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豆花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16岁那年,初中学历的杨艳萍在贵州的一家超市里做促销员。她的梦想很简单:一年内晋升科长,三年内成为经理,五年内当上店长。
那是2006年,900元的月薪在贵州算不上高。但她刚从杭州打工回来,对比那边3000-4000元的收入,她知道自己必须拼命。
转眼14年过去,这个来自贵州山村的打工妹跨越了职场的重重阶梯,从一个只能熟练操作收银机的女孩,蜕变为佳惠集团的数字化推广专家,甚至成为了内部飞书效率先锋大赛中的冠军。因对数字化不懈地学习与探索,杨艳萍悄然重构了自己的职业图景。
作为一个初中学历的促销员,她曾对电脑一窍不通,“是我的第一任店长把我引入电脑的世界,教我使用ERP,学会Excel,学会透视表。”而现在,她已经在努力探索飞书的AI功能的路上。
1、矿井深处的变革者
2025年,技术正悄然改变每个人的职业可能性。2024年,中国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达到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根据艾瑞咨询的最新报告,2024年,企业级SaaS市场规模达到888亿元。
越来越多的工具正在降低技术使用门槛,从初中学历的促销员到50岁的销售经理,从矿井的调度到门卫的保安,每个人都有机会用一张表、一条流程,亦或是一个看板,重新定义自己岗位的边界。
1995年,高鹏飞出生在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小县城山西沁水。西南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北上广的光鲜职场,而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离家近,开车就十几分钟。”这看似简单的理由,折射出他对家乡的眷恋和责任。
2、一位保安的数字化创新
在扬子江药业的园区里,身穿笔挺制服的保安们熟练地掏出手机,在飞书上轻点几下,一次巡检的细节就此定格——安全隐患、异常情况,瞬间被记录、上传、追踪。这一幕,已经成为扬子江药业最平常的风景。
今年30多岁的钱飞见证并推动了安保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最初,巡检工作完全依赖纸质记录,效率低下且数据难以追溯。2022年,飞书的培训为钱飞提供了新的可能。他与飞书企业效能顾问探讨后,设计了一套创新的巡检管理系统。
3、追求效率的50岁“销售老炮儿”
神州数码唐鹏的职业生涯,几乎是中国商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还记得刚工作时,他最先学的不是Excel。“我们那时候入职,先学的是怎么发传真,怎么给客户打电话报价。”唐鹏笑着回忆,“连电子商务目录都没有,要翻厚厚的黄页。”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世界——线下、人工、低效。
如今50岁的他原以为自己已是数字化的“局外人”,然而,飞书侧密集的培训和细致的答疑彻底消解了他对新技术的畏难情绪。现在,他自称“飞书的中老年粉”,还用“笨鸟先飞”来形容自己学习新技术的心态。“不是唱高调,而是真的想拥抱能提升效率的新事物。”
4、95后工科女的职场第一课
校招加入北汽股份质量部的贾江婷很清楚:“年轻人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想要被看到需要长时间扎实的努力。”这种成熟的态度,超越了她25岁的年龄。
却不曾想,一场大赛让她入职不久就被集团“看见”。集团效率先锋大赛上夺冠后,领导们开始关注这个年轻人的创新,鼓励她继续探索更多业务线上的效率提升可能。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女生,贾江婷其实没有系统学习过编程或数字化工具。但她的搭档,一个默默推动数字化的“幕后英雄”,悄然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负责我们质量部的数字化培育。”江婷谈起搭档时眼里闪烁着敬佩,“3月开始用飞书后,他让我们尝试飞书多维表格。”
5、属于每个人的数字化时代
去年9月的飞书发布会上,飞书CEO谢欣引用了乔布斯对于工具的理解:“Give them simple tools,they will do wonderful things.”只要使用的门槛足够低,用户就会用工具创造出了不起的场景。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IT系统建设犹如一场精心的平衡术。自建系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购买现成解决方案又难以完全契合企业独特的业务场景。这个“鱼与熊掌”的困境,正在被以飞书为代表的新一代Saas工具打破。
AI时代的飞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构建方式:无需深厚的编程技能,通过可视化拖拽,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员工都可以快速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业务系统。结合飞书上AI生成公式、AI字段捷径等功能,更是让这种探索省时省力了许多。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巧用AI给自己的工作搭把手。
在物美超市,面对大量货品物流和到货的异常,有人用电子帮手24小时响应各类补货问题;敷尔佳的客服小姐姐,借助一张表的AI能力,每个月处理上万条信息;在雅迪,AI+摄像头就能自动给电动车产线上的问题归责。
技术固然重要,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取决于人。或许,对企业来说,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选择人人爱用,好上手的数字化产品,建立开放、创新的组织文化,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
正如唐鹏所言:“上了岁数,就要赶紧多学习。”技术的本质,从未在于复杂的代码和高深的算法,而在于赋能每一个渴望突破的灵魂。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