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阿里财报,看达摩院的创新经济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鹿鸣财经(ID:luminglab),文:金德路

达摩院是阿里巴巴的成本中心。

5月22日晚,阿里巴巴发布了2020财年四季报和年报,其中第四季度显示营收1143.1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调整后净利润222.87亿元,同比增长11%。同时,还罕见的公布了GMV,年交易额历史性的突破了万亿美元。

考虑到整个上半年的大环境,受疫情影响,新基建成为受市场明显追捧的板块。在阿里这季财报中,云计算也成为收入端的第二增长极,实现营收122.17亿元,同比增长58%,占总收入上升到11%,成为阿里巴巴营收增长最快的业务。

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阿里云有望尽快迎来盈利,成为全球公有云厂商中继亚马逊AWS之后第二家迈入盈利阶段的云厂商。但是阿里云似乎主动放弃了这样的选择,在前不久的4月20日,再次宣布未来三年,继续投入2000亿元,以发展新技术和新基建。

具体来说,2000亿元又将流向何方?根据4月20日《财经》杂志的报道不难分析得出,达摩院的研究领域将会占据很大部分。

这意味着,在阿里内部,达摩院的成本中心地位被进一步加强。在此之前,2017年达摩院成立之时,马云就声称3年将投资1000亿。而现在,这个押注高科技赛道的投资策略再次加码。

那么,是什么促进了阿里巴巴对达摩院持续的大手笔投入?成立3年的达摩院又为阿里巴巴带来了什么?

水流向何方?

要想明白为什么阿里巴巴要源源不断地为高科技持续投入,就得先了解我们所处的商业语境。

过去,技术企业通过某项专利发明或者独特性的创新就能够在市场中得到很大认可,进而取得领先。而现在,随着信息的高效流动和完备发达的供应链,这种优势慢慢被抹平。

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领先优势,就势必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但是随着商业技术不断逼近技术研究前沿,市场头部企业则必然要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到前沿技术的基础科学研究,以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通常企业对于高科技的投入,遵循的是一条"J型曲线",一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经历一段时间的自然演化后,才能迎来大幅的反弹。阿里云本身的成长就能反映这种规律,2009年阿里云成立伊始,马云就有过相关表态,"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而现在10年过去,阿里云成长为了亚太第一,全球前三的云服务商,在收入上为阿里巴巴整体贡献超过10%的营收,从技术上为整个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给予了全部支撑。

而现在,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将再投入2000亿,将投入范围圈定为以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前者的主力是达摩院,后者的载体是阿里云。这意味着,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即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三倍,冲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而达摩院研究的是"4+X"领域,即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探索的是面向未来的技术工具。相对而言,阿里云则要努力培育面向未来的土壤,谷歌云前AI负责人李飞飞就曾表示,云是AI最好的落地场景。

不难看出,阿里对于面向未来高科技的投资思路是,即打造土壤,又探索工具。在合适的时候,两方面就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

比如现阶段而言,达摩院XG实验室,平头哥等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助力阿里云下一代的数据中心,使得阿里云拥有更强的竞争力。飞天云操作系统,含光800芯片,神龙服务器,自研云交换机,高性能低延时网络,大计算系统集群等核心技术,将在云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而反向,优势竞争力的云计算,又可以帮助达摩院在前沿领域上的探索。

被验证的闭循环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开创了"创新经济学"。为了解释创新对经济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又首提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后人逐渐形成"创新价值链"理论。1998年D.M.Amidon又把创新价值链定义为"3C"过程:创造(creation),转化(conversion)和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而到了2007年,Morten T.Hansen又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创新价值框架,即企业的创新从创意产生到价值创造是一个首尾相连的过程。

从这个维度上来看,达摩院的独特性就显现出来。既不像过往看到的诸如贝尔实验室和施乐帕罗研究中心这样企业研究院,又不像大学里面的研究院。根本原因在于其在阿里巴巴内部创造了一个被验证的闭循环。

阿里巴巴为达摩院的启动提供巨大的财力物力,而达摩院则要承担起未来技术和基础学科的前沿研究,成为阿里巴巴的创新中心,其成果产出又成为阿里巴巴再上一个的台阶的源动力。比如,达摩院建立的AI技术布局,成功在阿里体系内找到适合的落地场景,迅速渗透到业务体系,帮助相关业务迅速取得市场优势。

类似特征首先表现在应用层。以达摩院创立的阿里AI服务为例,阿里小蜜,拍立淘,支付宝,天猫精灵,城市大脑等都是典型的落地场景,而在经过了阿里整个体系验证打磨后的AI服务又具备了更强的肌肉,展现出对外输出的实力,在工业,遥感,医疗以及城市大脑等方面都有建树。到现在,阿里AI每日调用图像10亿,视频120万小时,语音55万小时,NLP5千亿句,日均API调用超过1万亿次,服务了全球超过10亿用户。

更重要的是技术底层支撑。飞天AI平台和飞天大数据平台是数据计算的两个主要研究成果,承担了更底层的AI基础设施功能。飞天AI平台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深度学习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的一站式服务,进而研发了超大规模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PAI,大幅提高了使用人工智能的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这是国内首个集数据处理、建模、离线预测、在线预测为一体的机器学习平台,也是IDC评选的全球十大AI平台/框架之一,提供100余种算法组件,支持千亿特征、万亿模型和万亿样本乃至PB级的数据训练,不仅将深度学习训练速度提升4倍,还可以为在线推理的GPU资源节省50%,为传统机器学习提供上百种算法和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服务。

同时,除了对阿里既有业务的助力,基于新技术而诞生的新业务也在阿里体系内长出来。天猫精灵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作为阿里在C端布局的人工智能助手,它可听懂语音指令,开创人机交互体验新方式。截至2019年9月,天猫精灵智能音箱总销量超过2000万台,排名在国内第一、世界第三,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人工智能助手。

这意味着达摩院在阿里巴巴体系内,不仅完成了创新价值链的"3C"过程,诞生了基于新技术的业务,还在给予阿里巴巴本身体系的强大助力,为其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底座底层和业务壁垒。

要产生这种强大能效,除了投入,阿里本身多年积累的能力也在产生很大作用。例如,大规模算力也是支撑机器智能高效应用的基础。阿里拥有丰富的异构计算平台和自研的超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引擎(Maxcompute),包括超大规模批量计算、超高并发实时计算、复杂图数据推理计算三类,综合性能上领先现有开源引擎30%,整体成本降低20%。在2018年双十一,MaxCompute单日数据处理量突破600PB。

从投入研发,到产生成果,再到成果转化,达摩院的效率似乎快得惊人,短短成立不到过3年时间,就能够产生大量能够应用的表现,这在其他研究机构是不可想象的。从前段时间,阿里云2000亿的再投入,可以看出达摩院3年在阿里体系内已经打通了整个阿里巴巴的创新价值链,构建起一个创新价值的闭循环。阿里为其投入资金和资源,达摩院产生研究成果,成果再支撑业务和孵化业务,为营收做出贡献,从而使得资金和资源再度投入,完成了首尾衔接的闭循环。

当然,为什么达摩院的效率如此惊人?在《为什么总是阿里巴巴?》一文中就有这样的类比,前沿研究就好像是在穿越迷雾,传统的研究方式则是通过不断地尝试,以找到穿越的方式,就算是穿越过去了能准确达到自己预想的目的地,仍然是小概率事件。达摩院的方式则像是自己身上系了个绳子,拖着绳子每走一步在一棵树上系个结,使得自己总是往前走,并且每一步都算数。

这种方式用达摩院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蚂蚁集团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的总结来说就是,“如果看不清5000米以外的事情,我们就先结合业务,看看500米外有什么。”每一项产出都能应用,产出到应用的鸿沟被大幅度缩短,直接高效。

科技进阶的中国故事

达摩院的创新经济学,受益的自然不只是阿里巴巴。

上半年疫情期间,达摩院的高科技就走出了实验室,上演了科技抗疫的故事。

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全国各地医疗一线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辛勤工作。就算是这样,也无法满足紧急的防控任务。达摩院为此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累计为57座城市打通了1600万通防控摸排电话,并且完成了超过200万人次的在线问诊服务,用技术手段缓解了人力不足。

同时,在临床诊断上,达摩院AI突破了新冠肺炎样本数据不足的局限,训练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可在20秒内对新冠疑似患者CT影像做出判读(计算最快仅需2秒),并量化病症的轻重程度,分析结果准确率达到96%,大幅提升临床诊断效率。

除了临床诊断,达摩院还与浙江省疾控中心合作,利用算法将疑似病例全基因分析时间缩至半小时,同时可以避免核酸检测出现的漏检情况。

相比于疫情期间的突然发力,达摩院对于科技产业链的进阶更值得重视。达摩院孵化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已经推出3款面向公开市场的芯片类产品,包括最强RISC-V芯片处理器玄铁910,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无剑以及全球最强AI推理性能芯片含光800,推动企业能够享有普惠算力。

而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对外推出的AliGenie开放平台,则有助于将AI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生产力,通过内置AliGenie系统,合作伙伴的产品将在听觉、触觉、视觉以及智能交互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好客户体验。

区块链技术发展目前所遇到的应用难题,也能在阿里体系内得以解决。区块链实验室目前已经在蚂蚁金服落地超过50个应用场景,与多个行业融合。以商品溯源为例,区块链让奶粉、红酒、大米、化妆品等数亿商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使每个消费者都能享用正品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得到保护。

而在区块链用于跨境汇款方面,在香港工作的菲律宾家政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给家人享受低费率实时汇款;区块链用在供应链金融之后,更多供应链上游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区块链用于司法存证之后,让司法纠纷维权成本大幅降低。

当然,除了对产业的贡献,达摩院在未来技术上也在努力。达摩院量子实验室承担的就是面向未来的前沿计算技术,意图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瓶颈。2018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研制出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被美国连线杂志称作有望打破谷歌提出的“量子霸权”。“量子霸权”指的是量子处理器的规模和精度到达无法被经典计算模拟的程度。

谷歌2018年3月份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目标:72比特高精度的量子处理器,谷歌认为达到72比特高精度的量子处理器将到达无法被经典计算模拟的程度。就在谷歌宣布这一计划后不久,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宣布率先成功模拟了 81(9x9)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之前达到这个层数的模拟器只能处理49比特。“太章”的结果表明谷歌这一计划中的处理器如果只运行该基准算法仍不足于达到量子霸权。

显然,达摩院已经超脱了阿里巴巴本身范畴,在实现业务支撑的同时,更在探索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科技所面临的前沿难题。过去,我们看到像贝尔实验室这样的企业研究院取得了举世著名的成就,而现在达摩院成为了中国争夺世界科技话语权的一部分。

贝尔实验室过去创造了太高的成就,7次的诺贝尓奖和诸如三极管,激光,Unix计算机操作系统,C语言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众多的发明,实现的是创新价值的"3C"过程,成就其划时代的意义。

而现在,阿里巴巴对达摩院的投入,则想要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通过在阿里巴巴自身系统内验证一个闭循环。在这个基础上,达摩院往高科技上更深入的探索,不仅可以赋能阿里巴巴,也能为社会产生更多的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达摩院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