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亿入股芒果,这是阿里的惯用手段?

在长视频市场中,阿里已经握有优酷这张牌,但是从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发展似乎已经处于了停滞状态。阿里在这个时候选择入股芒果,一方面是不想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是想看看芒果能否在行业内更进一步,与优酷形成互补,真正将业务市场做大。

芒果视频是芒果传媒控股的,之前中国移动就投资过芒果视频,现在阿里入局将会超过中国移动成为第二大股东,如果可能的话还会将阿里的资源向芒果倾斜,二者通过资源整合合力在长视频市场进行平台运作。而手握优酷和芒果两大视频平台的阿里,能会成为行业内最大的赢家?那么,此次阿里入股芒果会是不是意味着它放弃优酷了?阿里将会如何进行运作?

视频行业的发展困境

其实,视频行业是与互联网相融合最早的一个行业,初期的时候大家争夺的是资源,谁的资源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当时视频行业市场盗版横行,用户基本上很难成为某一个平台的忠实粉丝,哪里有资源就去哪里看,再加上当时的快播、迅雷、电驴等一大批的资源下载器,用户观看视频的途径很多,视屏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而大多数的平台都是在烧钱运营,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

随着付费内容市场的不断发展,视频平台反而成为最大的一个受益者。平台推出了付费会员、付费点播等活动,再加上广告和其他收益,视频平台开始在资本市场大受欢迎。当然了,视频平台拼的就是付费用户基数,这是用来评判平台未来发展潜力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红利开始丧失,视频平台开始在内容资源上进行比拼,也就是说哪个平台的内容质量更高,资源更多,更容易吸引用户来平台。

我们会发现,很多用户会因为喜欢观看一部影视作品、电视剧而在平台开通会员,甚至于为超前点播付费也不是不可能,于是各大平台开始加大自制剧的投入,或者去购买优秀的影视视频资源,以在行业内占据资源优势。可是,无论是自制剧,还是去购买现成的作品,都不是一笔小投入,因此近期的爱奇艺才要提高视频付费会员的价格。

当然了,除了平台内容上的问题外,用户难以持续高速增长、业务触顶,都是当前视频平台面临的困境,如果这些核心的问题不能解决,未来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会不断加剧,到时候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更加艰难。

芒果是阿里最好的选择?

在视屏领域的布局是阿里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战略部署,视频是当前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需求,它也是用户流量、支付最为重要的一个入口,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不能也不可能放弃这个阵地。但是,优酷最近的表现都不怎么样。它作为曾经的长视频三巨头之一,已经呈现出增长乏力的态势,并被腾讯视频和爱奇艺远远地甩在身后。据极光大数据显示,2020年9月,优酷月活数为2.54亿,远低于腾讯视频的4.63亿和爱奇艺的4.61亿,很显然优酷已经无法满足阿里这该领域的业务需求了。

可是芒果就不一样了,虽然芒果TV的月活仅有1.33亿,但是它却是以9.1%的增长率碾压优酷,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增长。除此之外,芒果TV推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年初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国内网络上火的发红发紫,成功助力芒果超媒市值突破千亿大关。还有《密室逃脱》《明星大侦探》等优秀的自制综艺节目,为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现在的芒果对于阿里来说就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标的,与其单纯地发展优酷,不如投资芒果来得更具未来价值。而且阿里的电商资源都可以与芒果进行整合,进行更多领域的业务探索。芒果TV的用户多是年轻用户,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业务上要更为容易,因此,对阿里来说芒果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优酷会被阿里放弃?
阿里将会如何布局长视频行业市场?

即便阿里花费重金入股芒果,但并不意味着阿里就会放弃优酷。优酷是阿里大文娱的核心,阿里旗下的众多业务都与优酷进行了打通,在这其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当前的优酷在行业市场表现不佳,但并没有到了要放弃的时候。只要优酷继续运营下去,并能推出一款爆款产品,就能呈现出很好的一个状态。再说了,经过多年的运营,优酷有着很好的用户基础,行业影响力还在。

而阿里投资芒果之后,是否会和芒果超媒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还要看双方的态度。但毫无疑问的是,阿里在电商、直播领域迫切需要新的渠道介入,芒果如果能与阿里进行更深一步的业务层面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

笔者认为阿里入股芒果,一方面是看中了芒果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当前阿里在视频领域的弱势,如果优酷和芒果能联手的话,势必会给阿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这也是阿里惯用的资本手段。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长视频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