等”。对于机构而言,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做到线上线下随时切换,且确保教学活动不受任何影响,尤其是被中断。


第三,疫情加速了行业格局的分化。线下教培市场呈现分散、长尾的特点。近两年随着行业整顿政策和巨头的下沉挤压加速行业持续洗牌,而疫情之下考验机构的现金流、健康度、组织能力、反应能力从而淘汰了一批企业。


从淘汰企业释放出的学生因“不安全感”会主动流向大机构,或是大机构通过收并购的方式收割中小机构,从而促使行业从哑铃型朝着水滴型格局演变。



疫情是“照妖镜”,也是“催化剂”。行业新趋势和新变化之下,也为教育信息化服务商提供了加速迭代和优化自身的机会。


面对被诟病最多的在线教育体验问题,目前优先可以快速优化的是体验部分。一是产品流畅度的体验。疫情期间的高并发量导致系统出现崩盘和宕机,对于游戏行业来说,卡顿和掉线最多影响玩家游戏体验,而对教育行业来说,上课系统不稳定可能会直接导致用户退费。因此加固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了必修课。


以拓课云举例,去年瞬间流量迸发导致小范围宕机后,拓课云开始调试系统、新增数万台服务器,进行架构、线路、算法、延时、抖动、丢包、高并发承载多方面的处理和优化,促使服务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抵御突发应急事件。截至目前,拓课云同一时间内可承载几千万量级,并且在稳定性层面,已实现无单点故障、故障快速转移,提升了架构容错的能力、异地容灾的能力、一定的网络调度能力。


二是上手性的体验。线下 K12 机构目前最常见的班型是小班模式,相较于 1 对 1 和大班来说,小班又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模式。在大量线下机构实行“三原班”法则(原班型、原老师、原时间)平移线上后,促使主打实时音视频互动的公司加速迭代。


对于在线小班模式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提供超低延迟的音视频互动,同时也需要保障多人通信时的优质音画效果。例如多人低延迟实时互动、多人互动双讲效果好、多种硬件机型适配兼容、复杂网络下无卡顿教学等等。同时根据小班课独特的业务场景,还需求提供多重后台管理能力,例如可划分老师、学生不同课堂角色的操作逻辑;支持上课、下课等课堂状态管理;支持对课堂上摄像头、麦克风的管理等等。为了实现更好的互动教学效果,互动小班还需要接入互动白板、云录制、IM 实时消息等多重能力。


针对在线小班课需求爆发的市场变化和其对技术高要求,即构科技、伯索云学堂等机构都开始加强“在线互动小班”的打磨和迭代,不断优化客户体验。


另一个被诟病的就是在线教育的效果弊病。短期来看,培训机构之于这一问题尚且无法快速解决,教育信息化服务商作为机构背后的赋能方,目前也在尝试将每个功能模块细化,帮助机构提升整体效率。


去年下半年,伯索升级了智慧教室系统并推出“督课功能”,同时还上线了题库和评测工具,督课功能可以解决线下课堂的“黑匣子”问题,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复盘,将效果外化,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题库和测评工具一是帮助合作机构老师直接从题库里布置作业,提升主观题的智能化批改效率;二是机构自身可以利用工具自建题库,提升机构个性化教学服务水平,通过个性化和高效率辅助提升教学效果。


在部分环节的 OMO 化外,也有不少机构开始着力于整体的 OMO 化解决方案提供。去年 10 月,翼鸥教育收购玖蓝网络,其核心产品 Schooin 社区版是一款集教务管理、营销管理、在线学习于一体的平台式 SaaS 系统。Schooin 社区版未来将与 Schooin 业务线原有产品 Schooin X 全面整合发展,满足机构进行 OMO 转型下教学管理的需求。


目前,翼鸥为教育机构提供的 ClassIn+Schooin+TeacherIn 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服务于机构整体运营闭环,从触达、销售、缴费、排课、教学、教研、辅导、服务、评测、复习、数据统计等环节帮助机构实现全链条打通。



科技发展,疫情催化下,教育信息化逐渐从边缘赛道走到了舞台中央,那么未来教育信息化赛道的机会点在哪里呢?

 

一、未来服务商和机构各完成 50% 的产品设计工作

 

教育信息化系统、产品的简单化、便捷化是一直以来的趋势。简单便捷之下,2021 年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教育机构内部的参与和研发比例会加大,系统产品逐步开放化。

 

目前,钉钉的大部分应用都已经实现了低代码或无代码开发,开发难度的降低可以便于合作机构内部 IT 人员自行设计、应用系统产品。未来会实现的是 50% 的研发工作由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剩余 50% 由机构内部以低成本的工具完成。

 

这也是钉钉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其相关负责人在钉钉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相比于从外部购买嫁接一个业务系统,每个企业内部最了解自己的需求所在,当这样的转变完成后,中国未来的系统开发、企业服务会有一个新模式出现。”

 

二、基于大数据平台的 SaaS 服务成重要趋势

 

对于教育头部机构来说,一般而言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会引入“多通道”,即在同一时间接入多个服务商,一旦其中某一服务商系统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可以快速切换。但其中的问题在于,应用在不同服务商之间的机构学习和运营数据很难互通。

 

未来随着云技术的兴起和落地,机构内部所有的 IT 设施、软硬件都不需要再自己额外构建或购买,可以直接在云端采购。所有流程系统上云可实现不同服务商间业务数据的打通、流程的跨系统流转,未来基于大数据平台的 SaaS 服务是重要的趋势。

 

三、立足于不同细分场景的产品细化

 

现阶段,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还比较低,在很多细化场景中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因此对赛道垂直、细分需求的挖掘也会成为长期的趋势之一。

 

例如,目前大多数产品场景只覆盖到了小班课,但小班课中还有引流课,引流课又分导播课、试听课、AI 推送课等等,其中所需要的的技术重点和运营逻辑都不相同。因此针对每个领域更精细化的场景化打磨和应用会成为机构发力的重点之一。

 

四、基于场景的数据提炼和复用

 

相比起泛娱乐化领域,教育用户对数据的敏感性更高。例如教育公司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数据、质量分析数据、预警信息等进行故障排查和模型优化,通过流的信息直接去系统查询十分便捷。当下针对教育客户提炼优化出场景和数据,合并入整体解决方案中帮助更多合作伙伴使用和学习也是机构的一个重点。

 

五、公立校、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剧

 

校外培训机构线上化市场饱和后,疫情之下又催化了公立校和海外这两个新的市场。随着未来政府对校内政策的放开和财政预算的拨款到位,服务商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切入公立校提供产品和服务。

 

虽然疫情“卷土重来”,培训机构二度上线,但是在去年的基础上,行业实现了平稳过渡。对于教育信息化赛道来说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合作和链接,推动行业朝着更加细分和精深的方向迈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教育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