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椰子水陷困局,单一品类如何致命?

你还记得之前爆火的“明星股”泰国食品饮料公司IFBHLimited吗?

今年6月,if椰子水母公司IFBH凭借单一产品以27.8港元/股的招股价高调上市,市值一度突破120亿港元。

彼时,资本市场为其描绘的蓝图是:中国内地椰子水市场连续五年的“销冠”、全球第二大椰子水企业、仅靠46名员工创造超11亿元营收的“轻资产神话”。

然而,不到半年,这场资本盛宴急转直下。

2025年11月21日,IFBH股价盘中暴跌至17.8港元/股,较发行价跌超30%,较峰值更缩水60%,市值缩水至不足48亿港元。

近乎“腰斩”的颓势与上市时2682倍的超额认购热度形成刺眼反差。

从“神话”到“腰斩”,IFBH的股价过山车折射出消费赛道估值泡沫的破裂,更暴露了轻资产模式与单一品类依赖的致命短板。

这场暴跌背后,究竟是资本市场的过度反应,还是企业战略的深层危机?

IFBH的成名密码 |

IFBH的快速崛起堪称消费行业的现象级案例,其背后的成名密码离不开极致的模式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布局。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泰国饮料企业,IFBH以轻资产运营为核心,用仅46名全职员工的精简团队,在2024年实现了11.58亿元的营收,人均创收超2400万元。

这一效率奇迹的核心在于全链条外包模式的深度落地。IFBH主打“三无架构”——无工厂、无库存、无复杂分支,将生产、物流、分销等重资产环节全部剥离,12家代工厂尽数集中在泰国。

泰国供应链的深度绑定是其轻资产模式的核心壁垒。GeneralBeverage不仅是IFBH的控股股东,更是其最大原料供应商。依托控股股东GeneralBeverage的成熟原料供应体系,不仅省去了自建工厂、搭建供应链的巨额初期投入,更借助泰国本地丰富的椰子资源与成熟的代工产业,实现了原料采购与生产加工的成本最优化。

这种垂直整合使IFBH规避了重资产投入风险,却也埋下隐忧。

精准锁定中国市场则是IFBH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引擎。2017年进入中国内地时,IFBH椰子水只是高端小众饮品,但凭借对中国消费升级的精准预判,它迅速完成逆袭。

IFBH将中国作为核心战场,一方面源于国内健康饮品市场的持续扩容,年轻消费群体对天然、低糖、功能性饮品的需求激增,椰子水作为兼具健康属性与口感优势的品类迎来风口。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基数与完善的零售渠道,为品牌提供了快速放量的土壤。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IFBH用3年时间便迅速打开局面,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椰子水市场市占率榜首,2024年市占率达到34%,远超第二名七倍之多,在中国香港市场更是连续九年蝉联冠军。

中国市场对其营收的贡献堪称核心支柱,2024年内地市场营收达1.46亿美元(约合10.69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比例高达92.4%,香港占比4.5%,合计高达96.9%。

在中国市场,IFBH深谙Z世代消费心理,打造了一套精准的营销组合拳。邀请肖战、赵露思等顶流明星代言引爆关注度;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KOL种草触达年轻消费群体;与泡泡玛特等潮流IP跨界联名强化品牌潮流属性。

同时,if椰子水主打“天然健康”概念,快速抢占高端便利店与主流电商渠道,成功将产品打造成现象级爆款。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IFBH此次股价暴跌,也与以上两个优势息息相关。

股价“腰斩”之谜 |

IFBH股价在上市后遭遇“腰斩”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单一产品依赖、供应链与成本危机及资本预期落差叠加的结果。

首先,单一产品依赖带来的抗风险能力薄弱,是股价承压的核心诱因。

2025年上半年,IFBH的椰子水收益占比高达96.9%,而泰式奶茶等其他品类的贡献仅2.4%。品牌几乎完全绑定椰子水这一单一赛道,缺乏多元化产品矩阵的缓冲。

随着椰子水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百椰大战”正式开启,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超吉椰、欢乐家等本土品牌快速崛起,VitaCoco、轻上等同赛道竞争者则采取低价策略抢占份额。

目前椰子水市场上,1L装产品价格下探至10元左右,而if椰子水同类产品单价维持在13.7元,价格优势尽失。 

激烈竞争直接导致其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从2024年一季度62.5%的峰值持续下滑,2025年三季度已降至30.3%。

供应链与成本端的多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行压力。前面说过IFBH的生产基地100%集中在泰国,虽曾依托当地供应链降低成本,但也使其暴露在单一区域的风险中。任何自然灾害或地缘政治波动都可能引发断供危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极为薄弱。

更直接的冲击来自泰铢升值,2025年上半年,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4.7个百分点至33.7%,归母净利润也同步下降4.9%,盈利能力显著弱化。

椰子原料价格波动叠加泰铢升值,进一步推高成本。同时,渠道结构的高度集中埋下了另一重隐患,前五大分销商贡献了97.6%的收入,其中单一最大客户占比接近47%,这种极端依赖的渠道模式导致业绩波动被无限放大。一旦核心渠道合作出现变动,将直接冲击整体营收,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其经营稳定性的担忧。

资本预期与实际表现的巨大落差,成为压垮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市初期,IFBH凭借“连续五年市占率第一”的神话,叠加轻资产模式的想象空间,获得了资本的高度追捧,估值被持续推高。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份额下滑,投资者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市占率神话”已难以持续,而轻资产模式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和自有供应链支撑的弊端也逐渐暴露,被质疑“缺乏真正的护城河”。

当高增长预期被现实打破,前期透支的估值开始向合理区间回归,股价随之出现“腰斩”式调整。

从一度的赛道标杆到股价大幅回调,IFBH的经历印证了消费品牌“成也单一爆款,败也单一爆款”的逻辑,也揭示了供应链稳定、产品多元化、渠道均衡布局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股价“腰斩”不仅是市场对其短期业绩的反应,更是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重新审视。

IFBH的生死时速 |

面对股价回调、市场竞争加剧的困境,IFBH已全面启动自救行动。

从供应链多元化、产品矩阵扩容到渠道与品牌战略升级,一系列动作正试图扭转发展颓势,但能否破局仍需时间检验。

在供应链端,打破对泰国的单一依赖成为首要突破口。为降低原料供应的集中风险,IFBH计划在2025年底将控股股东GeneralBeverage的原料供应比例从100%降至70%,后续降至50%。IFBH还积极拓展越南、菲律宾等优质椰子产区,通过多区域采购分散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及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

针对核心的中国市场,品牌在今年9月正式官宣与中粮名庄荟达成合作。借助这家央企成熟的线下分销网络与下沉市场资源,将产品触达三四线城市的便利店、商超及县域零售终端,有望弥补此前渠道覆盖不足的短板,进一步挖掘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

这一系列动作既优化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也为营收增长开辟了新的渠道空间,但新产区的原料品质把控、与中粮合作的协同效率等问题,仍需后续市场表现验证。

产品矩阵重构是IFBH自救的另一核心方向,但其转型成效尚未显现。意识到单一椰子水产品的抗风险短板后,品牌开始加码植物基饮料赛道,推出泰式奶茶、椰子咖啡等新品,试图通过品类拓展分散经营风险。 

但新品在市场没能激起什么水花,其销量与椰子水相比差距悬殊。更关键的是,品牌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团队仅5人,在产品差异化创新上缺乏竞争力,面对竞品的低价冲击时,难以通过技术壁垒形成独特优势。

未来,若IFBH不能加快研发节奏、推出真正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爆款新品,产品矩阵重构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品牌仍将受制于单一品类的增长瓶颈。

渠道与品牌端的战略调整,亦是IFBH自救的重要补充。为改变对前五大分销商97.6%的高度依赖,品牌开始大力拓展线上渠道,积极布局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种草等方式直接触达消费者,既降低了对传统分销渠道的依赖,也提升了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曝光度。

以小红书平台为例,if椰子水官方账号多次强调其产品低卡、健康、适合减脂的特性,同时也发布一些产品DIY视频,比如青柠椰子水、椰子鸡等,整体拍摄风格主打温馨治愈。

另一方面,IFBH开始探索东南亚、澳洲等海外市场,试图分散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不过,新市场的渠道搭建、品牌认知度培育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形成实质性的营收贡献,而线上渠道的竞争同样激烈,如何持续保持流量优势仍是不小的挑战。

从供应链多元化到产品创新,再到渠道与品牌的全面升级,IFBH的自救动作覆盖了此前暴露的核心问题,但每一项战略落地都需要时间与资源的投入。

供应链优化能否抵御汇率与产区风险、新品能否成功破圈、线上渠道能否持续放量、海外市场能否打开局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IFBH的未来命运。

结语 |

IFBH的市值腰斩,本质上是消费赛道“风口红利退潮后,价值回归本源”的缩影。

这家企业凭借对健康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轻资产模式的极致效率,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了从区域品牌到全球第二的跨越,其成功路径为中小消费企业提供了宝贵借鉴。

但股价的剧烈波动也警示我们,过度依赖单一品类、缺乏供应链与渠道掌控力的“轻资产神话”,在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环境变化时极易显露脆弱性。

如今,IFBH通过品类拓展、渠道合作与海外扩张开启破局尝试,而其能否突破增长瓶颈,关键在于能否将短期的营销优势转化为长期的产品壁垒与品牌沉淀。

对于整个椰子水行业而言,随着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理性竞争,只有兼具产品创新力、供应链稳定性与渠道深度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百椰大战”中笑到最后。

而资本市场对消费股的估值逻辑,也正从“追风口、炒概念”回归“看业绩、重壁垒”的本质,这或许正是IFBH市值腰斩留给行业与投资者最深刻的启示。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消费
if椰子水陷困局,单一品类如何致命?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