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纬股份终止收购星空野望,罗永浩就输了?

近日尚纬股份终止了此前收购星空野望40.27%股份的交易,这也导致罗永浩无法从此次交易中获利,于是就有声音说罗永浩“真还传”可能要泡汤。确实,罗永浩直播带货是星空野望最核心的业务部分,尚纬股份终止对其的收购可能会导致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交易对象,但这并不代表罗永浩就彻底失去了机会,星空野望还并没有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因此,对于此事件过度夸大后果并不是明智的。

罗永浩此前建立锤子手机,确实最后没有赚钱,以致于在将其卖掉之后还要继续还债。但是通过多次的商业操作,罗永浩找到了目前较为合适的低成本赚钱的套路,那就是开直播带货。当然了,从这几个月的直播情况来看,这个生意似乎也帮助罗永浩赚了不少钱,此前的债务也还了一部分。若不是近期在监管层面收紧了对于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此次尚纬股份不见得就会下调收购交易预期,也就是说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在预料之外的,是不可预期的。可是,罗永浩就真的输了吗?

直播带货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要说今年最火的生意,那无非就是直播带货,不仅有很多网红参与其中,还有很多商业名人、CEO等到处带货。只要是有点名气的,有行业号召力的人都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其中做得最好的也是当属薇娅和李佳琦,他们的卖货能力堪称恐怖,卖得好的时候单日就能卖出好几个亿的流水,单人直播间粉丝就高达几千万,比一线的明星也是不遑多让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罗永浩选择在抖音尝试直播带货。

罗永浩在今年4月1号的直播首秀中卖出去1.1亿元的产品,直播间有超过4800万人观看。截止11月11日,罗永浩已经直播超过58次,单次平均直播时长达到了4.68小时,单场参与人数峰值114.14w,累计观看达到4亿次,这份成绩单还是很不错的。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预计2020年将翻一番,达到9610亿,各项数据都表明直播带货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

直播带货从本质上改变了原有的商品售卖方式,之前多是“人找货”,现在则是“货找人”。主播们拿到的货大部分都是有很大的优惠力度的,这不仅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搜索、比价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交易成功效率,促进市场交易水平的提升,也实现了对“人货场”的重构,是当前最流行也是最具价值的交易方式,各大巨头也是纷纷加入其中,希望可以分一杯羹。

罗永浩并没有受到影响?

但是网红带货的弊端也是逐渐地显现出来了,在他们中间很多人并非是专业的团队,在进行选品的时候难免会被商家忽悠,也有一些主播为了赚钱拿劣质产品冒充高端产品,让粉丝买单,这样的行为反而会对整个直播带货市场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辛巴燕窝”事件后,有关监管部门开始对直播带货行业进行强监管,多项管理规定的出炉,使得尚纬股份对于星空野望的未来发展缺乏信心,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所以最后双方协商后只能暂时放弃对此次的收购交易。

受此影响,罗永浩本来能拿到的收购资金也化为了泡影。我们都知道,此前罗永浩因经营锤子科技不善欠下6亿多的债务,这才不到两年,已经还了4亿,如果此次收购事宜能够顺利完成,罗永浩本来是可以还清债务的,但是却因为收购告吹而导致一切都成为了不可能。于是很多人就认为,罗永浩要还请债务还需要一段时间,并对此持有消极的态度。

其实,罗永浩已经组建的直播带货团队有自己的运作模式,其已经具备了标准化的 " 招商 + 选品 " 能力,整个供应链条是完整的。就算是此次的收购失败了,对于罗永浩本人以及直播带货业务并没有实质上的影响。相反,此次尚纬股份错失收购星空野望的最佳时机,以后再想收购必然不是现在的这个价格。

罗永浩还能成功吗?

虽然现在的锤子手机已经不是罗永浩在运营了,但是很多锤粉还是对罗永浩十分期待,希望有一天锤子科技还能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可以说,罗永浩本人的影响力还是在的。至于偿还债务的能力,想必也没有人会质疑。那么,罗永浩能凭借直播带货东山再起,在行业市场顺风顺水吗?

在做直播带货之前,罗永浩还做了电子烟等产品,但除了为它们挣得相当的关注度和流量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增益,后期的运营也没有多少亮眼之处。反而在他进入直播带货行业之后,做得风生水起,赢得了很多用户的关注。相比经营企业,似乎直播带货更加适合罗永浩。

笔者认为罗永浩选择进行直播带货是成本最低的一次创业,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成功的概率也很高。即便是与尚纬股份的收购交易告吹了,但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其他交易的机会,或者再去接触另外的有意者。所以,现在的罗永浩还没有输。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罗永浩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