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有网友曝出《中国好声音》节目组的一则通知,通知中明确写道:
接国家有关部门通知。
要求停止一切综艺节目的海选活动。
随后。
腾讯的《创5》海选面试也已暂停,偶像选秀节目取消,明年将会做舞蹈、音乐、电竞等各类竞演节目。
乐华内部选秀节目《发光的名字》已更改为职场竞技综艺。
这场由《青你》惹的祸。
最终还是席卷了选秀市场。
好声音估计是最“无语”的那一个。
①
畸形选秀有恃无恐?
爱奇艺《青3》奶票打投事件想必不用多说。
这中间还涉及到父母涉黄、涉毒、涉赌差点C位出道的从“富二代”变成“黑二代”的练习生余景天。
更奇葩的是余景天退赛。
居然还有粉丝举报广东缉毒公众号。
有消息称:
5月9日。
青三罗一舟、唐九洲、连淮伟、刘冠佑、邓孝慈、孙滢皓、刘隽、段星星、孙亦航已经偷偷成团。
5月11日。
共有《青你3》选手粉丝团、肖战、蔡徐坤、鹿晗、王一博、INTO1组合成员、R1SE、时代少年团、TFBOYS、THE9组合成员、硬糖少女303等200余家明星粉丝后援会响应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号召:
呼吁粉丝理智追星,量力而行,传递正能量。
5月18日。
爱奇艺财报后电话会议上。
爱奇艺CEO龚宇提到目前有关部门已有明确清晰的要求表示:
不让“集资打投”对爱奇艺的广告收入有影响。
但不会很大。
哦豁。
意思是“不怕咯”。
当然不怕。
因为程序上《青春有你 3》虽然已经被叫停,并从“暂停录制”到“终止录制”。
但有记者发现:
集资虽停," 氪金 " 不停。
比如:
爱奇艺为节目排名前20名的训练生打造的玩偶周边仍在开售。
在多名选手的 " 微博超话 " 中,充斥着 " 赛后第一个商务,一定要尽快买完 "" 有能力的姐妹再冲一把 " 等内容。
还有粉丝表示:
虽然不集资了,但该花的钱还是得花。
饭圈的生意只会变化,不会消失。
看来“追星”文化早已深入这些粉丝的骨髓。
这不。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开设“粉丝接机专区”就人潮汹涌。
偶像明星“诱导”粉丝为爱发电也就罢了。
@蔡徐坤 一张专辑不到2分钟销售额超3000万,@杨超越 一场选秀实现财富自由,@范丞丞 一张照片卖出了480万。
更奇葩的是:
还有粉丝团强迫粉丝氪金。
专辑买不够200张,直接开除“粉籍”……
而最近播出的一档新综艺《我是女演员》更是刷新了“选秀综艺”的下限。
为了博出位节目也是拼了。
有一期节目选了《还珠格格》中香妃被皇上强奸的片段。
镜头中:
饰演皇上的郑元畅,一把抱起女学员高容方,将她放在假想的床上,竟然“真的”就压了上去。
哪怕。
周遭还有二十几位围观的学员。
如果这也算是为了“艺术”献身,这样的“艺术”不要也罢。
从郑爽的天价片酬到杨超越的财富自由。
我知道偶像选秀这件事有多赚钱。
我也知道偶像选秀4年。
一千多个练习生里“脱颖而出”能被记住名字的也没几个。
但抵不住这是一条“上升”的捷径。
毕竟。
刚刚“脱身”的选秀偶像。
INTO1成员林墨成了丸美精华的代言人、尹浩宇成了欧珑品牌大使、刘宇成了修丽可品牌青春大使和MissBerry贝瑞甜心品牌代言人、周柯宇成了羽心堂玫瑰花茶代言人。
R1SE成员翟潇闻成了美涛型趣代言人,姚琛成了天友乳业新鲜代言人。
利路修成为剑与远征品牌大使。
THE9刘雨昕成为倍加洁品牌代言人。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为了“人上人”。
②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选秀综艺藏污纳垢。
饭圈粉丝不以为忤。
终于。
相关部门看不去了。
5月8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表示:
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
此举包括“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等专项行动。
5月10日。
北京广电局表示:
粉丝非理性发声应援等问题,亟需及时整治。
并严禁任何机构和个人以“花钱买票”“集资打投”等形式进行数据造假,干扰节目选拔。
5月12日。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
公告中指出:
由演出行业演艺人员本人发起、组织的或以其所属经纪机构、工作室名义发起、组织的面向粉丝的商业集资行为,以及收受粉丝集资财物的行为,均涉嫌违反《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将针对此类行为启动评议程序,并根据评议结果对涉事演艺人员实施“联合抵制”等行业自律惩戒措施。
而在此前2月。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表示:
为不断提高演出行业演艺人员职业素质,规范从业行为,树立演艺人员良好职业形象,促进演出行业健康发展,在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制定《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
劣迹艺人将受到协会会员单位一年期限至永久期限的联合抵制。
且须在联合抵制期限届满前3个月内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才可以继续从事演出活动。
内忧外患的《青你3》自然就是那只出头鸟。
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
当娱乐圈和资本“媾和”。
通过“明星证券化”“标的公司空壳化”“保底发行,票房造假哄抬股价”“自买自卖,减持质押疯狂套现”等操作。
把偶像明星变成了“印钞机”。
大概是觉得偶像明星的成长速度太慢。
背后的资本干脆做了个“局”直接来了一套“平台造势-媒体炒作-舞台选秀-集资打投-偶像成团”的一条龙服务。
这样一来。
流量本身就属于平台,平台打造出来的偶像自然名花有主。
引来饭圈粉丝亢奋的同时,还能“掏空”她们的口袋。
而这之后。
再进行一些“暗箱操作”。
通过偶像代言刷脸。
出演电视综艺甚至红色电影“树立”人设。
不知不觉就把这些寄生于“流量”的偶像明星变成了一次性的“消耗品”。
明星干得好。
自然是皆大欢喜。
明星扶不起。
大不了再换一个、再换一波、再折腾一年。
毕竟。
现在出道的练习生,只要一张脸长得不错、长袖善舞玩得了人设,平台包装一下、炒作一下似乎就能收获不错的结果。
因为。
偶像明星真的太“赚钱”了。
而那群追星的“小女孩”对偶像的要求真的太低了。
好在。
不追星的我们苦这种无私奉献的“饭圈文化”久已。
而国家也已近注意到了资本的“推波助澜”。
从群众自发送别袁隆平院士。
到钟南山院士的拨乱反正:
他们成为偶像的目的。
只是为了消除年轻人对偶像的盲从。
我似乎看到了选秀文化的下半场。
下半场。
我们需要的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全民偶像”。
他们或许很普通。
或许很高冷。
但不同的是:
他们足够靠近人群,深知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并且无时不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
他们不在乎流量。
他们只在乎我们。
这样的“星”才有可能成为永恒!
尤其是当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我们面临着“黎明前的黑暗”,当上一代完成他们的使命成群结队而去,我们迫切需要新的“偶像”扛起他们未完的重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