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海底捞涨价事件,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哭穷

哭穷,这是中国人处世哲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我们从小听大的一句俗语。但也仅限于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很少被适用到企业经营场景中。可是在这次疫情中,不管是不是真的很穷,许多企业学会了用“哭”来表达。

西贝又堪称此次餐饮行业中通过“哭穷”应对不确定的危机的典范,2月份,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微博上称,西贝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西贝就拿到了浦发1.2亿的授信,同时还有数十家银行与西贝沟通贷款事宜。海底捞虽然没有直接哭穷,但选择通过第三方机构放出消息称,疫情或给海底捞全年营收带来超过50亿的损失。

两个平时高高在上的龙头餐饮品牌,在危机面前原来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狼狈不堪,这是西贝和海底捞在疫情最严重时期给自己创建的全新的品牌形象。

西贝和海底捞很难,但不至于破产

作为国内餐饮行业的大牌,两个品牌已均属于全国性的品牌,在餐饮行业中,经营效益属于上乘,如果说受疫情影响,让大量的中小餐饮门店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再次开门营业,只能以倒闭结局时,它们两个时绝对不可能破产的。生意从一个小生意发展到企业化经营时,经营逻辑就完全发生改变了。

贾国龙所说的在不开门营业的情况下,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在众多行业中属于一个完全正常企业经营现金流情况,不是即将破产的标志。但这些规模的企业即时没有了再启动的现金流资金,仍然会有大量的银行授信和无法量化的品牌以及隐形资产。所以仅仅一个疫情并不会对它们造成致命性的威胁,这种实际情况和贾国龙在微博上说的完全不一样。退一步来说,假设它们因疫情而破产,那国内还又什么餐饮业可言呢!

涨价又道歉,有目的的策略营销

将涨价之前西贝和海底捞的行为看成是铺垫的话,涨价才是这出“哭穷戏”真正的开始。海底捞和西贝的涨价极其不符合常理,餐饮业是一个高频且价格敏感的行业。餐饮企业正常的涨价逻辑是小幅高频,并且先在关注度较少的地方,最后才是刚需和明星爆款产品,并且在涨价之前和过程中还会包装上品牌升级,新一代的营销包装,尽可能的让消费者在无感中升级产品价格,但海底捞这次没有这样做。

土豆片、酥肉、锅底,不是刚需就是关注度很高的爆款,对它们涨价之前,海底捞没有做任何铺垫,并且涨价幅度达到了6%。这样的操作正常吗?众多的消费者在疫情尾段迫不及待的享受了海底捞的服务之后,在个人的社交平台上发泄了自己的不满,以此形成非常大范围的传播。

这期间海底捞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直到4月10日舆论的第一个高潮,也即所有关注海底捞的客户都直到海底捞涨价了这件事之后,一封包含极大优惠的海底捞道歉信发布,舆论直接登顶,消费者似乎也对海底捞的涨价行为谅解,时间结束。

难到我们不奇怪吗?正常的商业涨价行为,怎么就是管理层的失误了,海底捞不是社会刚需的口罩等防疫物资产品,消费者如果觉的价格合理,就买单消费,如果觉得不合理,则不光临,市场企业经营就是最好的镜子,我们没有听说过,哪个消费者因哪家餐饮企业涨价而将其告上法庭的事件吧。

如果说,不能从单一的海底捞事件中看不到背后缘由的话,我们将西贝和海底捞两份涨价的道歉信比对看时,真相或许就会浮出水面。在几乎相同时间采用相同策略涨价后,发布的道歉信中都写明了给消费者让利,海底捞是折扣优惠,西贝是返现优惠。最终的结局与涨价的表象完全不一样。现在全国所有人都知道西贝和海底捞已经营业了,并且还有优惠,是不是不吃就浪费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涨价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