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小米”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读懂财经(ID:dudongcj);作者: 读懂君

2020年3月30号,小米集团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4.8%,超过市场预期。

从具体业务看,小米的各项业务均实现逆势增长。

其中,手机业务全年收入为1221亿元,同比增长7.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持续高增长,全年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41.7%。互联网业务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24.4%;境外市场收入912亿元,突破百亿美金大关。

作为“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的开局之年,业务上的稳健表现,也为小米“手机+AIoT”战略的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随着产品库存的调整,使小米的现金储备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总储备为566亿元。截至2019年,小米现金总储备达660亿元,以此推算,第四季度现金储备增加94亿元,目前总资产897亿元,比2018年增加249亿元。

现金储备增加,使小米更从容地优化资源配置。2020年1月份,小米宣布在未来5年,将在“5G+AIoT”领域投入五百亿元。拉长周期看,技术能力的提升,又能进一步小米夯实“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

在小米的众多业务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手机业务。

原因也不难理解,手机业务一直是小米的基本盘。随着小米冲击高端市场,其手机业务的增长空间也被彻底打开。

尤其放在通信技术从4G向5G转化的当下,这一举措就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简单来说,一旦小米能成功冲击高端市场,也会使其在5G时代占据不错的位置。

从目前看,小米的高端化已经率先在欧洲市场看到了成效。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 2019 Q3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报告,2019年Q3小米手机在欧洲的手机出货量暴增73%,增长正是来自高端机型的销量增加。

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意味着用户对品牌认知的彻底颠覆。从过去看,能真正完成用户认知跃迁的消费品牌寥寥无几。那么,小米是如何完成这样的逆势呢?

/ 01 /

小米手机为何逆势上涨?

2019年小米手机业务实现逆势增长,实属不易。要知道,去年全球手机市场极度低迷。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19年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14.86亿台,同比下滑1%。

事实上,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表现,远比收入数据显示得更加乐观。

单单从2019年四季度看,小米的智能手机收入为308亿元,同比增长22.8%,意味着小米的手机业务重回高增长。

这一判断,也能从第三方行业报告中得到佐证。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小米手机第四季度全球出货量3300万台,市场份额9.0%,同比增长23%,全球前五大厂商中增速第一。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20年2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小米在2月的出货量和销量首次超过华为,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在销量提升的同时,小米手机业务的“含金量”也在提高。2019年,小米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上升了2.2%,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6.2%提高到2019年的7.2%。

换句话说,小米手机的逆势上涨,是全方面进化的结果,而非单一的销量增长。而这一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其双品牌战略的推出。

2019年1月份,红米品牌正式独立,成为Redmi,小米与Redmi品牌各自独立运营。小米品牌致力于探索高端以及多元市场,发力新零售渠道。Redmi品牌专注极致性价比体验,守住原先市场份额,为小米探索高端创造空间。

从结果看,双品牌策略的价值得到了充分显现。

Redmi承接小米原有的基本盘,成为全球头部手机品牌之一。比如在印度,Redmi已经成为最具规模的手机品牌,帮助小米连续十个季度稳居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解放Redmi后,小米则放开手脚,全力冲击中高端手机市场。2019年年初,发布小米9后,小米又开启CC业务线,并相继发布小米9Pro5G、小米MIXAlpha、小米CC9pro等多款新品。

目前小米的产品线涵盖了性能旗舰K系列、千元旗舰Note系列以及高质量入门机数字系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小米在高端市场表现如何?有一个数据值得参考。过去两个季度,小米在欧洲的手机业务实现连续高增长,其中增长原因正是高端机型的销量增加。

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 2019 Q3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Q3小米手机在欧洲的手机出货量暴增73%。

到2019年Q4,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小米在西欧市场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90.9%,是头部厂商中增速最高的品牌。其中,小米手机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均取得了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大增66%、70%、206%。

随着小米10的发布,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也将取得重大突破。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手机在2020年站稳中高端市场,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于小米而言,中高端手机是一个增量市场,也会进一步推动小米手机业务的增长。

/ 02 /

小米手机的逆袭,难以复制

从原有市场走向新的市场,意味着用户对品牌认知的彻底颠覆。从过去看,能真正完成用户认知跃迁的消费品牌寥寥无几。但为什么小米能够完成这样的逆势?

某种程度上说,小米成功走向高端化,也得益于通信技术从4G向5G转化的风口。这也让小米的逆势之路变得不可复制。

从过去手机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次通信技术的升级,都带来了手机行业的重新洗牌。

1G时代是摩托罗拉的时代,诺基亚在2G时代达到顶峰,3G技术又让三星的市场份额增加了1倍,苹果则在4G时代迎来爆发。

究其原因,除了通信技术升级带来人机交互形式变化外,新一波换机潮的出现,也意味着用户对手机品牌的重新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小米要在行业低迷期,率先发布小米10系列高端旗舰机的重要原因。

小米10的发布,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根据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小米10开售1分钟,全平台销售额突破2亿。这也给小米在5G时代开了一个好头。

某种程度上说,小米在5G时代取得先发优势,并不是偶然。

为了实现5G抢跑,小米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开始调整产品库存。正因为如此,小米才能轻身上阵,主推新品。换句话说,小米通过以退为进的做法,避免旧的4G产品积压在渠道,拖慢后续新品,尤其是5G新品的销量。

从结果看,尽管2019年Q3小米出货量出现下滑,但毛利率、盈利质量和库存周转率却得到很大改善。小米Q4出货量的优异表现也是其策略成功的最好体现。

正因为如此,小米成为手机行业最早翻开了5G篇章的公司。Redmi在2019年年底推出RedmiK305G,将5G手机打入2000元价位以内,率先开启5G手机大众化。而2020年2月份小米推出真正意义上的5G旗舰手机小米10。

某种程度上说,小米抓住5G的机会,完成了高端化的逆袭,进一步夯实自己“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

拉长周期看,这也让其更加从容地走向更大的舞台——5G+AIoT。在这个舞台上,技术变成了主角。

/ 03 /

长期主义的价值

1997 年,亚马逊上市的时候,贝索斯发布了一封致股东信,「公司所做的一切决策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而非暂时的利益,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立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我们的子孙都能够见证的伟大的公司」。

贝索斯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每一年都不遗余力的向投资者和市场传达专注于长期的理念,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亚马逊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贝索斯与亚马逊,也成为了商业长期主义的一个标杆案例。

事实上,有关于长期主义的解读和定义不一而足。在我们看来,所谓长期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不会因为一些短期的变量随波逐流,而是源源不断地创造长期价值。

于小米而言,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正是其长期主义的体现。

过去四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1亿元、32亿元、58亿元和75亿元,近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3%。2020年1月,小米宣布未来5年将在“5G+AIoT”领域投入五百亿元。

某种程度上说,小米持续领先的AIoT背后,离不开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

2019年全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621亿元,同比增长41.7%。收入增长的背后,是小米AIoT生态的繁荣。

从整体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IoT平台已连接的设备数(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到2.35亿台,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之一。

2019年12月,“小爱同学”MAU超过6000万,同比增长55.7%,是全球最活跃的语音人工智能平台之一。

从细分场景看,小米的AIoT生态也是爆品迭出。2019年,小米智能电视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创造了中国电视行业的记录。电视之外,小米智能可穿戴设备也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除了硬件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小米互联网业务的竞争力。

2019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小米广告收入实现了逆势环比增长。这背后,正是其通过优化算法提高变现效率的成果。

某种程度上说,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各种智能硬件到物联网,小米在技术上的投入,不断帮助其扩展着自己的生态边界。

说到底,新经济的根本是新技术。正如布莱恩·莱塞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所写道的,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而这也是小米最大的价值。

/ 04 /

结语

重新审视小米的业务布局,于AIoT业务而言,手机具有明显的杠杆价值。随着小米手机在行业地位的上升,无疑会进一步促进AIoT生态的繁荣,放大生态本身的价值。

当AIoT时代真正到来,“手机+AIoT”的全面布局,使公司本身更像一艘吨位极高的舰船,不仅有更充足的马力,也拥有更强抵御风浪的能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小米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