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拼命保壳,佳沃困局何解?

营收5000亿,却只赚1亿!

在这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差背后,藏着一个疯狂又无奈的故事——为了保住佳沃食品的上市地位,联想控股几乎拼上了“老命”。

4月24日,联想控股宣布以1元收购净资产-5475万元的佳沃臻诚,看似荒诞的“左手倒右手”,成功让佳沃食品的资产负债率从104.92%降至12.56%。

类似的救赎并非首次。

在2023年,联想控股就免除了佳沃食品18亿的债务(含利息),导致当年权益直接减记7.94亿。

如今,净利润率低至0.03%的联想控股,还能为佳沃输血多久?

| 联想三年救两次 |

农业产业化属于有耐心的人,联想控股似乎不缺耐心。

佳沃食品(现为*ST佳沃)是联想控股农业板块的关键一子,其前身为曾因造假而闻名的万福生科,后经多次并购重组,成为联想控股通过佳沃集团间接控股的子公司。

佳沃食品的核心业务聚焦三文鱼养殖与销售,主要资产是通过子公司佳沃臻诚持有智利三文鱼企业AustralisSeafoodsS.A.(简称“Australis”)的控股权。

佳沃食品通过以1元价格将亏损严重的佳沃臻诚转让给母公司佳沃集团,实现了资产负债表的“账面扭亏”,暂时化解了退市危机,却也让联想控股减少了约3.7亿元的权益。

其实,联想控股与佳沃食品的故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2016年12月,联想控股斥资11.33亿元拿下了万福生科的控制权,随后改名为佳沃食品。

2019年,佳沃食品豪掷60亿收购智利三文鱼企业Australis,这场“蛇吞象”式的投资,不仅未带来预期收益,反而让佳沃食品陷入债务泥潭。6年间,佳沃食品累计亏损高达43亿,经营黑洞不断扩大。

2022年,顶着“三文鱼第一股”光环的佳沃食品,净资产变为-3亿元,面临退市危机,*ST的帽子也正式扣在了佳沃食品头上。

为了保住这一上市平台,联想控股开始了第一次救援。

2023年11月,联想控股豁免了*ST佳沃18亿元的债务和利息,助其暂时渡过难关。

谁承想,2024年佳沃食品不仅毫无长进,反而将净资产折腾成了-4.4亿元。退市危机的阴影又一次笼罩在了佳沃头上。恨铁不成钢的联想控股再次出手。

这也让人不得不好奇,联想控股为何“割肉”也要保住佳沃食品的“壳”?

首要原因便是沉没成本。若放任*ST佳沃退市,联想控股前期投入的几十亿资金将血本无归。

更严峻的是,佳沃食品2019年为完成Australis并购而背负了巨额债务。在联想控股免除佳沃食品18亿债务前(2022年末),佳沃食品需要承担39亿有息负债,而同期公司货币资金仅2.16亿,甚至连短期债务都无法偿还。

一旦破产清算,不仅会触发跨国债务违约,还可能导致信用评级下调,这种系统性风险远超单一企业盈亏范畴,严重威胁到联想的整体运营和声誉。

此外,佳沃食品作为联想控股农业板块唯一的资本通道,保壳对于维系其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联想集团期待构建从蓝莓、猕猴桃到三文鱼的农业全品类布局,需要持续的并购支撑。

失去*ST佳沃这一上市平台,意味着后续的收购将需要全额现金,这对于净利率仅0.03%的母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重新打造一个类似的上市平台,不仅耗时耗钱,还充满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因素,联想实施了两次救援行动。2023年的债务豁免,虽缓解了债务压力,却使母公司权益减记7.94亿;2024年的资产剥离,虽然降低了负债率,规避了退市红线,却再度减记母公司权益3.7亿。

这两次“剜肉补疮”式的操作,虽在短期内保住了佳沃食品的上市地位,却导致母公司8年内权益净损失超11亿,相当于其2024全年净利润(1.33亿)的8倍以上,长期隐患不容忽视。

| 佳沃内忧外患 |

佳沃食品的困局由多重因素造成,包括三文鱼业务持续亏损、核心产品竞争力不足以及依赖联想控股的过度输血。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

2019年,佳沃食品斥巨资收购Australis。当时,Australis“全球十大三文鱼供应商”的光环让这笔交易备受瞩目,看似极具潜力的战略布局,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估值泡沫破裂成为佳沃噩梦的开端。

Australis拥有的96个养殖场中,33个存在严重超产问题。但收购估值时,将Australis的年产量定在了10万吨,然而根据智利法律,Australis的年产量却被限制在7万吨,产量少了30%,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收购价格虚高。

错误的资产价值评估,让佳沃食品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境地,并购带来的债务压力也如同一颗炸弹,在后续的经营中逐渐引爆。

其次,“诉讼+罚款”的黑天鹅事件也让佳沃食品雪上加霜。

佳沃食品因指控Australis欺诈索赔9亿美元,但官司进展不利,在英国反而被判赔偿Australis150万美元的律师费,在智利的官司则是到现在还没个结果。同时,因超产12277吨,面临智利政府罚款,潜在损失约6亿元。这些法律纠纷和罚款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

除了并购带来的财务困境,佳沃食品还面临着“饲料涨+售价跌”的成本死亡交叉。

饲料成本占养鱼总成本的60%以上,而主要原料鱼粉、豆粕的价格在三年内持续上涨,涨幅一度超过30%,这给佳沃食品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2024年,三文鱼出笼成本为6.31美元/kg,销售价格为6.67美元/kg,毛利率为-18.6%,即每卖100元,还需要倒贴18.6元。

虽然近2年饲料价格已从高位回落,但三文鱼养殖周期需24-36个月,饲料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具有滞后性,预计2025年或2026年出笼成本中的饲料成本才能下降。

这场并购导致佳沃食品从2019年起连续六年亏损,相当于每天烧掉200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1.81亿。

原本希望通过收购Australis走上三文鱼销售的坦途,却不承想如今不仅背上了巨额的负债,还陷入了卖鱼赔钱的困境。

三文鱼作为高端动物蛋白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且需求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如挪威、加拿大等国家的企业凭借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和更低的成本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挤压了佳沃食品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蔬菜、水果、肉禽蛋类等生鲜电商蓬勃发展。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生鲜果蔬相关企业超1390.1万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51.2万余家。旺盛的市场需求下,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佳沃,似乎并未能从中受到多少益。这恐怕主要是三文鱼赛道属于典型的有品类无品牌赛道,佳沃的品牌影响力无法有效转化为C端购买力。

| 巨头折戟 |

联想控股密集为佳沃食品输血,也折射出农业产业化公司难做的现状。农业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虽地位重要,但相较于工业和服务业,其做强做大面临诸多阻碍。

先看现代农业板块的核心痛点——重资产长周期,“十年投入难见回头钱”。以佳沃食品的三文鱼项目为例,除了上文提到的前期投入堪称黑洞外,回报周期也不符合商业逻辑。

三文鱼从鱼苗长成能端上餐桌的大鱼通常需要24-36个月的培育期,而资本市场给予扭亏窗口通常不足3年。并且,农业资产流动性通常较差,当Australis养殖场因产能虚高贬值时,根本无法快速变现止损。

这种特性导致外行资本常陷入“越亏越投”的恶性循环。

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控制权也是一大难题,与电脑设备产业不同,农业板块的产业链可以用“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环都是鬼门关”来形容。

种源、饲料、最终销售渠道,无论哪一环出现差错或价格波动,都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

这种困境同样出现在水果种植领域。联想控股强调将IT技术和管理思路引入农业领域,推动全产业链运营和全程可追溯化。虽然蓝莓、猕猴桃等产品早期获得柳传志亲自站台推广,但10余年累计投入超20亿元仍未实现稳定盈利,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且损耗率高,比如蓝莓运输损耗率高达25%,这与IT产业追求规模效应的基因存在根本冲突。

除了联想,还有其他巨头也在农业板块遭遇挫折。早些年,网易养猪、京东种大米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但后续却鲜有进展。

还有曾家喻户晓的恒大粮油、恒大生鲜,如今也基本销声匿迹。

总体来看,这些行业巨头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失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看中高端市场。农业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产业,行业龙头切入市场通常瞄准高端,定价高,且受众群体较少,这导致其较难短时间内大规模铺量。

其二,投资策略失误。这些行业巨头进军农业板块容易犯一个错误:高举高打。通常以高额投资进场,投资节奏与农业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不符,且后续还计划继续追加大量投资。

其三,人才缺失,产业链管控不足。农业产业链条长,不可控因素多,这些跨界巨头往往缺乏农业产业专业人才,且在安全管控、产品安全等多方面缺乏经验。据媒体报道,佳沃高价收购Australis Seafoods后,从未派人去管理这家公司,且佳沃管理团队也没有一位水产渔业专家。

还有一个例子是新东方。旗下东方甄选通过直播销售各种农产品,涵盖水果、蔬菜、粮油、肉类等多个品类,并在全国多地建立了农产品供应基地。

不过,据东方甄选2025年2月披露的2024-2025中报数据,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6个月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01亿元,同比下降7%;归母净利润亏损9679.9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4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0亿元,上年同期为4.81亿元。

虽然与佳沃食品和恒大不同,东方甄选更多是渠道商代表,但这也反映了农业产业化难做的现状。产品品质与品控问题一直是农产品销售面临的难题之一。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控难度较大,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容易影响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进而对销售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 结束语|

联想控股为佳沃食品的输血之路,暴露出农业产业化诸多深层问题。

从佳沃食品的案例来看,盲目并购、错误估值、产品竞争力不足,以及对市场环境变化应对乏力,让企业陷入亏损泥潭。

而联想控股为保壳的“剜肉补疮”,则是沉没成本与战略考量下的无奈之举。

放大视角,农业产业化公司的困境具有普遍性。

其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与资本市场的短期回报需求形成尖锐矛盾;产业链各环节的高风险、低可控性,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损耗率高的问题,都使得农业产业化难以复制工业和服务业的规模效应。

这些教训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没有产业协同的资本运作都是慢性自杀,试图用财务报表倒逼产业发展的尝试注定成为商业史上的反面教材——这或许就是*ST佳沃们注定流血的根本原因。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新消费
联想拼命保壳,佳沃困局何解?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