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突破42亿元,晋升影史第6的《长津湖》,才刚刚回本?

2021的国庆档,《长津湖》成了当之无愧的票房赢家,上映13天票房已经突破42亿元,以碾压姿态占据当期榜首,并且成功超越《复仇者联盟4》,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6位。。

再加上近期影院市场,新片并不多,影院排片几乎被《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垄断,二者加到一起的排片占比高达81%,而《长津湖》独占54.2%。可以预见,《长津湖》的票房还会持续上涨,猫眼给出的预测票房也在55亿元左右(内地)。

但是拿下如此高票房的《长津湖》主创团队,也仅仅处于刚回本的阶段。

按照规定,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等费用后,《长津湖》42亿元的票房能够分账的票房大约为39.5亿元。

再抛去影院分走的账款(分成比例为43:57,即制片方、影院净分账收入分别占总票房的39.4%和52.2%),40亿元的票房,投资方能够到手的也仅为16亿元左右。

对于这部小到烟盒大到坦克,处处都需燃烧经费的高成本电影来说,分到16亿元可能只达到刚刚回本的水平。

据博纳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此前披露,《长津湖》投资规模达到2亿美元(约13亿人民币)。

此前,网上也有消息表示,在《长津湖》中仅一辆坦克的价格就超百万,而像烟盒等百分百还原当年战场情形的物料更是不计其数。

同时,作为一部战争大片,在演员成本、影片特效等方面的投入也十分巨大。

除了群星之外,影片实景拍摄需要的群演也是数以千计。据悉,仅参与拍摄的解放军战士就达3000人,《长津湖》总监制黄建新也曾透露,算上平行重叠拍摄的时长,剧组工作日达到460多天,摄制组前期现场工作人员有7000多人,字幕最后列出的工作人员有12000多人。而也有消息称仅剧组全员的核酸检测费用就高达800多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春节期间,有网友曝光了《长津湖》剧组开机拍摄的画面,但没想到,刚开机就遇上了疫情,导致整个剧组1800人滞留丹东,200人滞留天漠。据悉,在隔离状态下,剧组人员、设备的损耗已超过1.5亿元。

《长津湖》剧组开拍后,还涉及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三位导演率领三组人马,全部演员在三个组中协调档期。为了能够将战争进行很好的还原,《长津湖》动用了累计超过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

特效方面,相信看过的观众都能感受到影片的每一帧都是“经费在燃烧”。据了解,《长津湖》后期特效由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韩国、英国、俄罗斯等全球80多个特效团队共同完成。

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长津湖》仅上映不到两周时间,电影后续正常档期还很充足,继续向上突破也不无可能。

并且按照当下主流的影院下线转战网络上线的规律,《长津湖》在登陆网络平台之后,可能还会采用一段时间的付费播放模式,届时《长津湖》投资方仍然能够从网络平台分得不少收益。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长津湖》下部《水门桥》已经列入明年上映计划,制作团队在有了《长津湖》的先期成本付出以及回收后,《水门桥》的制作成本相应也会减少,如果能够保持《长津湖》的成绩,那么主创团队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

总之,一部好的电影一定能靠正能量来获得大流量,靠制作赢得人心。最后,引用人民日报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从广袤大地上找寻震撼人心的生动素材,让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主旋律电影涌现出来,这样的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长津湖
票房突破42亿元,晋升影史第6的《长津湖》,才刚刚回本?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