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火爆的小米10Pro,这15款在售5G手机谁最值得买?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 iawtmt),作者:姚心璐 编辑:安心

2月25日,小米10 Pro第二次开放订购,一天大卖近10万台。

雷军在微博上宣布了这个数字,并强调说,在小米10 Pro售价4999元至5999元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5G手机无疑是时下手机市场的当红辣子鸡。从2019年下半年起,各家手机厂商就纷纷发布5G手机。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调研数据,2019年全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达到1870万台。另有多家机构预测,在2020年,5G手机销量甚至将突破2亿台。

OPPO副总裁吴强此前在采访中说,2020年虽然不一定出现“想要5G手机,所以购买新手机”的换机潮,但对于无数消费者来说,在更换手机时,的确“会优先考虑5G手机”。

从2019年下半年至今,各家手机厂商先后在国内发布的5G手机已达十余款,由于部分已发布的新机尚未开售,目前处于销售状态的共计15款。

那么,在这些已开售的5G手机中,各自亮点在哪里?哪些产品最受欢迎?又有哪些最具性价比?

1

谁是销量之王?

往前推6个月,5G手机的价位还“高高在上”,售价多在5000元以上。

在国内市场,最先开售的两款主流5G手机——华为Mate 20x 5G和三星Note 10都价格不菲。尤其考虑到Mate 20 X的4G版发布于2018年10月,起售价仅为4999元时,其5G版的6199元售价,更是显现出5G的“溢价”之多。

不过,5G手机的价格战比想象中来得更快。2019年8月,iQOO发布了当时全球最低价格的5G手机——iQOO Pro 5G,配置高端处理器高通骁龙855增强版,售价仅为3798元,一举将5G手机拉低至3000元价位。

2019年底,小米公司旗下Redmi发布起售价仅为1999元的K30,将5G手机售价再次拉低。

迄今为止,5G手机已经可以覆盖1999元-8000元价位,主流机型的起售价多在3000-4000元。

价格的逐渐下行,令5G手机的购买者从少数极客快速扩大到了普通消费者。在2019年前9个月,5G手机仅售出79万部,但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销量猛增至近1800万部,背后的价格刺激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目前已在售的十余款5G手机,谁卖得最好?

在国内市场,华为成为毫无疑问的赢家。根据Canalys对2019年中国大陆5G手机销售情况的统计,华为占据了总销量的78%,几乎可以说是“独占”了这一市场。

2019年11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Mate 30系列在开售60天时销量达到700万台;几天前,余承东再次宣布,华为5G手机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台。

华为Mate 30系列包含4G和5G两个版本,余承东并未分别公布两个版本的各自销量。不过,从3C主流电商平台京东的相关评论数上看,Mate 30和Mate 30 Pro两款手机的5G版本评论数都堪称一骑绝尘,合计超过57万条。

除了Mate 30系列,华为Nova 6和荣耀V30两款5G手机在京东旗舰店的评论数也比较可观,分别为8.3万和15万。

Canalys的统计还显示,vivo 5G手机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大约占比10%。这得益于vivo较早发布5G手机的策略。

在2019年9月之前,vivo凭借“最便宜的5G手机”iQOO Pro 5G,斩获了当时市场近半的5G手机份额。iQOO官方微博在去年9月20日时曾宣布,这款手机成为线上全平台5G手机的销量冠军。

在京东自营平台上,这款手机的评论数超过14万,这在5G手机中仅次于Mate 30和Mate 30 Pro。

不过在9月份之后,随着5G手机价格不断走低,iQOO Pro 5G的价格优势也逐渐被消解。

参考京东自营5G手机的评论情况,在2019年底推出的其它几款5G手机如OPPO Reno 3、Redmi K30、vivo X30、华为nova等,评论数量均在2万至10万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今年2月13日刚刚发布的5G手机,小米10和小米10 Pro累计评论数已达到3万,也可以视为一个不错的成绩。

2

5G手机三大处理器PK

按处理器划分,在售的十余款5G手机大约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1、高通骁龙855阵营:

最早发布的5G手机多以高通骁龙855及855增强版为处理器,外挂X50基带。这是2019年最主流的高端处理器,性能上毋庸置疑。三星、vivo、小米的首款5G手机均采用了这款处理器。

不过,这一阵营的劣势也十分明显,高通X50平台仅支持NSA组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模”。2019年底,工信部公布最新入网要求,在2020年,中国5G手机必须支持SA/NSA双模,“单模5G手机”也因此成为历史。

可以说,虽然这一阵营的手机大多依然在售,但已很难称得上“值得买”。

不过由于发布较早,目前在售的6款855阵营5G手机中,部分机型已出现降价,由于骁龙855及855增强版处理器的性能可以保证,若用户不在乎5G的单模问题,也可以在合适价位中选购。

2、华为麒麟990阵营:

毫无疑问,这是华为的天下。得益于华为自研的巴龙5000基带,在早期的5G手机中,华为和荣耀占据了两项明显优势:其一,成为市场上唯一的双模5G手机,其二,可以以一款高端芯片覆盖多款机型。

在2019年10月到12月发布的华为Mate 30系列、荣耀V30系列和华为Nova 6 5G版,均搭载麒麟990。这也促使荣耀V30在发布时,狠狠怼了一把友商的“单模手机”,并有勇气自称“5G标杆”。

由于华为通常在每年秋季升级芯片,因此今年即将发布的华为P40、荣耀30等手机,仍将搭载这一处理器。

因此,如果购买已开售的几款华为5G手机,至少在2020年上半年并不会“过时”。

3、高通骁龙765G阵营:

2019年12月,高通发布新一代处理器骁龙865和765G,由于骁龙865上市时间较晚,因此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间发布的多款5G手机均搭载了中端处理器765G,并以中端手机定位。

765G的定位低于骁龙855和麒麟990,因此,这一阵营的手机上市后,立刻刷新了5G手机价位:Redmi K30的6GB+64GB版本售价仅为1999元,realme X50 5G 6GB+128GB版本售价仅为2199元。

值得一提的是,765G的优势不仅在于低价,而且也同样支持SA/NSA双模组网,并且为集成基带,功耗低于外挂基带。

除了以上三款主流处理器,在售5G手机中,华为Mate 20X采用麒麟980,已较为过时;vivo X30采用三星处理器Exynos 980,也是一款集成5G基带的处理器,支持双模组网。此外,今年还将有搭载联发科的双模5G基带芯片手机上市。

作为最新开售的5G手机,小米10采用的高通骁龙865,则将成为今年春天最主流的处理器。

3

马上剁手还是等等?

5G手机正在成为市场的绝对趋势。

雷军曾在2019年宣布,将在今年推出10款以上的5G手机,基本覆盖中高端机型。他分析说,消费者对5G的需求超出预期,担心在2020年4G手机“卖不动”,希望运营商加快5G基站部署速度。

从2017年至今,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已经连续下滑,几乎所有从业者都寄望5G带来的“换机潮”,希望使这个已经饱和的行业再度有所回升。

当然,也有人对此持谨慎态度。OPPO副总裁吴强认为,用户不一定为了5G而更换手机,但如需更换手机,可优先考虑5G手机。

根据Canalys预测,全球5G手机出货量将会持续增长,并在2023年达到约8亿部,超过4G手机。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要不要买5G手机?如果要买,是购买现已发售的5G手机,还是再等等?

相比即将发布的新手机,正在销售的手机拥有两项明显优点:其一,可立刻购买,由于疫情出现,今年春季的复工情况有所推迟,新款手机生产有所延迟,拿到新机的时间更久,若是急于换机,存量手机有优势;其二,价格优势,5G手机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已开售手机已经出现价格下调,可能“更香”。

在售的5G手机中也不乏其它亮点。以高端机为例,华为Mate 30系列与即将在3月发布的P40采用同款处理器麒麟,性能相近,但在外观上更偏商务。目前价格虽未下调,但在去年底补上了128GB存储版本,价格降低500元,且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提供24期免息付款。

在高通骁龙765G阵营中,OPPO Reno 3 Pro以轻薄著称,177g的重量在一众200g以上的5G手机中显得十分突出,一度被称为最美5G手机;而Redmi K30售价仅为2000元左右,加上120Hz屏幕刷新率,即使其他配置缩水,也可称得上是“极致性价比”。

若希望购买搭载最新款高通骁龙865的手机,在最近一周内,则几乎只有小米10、小米10 Pro版本可以选。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也是小米10得以“一天销售近10万台”的原因之一。正如魅族前副总裁李楠在知乎上的评论中写道,“小米10在4K价位,至少1个半月,是安全的”。

当然,对于愿意继续等待的消费者,在2、3月春季旗舰手机发布会结束后,再行对比选择,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如果对今年春季即将发布的十余款5G手机感兴趣,欢迎继续关注全天候科技,我们倾力制作的《2020年上半年5G手机最全汇总》一文即将奉上,不要错过哦。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


标签: 5G手机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