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快的 滴滴不偏心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GPLP(ID:gplpcn);作者: 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2020年9月1日,滴滴宣布其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出租车乘客发放打车券拉动消费,帮助司机师傅们提升单量和收入,并将开展司机关怀、为出租车企业定制信息化系统等多项长期举措。

这受到了众多出租车的哥的欢迎。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伴随着“快的新出租”的强势归来,此前,滴滴出行承担了很多的误解:

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在出租车和网约车之间,滴滴也曾面临两头不讨好的局面——网约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都认为滴滴对另一方更好。

然而,实际上,对于滴滴而言,出租车、网约车手心手背都是肉。滴滴创业8年,虽每个阶段的业务重点不一样,但并不存在“偏心”一说。9月1日,滴滴宣布其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就是想通过将网约车、出租车业务在滴滴内部自由竞争、激发创新发展的方式,消解“偏心”误解。

“快的”归来意味着什么?

作为城市名片,出租车行业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出行、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而网约车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也是因其方便乘客乘坐、降低了出租车司机的空驶率受到了行业欢迎,在其诞生之后发展迅猛。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上半年,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就高达1.59亿人,在网民中占比22.3%,新增的网络预约出租车变成普通出租车的补充,有效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在最近几年不断发展,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上打车用户范围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

据中研研究院《2020-2025年出租车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出租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10亿元,同比增长约4%,而到了2020年中国出租车行业(含网约车)总收入将达8121亿元。

另据交通运输部2019年数据,目前,每天出租车服务约为1.1亿人次,按照平均每车1.8人计算,每天产生的订单约在4500万~5000万单左右,与整个庞大的出租车市场相比,网络预约出租车的市场份额依旧不高,出租车信息化程度依旧较低,因此,在未来发展当中,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依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即便作为出行领域的最大参与者——滴滴出行,公开资料显示,其旗下的出租车业务在2019年的日均订单量仅为300万单,在整个出租车市场当中市场占比不足10%,可见,相比大量线下扬召打车方式,出租车行业在信息化建设、司机服务管理及收入方面依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显而易见,滴滴出行将旗下的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 将更能够有助于其全心全意发展出租车业务,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对此,“快的新出租”将其品牌目标定为成“用心服务,做新出租”,而作为独立品牌运行之后,“快的新出租”还将保持独立运营,在未来和司机师傅、乘客以及行业伙伴共同推动行业持续转型发展——2020年9月1日,在滴滴出行宣布“快的新出租”品牌独立的当天,滴滴出行还同时宣布,将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出租车乘客发放打车券拉动消费,帮助司机师傅们提升单量和收入,并将开展司机关怀、为出租车企业定制信息化系统等多项长期举措,据悉,第一批出租车消费补贴将于9月4日开始。

通过该行动,滴滴出行希望继续鼓励大家增加呼叫出租车的频率,而在信息化之后的司机除了增加收入之外,也能够通过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而促进出行领域的服务升级。

“看到‘快的’品牌重启很亲切,也有激动。初心不忘,期待快的新出租能够帮助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对此表示。

回归初心,通过独立事业部进行专业服务,真正帮助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滴滴出行将“快的新出租”进行业务升级及独立发展的“初衷”。

滴滴出行“自我进化”加速升级

2020年3月25日,滴滴出行发布全员信,在公开信中,滴滴称接下来三年的目标是“0188”,即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未来三年中,滴滴的日均按量要超过1亿单。

这也意味着,滴滴出行开始了新的战斗。

公开资料显示,如今,在滴滴出行下面涵盖的业务有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代驾、租车、单车、公交、充电、加油、金融、外卖等业务。

面对这些业务,滴滴出行该如何能够既协调又能保持高竞争力,实现“二次奋斗”呢?

通过“赛马”的方式,在滴滴出行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促进增长的方式,此次出租车业务独立升级成“快的新出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还将在滴滴出行新的发展当中担任增长的重要任务。

“滴滴再次出发最重要的不是战略战役的拆解,不是资源和实力。而是我们能不能和八年前刚出发时一样的初心,相信使命,再大的困难不言放弃。今天是我们的生日,不仅要庆祝生日,也要找回初心,我们还可以像第一天出发时一样一起奋斗。”程维表示说。

在“快的新出租”的背后,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一个不断通过“自我进化”从而实现公司的全面升级的滴滴出行,一个全新的滴滴出行又重新驶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滴滴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