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迪赚疯了:“收割”3.4亿人秃头焦虑

脱发,这届年轻人的集体“悲鸣”。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只有脱发”、“熬最深的夜,脱最多的发”、“人有三千烦恼丝,而我有一千五”、“天道好轮回,脱发饶过谁”。

这些网络热梗背后,是近3.4亿中国脱发人群的无奈自嘲,其中超过六成年龄不到35岁,脱发正悄然年轻化。

而在广大脱发者心中,米诺地尔堪称生发界的“耶路撒冷”。

近日,中国最大的米诺地尔生产商——蔓迪国际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港股上市。

蔓迪国际是绝对的米诺地尔“霸主”。数据显示,2024年,其米诺地尔产品在全国市场份额高达71%,几乎形成垄断。

这种统治级地位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2024年,蔓迪国际营收达14.55亿元,净利润3.9亿元,其中九成收入来自蔓迪系列防脱产品。

然而十年前,米诺地尔还只是个小众产品。转机发生在2015年,“东北药王”娄竞将相关业务收入囊中,并入其三生制药版图。

从此,这款产品以“蔓迪”之名,开始搅动中国脱发市场。

娄竞作为三生制药的掌舵人,早已搭建起一个资本市场“三生系”。他先是分拆三生国健登陆科创板,如今又将脱发药物业务单独推向港交所。

根据《2025年胡润百富榜》,娄竞家族已以150亿元财富上榜,若蔓迪国际成功上市,其财富版图将进一步扩张。

值得玩味的是,在冲刺上市前夕,蔓迪国际进行了7.7亿元的“清仓式”分红,金额超过前三年总和。

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是一个关于头发、焦虑与财富的复杂故事。

营销驱动的蔓迪,能走多远?

这瓶小小的生发水,故事始于一场“意外”。

米诺地尔本是降压药,却因患者意外出现多毛症的副作用,便成功“转行”,并于1988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不过,使用米诺地尔的特点在于:效果显现慢,需要长期使用,且早期干预效果更好。

换句话说,生发是场持久战。

据蔓迪国际官方介绍,在使用效果上,8周头发长势明显,1年以上达到发量峰值,保持2倍发量,而要维持峰值发量,就需要持续使用。

这意味着,使用米诺地尔生发实则并不便宜,需要不断投入银子。

以蔓迪拳头产品泡沫剂为例,天猫单瓶售价为188元,约为男性1个月、女性2个月的用量,要达到发量峰值需持续使用1年以上。计算下来,男性、女性一年生发费用分别为2256元、1128元。

看起来不便宜?但比起脱发界的“终极方案”——植发,这已是“性价比之选”。

植发是当代脱发者最后却最“昂贵”的体面。年轻人可以穿百元T恤、千元球鞋,但想重建头顶“森林”,代价是万元起步,俨然成了奢侈“单品”,终归是少数人能消费得起的项目。

这也难怪“植发第一股”雍和医疗在港股表现低迷,股价从发行价15.8港元跌至1.83港元左右(2025年11月),可见,头顶生意,并不好做。

况且,头发不等人,焦虑的年轻人也根本等不起。

看着自己头发大把大把的掉,谁能不焦虑、不恐慌?早耐不住采取早期干预手段,管他什么办法,都先试试!

“每天一抓头发,少说得掉十几根,看得我焦虑到不行,越焦虑越睡不着觉,越睡不着觉,越脱发。”小雪对AI蓝媒汇苦笑的说道,“实在没办法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秃吧,就尝试了米诺地尔。”

更让人咋舌的是,这瓶看似普通的药水,利润竟比植发还高。2025年上半年,蔓迪国际毛利率高达81.1%,比雍和医疗的63.9%还猛。

果然,真正赚钱的,不是“植发”,而是让人“不必植发”的生意。

于是,蔓迪靠一瓶米诺地尔,成了无数脱发者的“第一根稻草”,也在“小而美”的赛道里杀出一条暴利之路。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蔓迪国际实现营收分别为9.81亿元、12.28亿元、14.55亿元和7.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3.4亿元、3.9亿元和1.74亿元。

背后是中国米诺地尔市场的高速增长:规模从2018年的2亿元飙至2024年的28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162亿元。

手握七成市场份额的蔓迪,未来看似一片茂密。

但市场霸主,是砸钱砸出来的。数据显示,其销售费用从2022年的4.76亿元逐年跃升至2024年的6.34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率为50.4%。换言之,消费者买一瓶蔓迪,半瓶都是为广告费买单。

在同行还依赖线下药店时,其营销重心早已转向线上。不仅入驻了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KOL种草、直播带货也齐上阵,目前,其线上渠道贡献超七成收入。

效果也是显著的,2021年至2024年,在天猫双十一及618活动中,其蔓迪®米诺地尔类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平台OTC药品品牌累计商品交易总额(GMV)第一名。

此外,在线下,其产品销往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及约19万家零售药店,覆盖中国超过90%的百强连锁药店。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其在研发投入的疲软,2024年,其研发费用为9220万,仅为销售费用的六分之一。本就不高的研发投入,还在2025年上半年,骤减至 1950万元。

一边是疯狂营销,一边是研发收缩;一边是用户期待,一边是利润追逐。

而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是会一直焦虑下去,还是有一天,突然选择与头发和解。

蔓迪生发,一场99%人放弃的长征

蔓迪国际的命运,几乎全系于米诺地尔一身。

蔓迪系列防脱产品贡献了公司九成以上营收,其中主要为米诺地尔泡沫剂和酊剂,新推出的洗发产品尚未形成规模。

然而,米诺地尔的使用效果始终是个谜:属于有人见效、有人毫无起色。

暂且不论其产品的实际效用,仅在产品使用上,就可谓是相当的麻烦。每天雷打不动地上药外,还将面临一系列的“副作用”,需要极度的自律以及心理素质。

许多用户在第一关就败下阵来,不少网友晒出使用后出现了“狂脱期”。

对此,官网特意极力科普:并没有所谓的1周狂脱期,其实是异常毛发代谢期加速,无论你用不用蔓迪,异常毛发都会脱落。

不过,即便有官方的“安慰剂”,不少消费者的心态还是崩了。

有消费者对AI蓝媒汇哭诉道,“换句话说就是,不仅不防脱还会一直加速脱发,就算后面长头发了,也不等于把掉了的又长回来。本来头发就不多,新的还没长,我就秃了。”

看着洗漱池里越积越多的落发,再理性的解释也难以平息内心的恐慌。

更吓人的是,还有用完蔓迪的米诺地尔产品,变成“毛猴子”的。

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有用是有用,但全身上下到处长毛毛也是真的。”

还有消费者使用后过敏严重,小丽对AI蓝媒汇称,“用到第二瓶,额头跟脸颊两边长满了像粉刺一样的颗粒,又痒又红,去看皮肤科医生,反应用了米诺地尔酊,叫我停了,说我肯定是对此过敏,变成过敏性皮炎了。”

重重阻碍下,不少脱发者被劝退,或中途弃用,能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

据线上平台统计,蔓迪用户近千万,其中,坚持使用蔓迪半年以上用户超112万,坚持使用1年以上用户超11万。这意味着,真正坚持使用完蔓迪产品一整个有效疗程的用户,仅约1%。

为此,蔓迪官方甚至推出了回馈老用户活动,对坚持使用6个月、12个月的用户赠送洗发水,其用户留存之难可见一斑

然而,相比用户争议,真正的危机在于其专利护城河即将失效。根据招股书,蔓迪部分核心专利将在2028年到期,仿制药大军压境将不可避免地点燃价格战,直接冲击其利润空间。

为应对危机,蔓迪已经开始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这一次,它押注的是火热的减肥市场。

2024年,其引进了一款用于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目前,已在我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提交药品注册,预期将成为首批获批的国产司美格鲁肽制剂。

从头顶到腰身,蔓迪正在将自己的生意经从“让人长发”拓展到“让人变瘦”。

只是,这条转型之路能否像它的米诺地尔一样见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蔓迪
蔓迪赚疯了:“收割”3.4亿人秃头焦虑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