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百度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三季度百度整体营收为312亿,同比下降7%。其中,百度核心业务营收247亿,同比下降7%。
三季度,全面All in AI的百度打破了传统业务壁垒,三季度AI新业务同比增长超50%,达到100亿元规模。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成为核心亮点。
只不过,百度AI原生营销的引擎动能,要想真正扭转起百度广告板块的收缩,仍需时间:三季度,百度营收核利润基本盘的在线营销业务营收153亿,同比出现18%的下滑。
此外,三季度,百度非在线营销营收93亿,同比增长21%,百度智能云业务拉动作用显著。爱奇艺板块在三季度表现没有太多惊喜,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8%。
总体来看,百度AI赋能驱动作用越发明显,只是距离公司彻底转型,还需更多时间沉淀。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百度净亏损112.32亿,由盈转亏,主要受设备价值重估与更新等因素影响,公司产生了一笔162亿的长期资产减值,本质属于发展期间的一种提前成本压力释放,对未来公司整体走向并无大碍。
一、百度AI替换增长引擎?
百度CFO何海健谈到:“第三季度,AI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我们的战略性AI投入正在产生强劲回报,为长期可持续增长打下基础。”
百度三季度财报备受关注的一点,就在于首次对外披露了自身AI业务的营收。并且,透过AI业务增幅,也可直观看出转轨期间的百度,AI赋能各项细分业务是否达到了预期。
百度此次披露的AI业务,不是凭空而来,意在打破传统业务部门的界限,是一种基于传统业务在AI驱动下的归拢提炼。
全新视角下,百度AI业务已达到百亿规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体量上已占公司当季营收的三分之一,增速上也大幅领跑传统业务。
其中,百度AI云收入42亿,同比增长33%,AI云基础占据了业务一半体量。该业务一大亮点在于,百度算力租赁业务本季度增速达到了128%,相较上季度50%增速再次翻倍加速。
百度AI云的行业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印证。IDC最新发布的《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
相较于AI云的稳健表现,包括百度文库、百度网盘、数字员工等在内AI应用营收,整体增幅则较为平缓,业务规模达到26 亿,同比增速仅6%。尽管,该板块部分业务进展不错,可由于产品矩阵庞杂,百度的AI应用面临竞争面更广,竞争形势也更加复杂。
此次三季度财报,百度AI三大业务板块中,能称得上超越预期的业务,在于AI营销服务带来的增量。三季度,主要包括Agent和数字人的百度AI原生营销服务营收28亿,同比大增262%。
多年来,百度以在线营销为主的核心业务,撑起了集团超70%的营收,以及绝大多数的利润,是百度基本盘。不过,随着百度传统搜索业务遭遇了持续挑战,百度的广告业务则出现了疲软。
三季度,AI原生营销占据在线营销比例已达18%,较去年4%大幅提升。从这点上说,三季度百度AI原生营销收入大幅提振,无疑给百度脱离传统广告业务依赖症,注入了更多底气。
百度集团副总裁何俊杰,谈到百度AI原生营销服务时表示:“通过提升用户参与度、优化互动模式并提高投资回报率,推动百度广告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只不过,为打造以上AI驱动引擎,百度成本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压力。一个直观的案例,就在于三季度百度达成了162 亿的资产减值一次性计提,原因在于百度部分传统设备的减值,并为添置新设备提供空间。
此外,AI领域的投入也不可避免地带给了百度更多花销。三季度,百度的营收成本183亿,同比增长12%,销售费用则达到66亿,同比增长12%,除了研发投入同比增速下滑外,百度多项成本开支增速都超过了营收增速。
主要受到162亿大幅核心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三季度百度净亏损达到了112亿。若剔除长期资产减值的影响,三季度百度净利润则为26亿元,仍是盈利状态。
不过,以上种种花销也是百度拥抱AI必须付出的成本。此次财报会上,百度管理层就谈到,已经在AI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
二、百度传统的Big面
考虑到百度目前账上仍趴着近3000亿元的流动资金,以上投入AI造成的成本侧压力,或许不值一提。
百度CFO何海建财报中表示:“智能元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稳健增长,有效缓解了在线营销业务疲软带来的影响。”
按照百度传统业绩的划分视角,2025年Q3公司的基本盘在线营销业务表现,也和何海建谈到“持续疲软”基本吻合。这也是目前百度转型核心考验之一,即如何在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间内,去真正重振广告业务的基本盘。
过去数年,GEO模式对传统SEO搜索模式带来了持续冲击。这也导致,当传统搜索日渐式微,市场衡量百度市值回归的关键标准之一,就在于百度的在线营销业务,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扭转下滑趋势,最终平稳落地乃至回升。
一直以来,百度以在线营销营销为主的核心业务,撑起了集团超70%的营收,以及绝大多数的利润。2024年,百度广告业务表现稳健,也让集团全年业务仅下滑3%。到了今年一季度,百度广告收入同比下滑仅6%,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可到了今年二季度,百度在线广告收入同比下滑15%,来到162亿。
不过,到了今年三季度,百度在线营销营收153亿,同比减少18%,下滑速度提升,这也直接导致百度核心收入同比减少7%。尽管,百度的AI在线营销板块,在三季度实现了大幅增长,只是规模体量距离实质性重振百度的广告业务,还有距离,更需要时间验证。
搜索是百度广告业务的基座和用户流动的源头,重要性不言而喻。搜索从未过时,一直是互联网关键的基础入口。目前,几乎每一个APP内,搜索功能都是平台连接用户、内容、服务的核心关联点。
只不过用户的需求痛点一直在变。到了移动时代,不同平台筑起高墙,加上不同人群受到兴趣、需求、消费场景等驱动,出现了明显圈层分化。受此影响,用户对搜索的需求,已经不再是PC时代的广大“网友”简单的“百度一下”,而是人群差异汇聚不同APP后,用户对搜索有了更加垂直、精确、高质量的需求。
注意力就是一切的时代,各个平台内置的搜索功能,正在挑战着传统全局式搜索引擎的地位。当下,百度搜索市占比受此冲击已经有所下滑。数据显示,百度搜索从2022年1月的使用占比接近90%,到了2024年,全年搜索市场份额却未能超过70%。
加上近年来,本身就拥有特定用户聚集、大量用户垂直数据库,还可精准匹配用户搜索内容需求的各大APP,也在搜索框中嵌入AI。这对倚靠搜索服务发家的百度来说,面临的挑战也在升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平台相关流量年增速超30%,而传统SEO渠道同比下降10%-20%。
注意力在哪里,商业的可能性就在哪里。当下,大量企业已将预算从传统的SEO倾斜到GEO上,以适应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以上用户和利益的转移,也让百度广告业务的基座有所动摇,一个直接的外化,就是百度传统广告业务的逐季下跌。
未来,百度要想重新夺回人群搜索的需求,只能不破不立:今年7月,百度搜索框进行了十年最大改版,用户可输入长文本、多模态内容,实现一键AI写作、作图、生成视频等功能,加速以AI赋能创造用户凝聚和商业变现的全新可能。
好消息是,在百度激烈拥抱AI、加速对搜索改造过程中,百度搜索移动端包含AI生成内容的占比迅速提升,目前已达到70%。
三、长久转型的战略定力
百度三季度财报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述业务以及回答投资者问题时,重心放在智能驾驶上。
事实上,百度智能驾驶这些年的走向正在明朗起来。2025年三季度,萝卜快跑全球出行接单达到310 万单,增速达到212%,出现明显加速。截至11月,萝卜快跑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突破1700万。
目前,萝卜快跑除了在国内20多个核心城市逐步渗透外,也在包括香港、迪拜等海外市场迅速铺开,达成了全无人驾驶里程破1.4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2.4亿公里的成绩。
李彦宏谈到:“第三季度,我们全方位展示了AI为业务带来的变革性价值.....萝卜快跑全无人运营规模加速扩大,全球化脚步加快,已进入瑞士市场,同时保持了行业领先的安全标准。”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即“边际成本”效应,意在描述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的总成本变动量。简单来说,边际成本,就在于衡量企业“多生产一件产品需要多花多少钱。”
一旦“边际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扩大产量,就能加速突破成本壁垒,利润可实现迅速激增。
从这点上说,百度的萝卜快跑经过较长时间的技术沉淀与成本投入,目前或许已即将逼近技术“收入”突破“成本”的临界点,并且运转速度越来越快。
今年以来,百度股价累计涨幅接近40%。这看似是对百度价值重估,根源,则是对百度战略调整的一种深层肯定。
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巨头,百度近年在团购、电商、外卖等业务上表现不尽人意,这与早些年李彦宏总结步入市场准则,即市场足够大、利润足够大或许直接相关。多元化业务的尝试,也让彼时的百度,出现了一定的战略失焦。
这让百度时常陷入一种“起大早、赶晚集”的批评声中,李彦宏也在近期的媒体采访中谈到,百度这些年有做成的、有做失败的。如果有什么规律性的话,当这件事的成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它技术的先进性的时候,我们的成功概率就会大不少,尤其是这个技术需要很多很多年的投入和迭代,那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
近两年来百度核心变化之一,或许就是从根本上扭转了以上战略理念,从而重新回到初心,去在硬科技领域扎根,不计成本地投入。从这点上说,三季度百度在包括萝卜快跑、AI云、AI营销等板块迅速提振,也是对自己坚定长期主义、不断突破自我的一种迟来的正反馈。
当然,百度要想用AI焕发自己的第二春,仍避免不了变革的阵痛:一个直观的案例是,新的搜索服务或许将颠覆过去以竞价排名为主的盈利模式,由此,集团财务侧承压短期内不会消失。
只不过,如果一家公司目标足够长远,当下变革所付出的代价与转轨期遭受的痛苦,也会被时间转化,终将变成一种对勇敢者自我颠覆的巨大奖赏。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