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新掌门交首份“成绩单”,4.55万亿总资产难掩盈利困局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邢莉

近日,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这也是董事长杨书剑上任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

华夏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制造业企业发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2年10月,是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独资组建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1995年3月实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最新的半年报显示,华夏银行资产规模稳步扩张,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4.55万亿元。

但业绩层面压力凸显,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5.22亿元,同比下降5.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0亿元,同比下降7.95%。

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1.60%的不良率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居首位,零售不良攀升明显。

面对困局,新掌门杨书剑推动“刀刃向内”改革。但近日一张超8000万元的大额罚单,暴露其合规与风控仍存短板,如何平衡改革、盈利与合规成华夏银行未来破局的关键。

1、资产总额超4.5万亿,营收净利双降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资产总额45496.2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96%。贷款总额24170.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5%;存款总额23231.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99%。

华夏银行还公布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拟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5.91亿元,保持了现金分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不过,在业绩方面,华夏银行营收净利“双降”。

报告期内,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5.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5。

从营收构成来看,2025年上半年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合计149.5亿元,同比减少16.9亿元,降幅达10.16%。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31亿元,同比微增2.6%,主要依靠代理业务手续费的增长拉动。

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金融市场业务相关收入的剧烈波动,成为非息收入不稳定的核心因素。2025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86亿元,而2024年同期这一指标为29.1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华夏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连降三年。

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35.35亿元、250.35亿元及263.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62%、6.37%及5.30%。

营业收入方面,2021年至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958.70亿元、938.08亿元及932.07亿元,增速分别为0.59%、-2.15%及-0.64%。

2024年,华夏银行营业收入971.46亿元,同比增长4.23%。「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当年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净收益的增长157亿元,同比大涨66.58%。

但营收支出方面,2024年华夏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4.27亿元,同比增长12.36%,拖累当年净利润表现。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6.76亿元,同比仅增长4.98%。

从营收构成来看,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大头。

自2020年该项收入达到近年峰值后,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便一路下滑。2021年至2024年,利息净收入分别为796.05亿元、742.93亿元、704.42亿元及620.63亿元,同比下降2.88%、6.67%、5.18%及11.89%。

净息差方面,2021年至2024年其净息差分别为2.35%、2.10%、1.82%及1.59%。

从上半年业绩来看,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呈下滑态势,非息收入受金融市场业务波动拖累、进而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力度下降,但净利润呈现下降态势。

考虑到净息差持续收窄,未来盈利能力或将承压。

不过,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尽管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整体仍在下滑,但与一季度相比,营收降幅已收窄11.8个百分点,净利润降幅也收窄了6.3个百分点,显示出盈利趋势正在向好。

2、零售转型不易,个贷不良承压

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今年年初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上升。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0%。不良贷款余额386.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56亿元。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在2021至2024年末,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7%、1.75%、1.67%及1.60%,呈逐年下降趋势。

不过,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披露《2025年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显示,截止今年二季度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2%。与此同时,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仍居首位。

针对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行长瞿纲表示,该行将继续按照“有序处置存量风险、有效控制新增风险”的原则,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加大问题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持续推动资产质量改善提升。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零售业务一直是华夏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方向。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坚持零售转型战略引领,深化数字化客户经营,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客户体验,推动零售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但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华夏银行个人存贷款占比较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个人存款余额5955.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4%。

但个人贷款余额7161.4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8.80亿元下降0.81%,占比29.63%,相比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信用卡贷款余额1595.8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73%;有效客户1662.8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4.18%。

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总额3586.70亿元,同比下降16.32%,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75.74亿元,同比下降12.91%。

不良方面,华夏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行公司贷款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下降,但个人贷款不良率抬头明显。

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公司贷款不良余额224.3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4.61亿元,不良贷款率1.36%,比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个人贷款不良余额162.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17亿元,不良贷款率2.27%,比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该行解释称,外部风险形势导致部分债务人收入与还款能力下降,成为零售不良攀升的主因。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为缓解零售不良压力,华夏银行在8月集中转让多期信用卡不良资产。

近期,银登中心官网信息显示,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公开转让2025年第6期至第12期共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项目。

7期项目未偿本金总额约44.83亿元,未偿利息总额约63.04亿元,未偿本息总额约107.89亿元。共涉及约23.35万笔资产,借款人总户数约22.9万户。

这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于8月下旬开展线上公开竞价,起始价合计2.45亿元,约为未偿本息总额的0.23折。

这种近乎“甩卖”的处置方式,不仅反映出该行急于剥离不良资产的迫切心态,也侧面印证了零售不良资产处置难度。

3、高管频频更迭,新掌门“刀刃向内”求突破

2025年一开年,华夏银行迎来高层重大人事变动。

1月下旬,华夏银行时任董事长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职。执行董事、行长瞿纲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仅一个月后,原北京银行行长杨书剑赴华夏银行任党委书记。加入华夏银行之前,杨书剑在北京银行任职20余年。

根据公开资料,杨书剑于1969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任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石家庄分行行长,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石家庄分行行长,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行长,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

3月17日,华夏银行选举杨书剑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5月22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监管已核准杨书剑担任该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除董事长之外,「创业最前线」注意到,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杨宏华夏银行首席合规官的任职资格、核准刘小莉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邹立宾华夏银行副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4月刘春华辞去首席审计官职务,宋继清辞去执行董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及董事会秘书职务。5月,吴永飞辞去首席信息官职务,公司聘任龚伟华先生为首席信息官,任职资格待监管审批。

官网显示,华夏银行当前高级管理层组成呈现“一正四副两首席”的格局:行长瞿纲,副行长、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杨伟,副行长刘瑞嘉,副行长高波,副行长韩建红,副行长唐一鸣,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风险官刘小莉。

作为刚到位的“一把手”,杨书剑空降华夏银行以来,提出了系列“破局”“破冰”思路。

华夏银行官网信息显示,为激发全行上下主动突破、拥抱变革的内生动力,3月24日,华夏银行以“走出舒适区,开辟新征程”为主题,正式启动2025年第一期“华夏大讲堂”,为全行二类以上管理人员呈现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思想改革。

杨书剑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行业深刻变革,唯有主动突破自我、拥抱变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开创新局。全行既要对标党中央“破立并举、守正创新”的要求,更要直面改革创新难点、转型发展痛点、作风建设堵点。

不过,近日一张超8000万元大额罚单暴露华夏银行合规与风控仍存短板。

9月5日,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华夏银行被罚款8725万元。两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处罚,对四位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罚款合计20万元。

对于这张超8000万元的罚单,华夏银行在官网回应称,对于监管处罚问题,该行已迅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下一步华夏银行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推动业务经营健康发展。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2025年以来,华夏银行多次收到监管部门罚单,其中不乏“百万级”大额罚单。

1月26日,华夏银行深圳分行被罚款560万元;3月14日,华夏银行宁波分行被罚款125万元。8月27日,华夏银行温州分行被罚款170万元。

综合来看,作为有独特基因的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正站在转型突围的关键节点。

对杨书剑团队而言,如何止住利息净收入下滑颓势、稳住非息收入基本盘、平衡合规与发展,都是亟待破解的考题。

接下来,改革思路能否落地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走出舒适区”。对于这场关乎华夏银行未来发展的“变革之战”,「创业最前线」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华夏银行
华夏银行新掌门交首份“成绩单”,4.55万亿总资产难掩盈利困局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