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一点可以,但是“娘炮”不行?



最近这段时间。

娱乐圈真可谓负能量爆棚。

前脚刚刚进行了清朗行动。

后脚又因为各路流量明星“追尾”迎来了扫黑风暴。

本以为这些流量明星能够消停一阵子,却不曾想蔡徐坤顶风作案又上演了“迷”之操作。

官方终于“忍无可忍”。

开始限薪、限籍、限伪娘。

抵制违法失德、抵制泛娱乐化、抵制高价片酬。

但是国内刚刚“万马齐喑”。

国外一不小心又来了个“大动作”。

9月4日。

韩国男子组合防弹少年团成员朴智旻的中国粉丝后援会——百度朴智旻吧,发布了粉丝与济州航空合作的“定制专属飞机”的空中返图。



“粉头”回踩饭圈内斗?

防弹少年。

相信不是韩娱爱好者,又或者是韩流爱好者,有可能压根就没听说着这个男团。

防弹少年团,BTS,是韩国经纪公司BigHit Entertainment围绕金南俊,2013年集齐金硕珍、闵玧其、郑号锡、朴智旻、金泰亨、田柾国推出的男子组合。

2019年。

位列福布斯100名人榜排名第43位。

但国内更多人可能是通过2020年的辱华事件认识他们。

2020年10月11日。

防弹少年在获奖感言中提及朝鲜战争时发表宣言:

我们会永远铭记(韩美)两国共同经历的苦难历史,以及无数男女的牺牲;防弹少年团会一直提醒自己范佛里特奖的意义。



有谁知道这才过去几个月?

3月23日。

中国粉丝就为防弹少年团成员朴智旻的生日行动了起来。

哪怕他的生日是在半年之后的10月13。

4月。

百度朴智旻吧开始发动粉丝集资。

一度完成了3分钟集资金额突破100万人民币,1小时集资超过230万元的“壮举”。



9月1日。

百度朴智旻吧宣布他们为偶像庆生,与济州航空合作的“定制专属飞机”已经上线,整个机身、机舱乃至乘机所需机票都是为朴智旻专属定制,该应援将持续3个月。

9月2日。

相关应援登上了韩国TMI NEWS综艺。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粉丝甚至还为自己的偶像花费了“难以想象的天价广告费”,准备在纽约时报与泰晤士报同时应援。



9月5日。

有脱粉粉丝自爆她们为给偶像应援、为给团队冲榜。

不仅自己偷偷卖掉了妈妈的项链,有初中生偷拿了班费、还有偏远地区的高中生卖掉了家里的牛……

而她们的目标也很“高尚”。

为了让防弹少年成为亚洲之光。


@东八区北京时间


同一天。

该粉丝“置顶”了防弹少年的黑历史。

还“呼吁”有关部分救救那些深陷饭圈搞对立集资的中国青少年。

不到6个小时。

该粉丝又自爆自己被防弹粉丝围殴。



9月6日。

这才刚过一天。

就有“粉丝”抱团拿出一堆“证据”打假。



事情发展到这里。

无论真假?

其实“输”的还是我们的饭圈文化。

也许那群追星的小姑娘是真不懂,又或者眼中除了偶像真的就再无其它。

我们的铮铮铁骨在这一刻。

似乎真的输给了那种在流水线上炮制出来的“娘炮文化”。


娘炮文化五十年?

什么是“娘炮”?

百度上说:

娘炮特指在某些方面女性化的男性,带有贬义性色彩

而在娱乐圈刮起的这阵“娘炮之风”,他们在着装、仪表、语言、动作等方面女性化也就罢了,不仅浓妆艳抹,还拿阴柔当做是特色。

当然。

可能会有人说小鲜肉、娘娘腔这是个人喜好。

喜欢小鲜肉、娘娘腔也是个人的自由。

远的我们不说。

8月27日。

《光明日报》刊文: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同一天。

同为官媒的中国网旗下短视频账号政视频,借用光明日报批判娘炮形象为大标题,仅在视频当中依次挂了鹿晗和蔡徐坤的视频和照片。





就有粉丝批评:

官媒这是在带动舆论,发表带有私心的东西;

不是官媒在转移注意力?

就是官媒本身有问题?

甚至有粉丝想要维权?



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评论对错。

我们不妨先看看娘炮文化的起源。

严格意义上来讲。

娘炮文化还真是一种“舶来品”,它兴起于日本,兴盛于韩国,最后流传到国内。

二战后美国控制了日本传媒。

美国中情局接受了正力松太郎等战犯的建议:

用娱乐新闻削弱日本整个社会的雄性气质,转为柔性气质,以此减少日本的进攻性、革命性。同时,让日本民众潜移默化对美国文化心生亲近,减少日本民众对美国的抗拒。

杰尼斯事务所的创始人喜多川便是这一计划的具体操盘人。



在美军的资助之下。

在舆论的大肆渲染之中。

杰尼斯的旗下的第一个男团Philips因为年轻、瘦弱、柔美、温顺等女性特征一炮而红。



而后。

喜多川又一手捧红SMAP、KinKi Kids、V6、岚、TOKIO、泷与翼、KAT-TUN、关西Johnny8及King & Prince等男团组合。

一扫日本娱乐圈由三船敏郎、高仓健、宇津井健、高桥英树代表的“昭和男儿”之风。

不过国内的男团却并非沿袭自日本。

反倒是韩流之风更甚。



有些男团。

如果不仔细看脸,寻找那一丝血脉中的“亲切感”?

还真难看出他们还是中国人。

娘炮文化之母美国的“良苦用心”不必多说。

娘炮文化之父喜多川被爆性侵旗下多名男性艺人尚存疑虑,但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恋童癖”。

当然。

家境不一定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但你看现在的日本和韩国还敢对予取予求的美国说“不”么?


向“娘炮”开炮?



2018年9月5日。

新华社旗下《半月谈》刊文《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探讨“娘炮”霸屏的问题。

次日。

新华社刊文《“娘炮”之风当休矣! 》。

文章指出:

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

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2021年27日。

《光明日报》刊文:

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9月2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今早发布公告:

要求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等问题,树立崇德尚艺的行业风气。



9月5日。

俄前议员叶列娜 · 巴比奇谈中国禁止电视中的娘炮现象:

应为中国的这个决定起立鼓掌。

在这件事上,中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做得更出色。

为创建一个(精神)健康的社会,我们需要制定与中国一样的指导方针。

中国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就连战斗民族都感受到了娘炮文化的威胁。

我们就更不应该过于乐观。

不过就在《光明日报》向娘炮开炮的前一天。

8月26日。

何炅不懂“娘”为什么会变成一个贬义词?

娘有两个意思都不是贬义,古早一点她指的是少女小姑娘,后来慢慢的指代母亲;

一个男人性格里有柔软的一面也不是坏事。



吴青峰也不懂“娘”为什么会变成一个负义词?

娘就是妈妈;

他们要攻击的其实是女性化的特质。



不可否认:

他们说的都对。

但前提是在他们的语境下。

他们也只解释了男性性格中的“女性化”并不是坏事?

但这不就是在“抛开剂量谈疗效”吗?

女性化的温柔是一种温柔;

但男性想要表达温柔也不一定需要女性化。

更别提他们还出现了归因的逻辑谬误。

娘是少女、是妈妈,这和男性的性格中有这种特质真的没有因果关系。

而且。

新华社、光明日报也不是针对个人。

而是提醒我们要警惕这种社会风气。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或许资本圈和娱乐圈也不是不知道娘炮文化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只是身在其中自然由屁股决定脑袋。

娘炮这种文化好不好?

你只要看看周遭。

你真的愿意你的父亲、哥哥或弟弟、甚至是儿子也变成娘炮吗?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娘炮
“娘”一点可以,但是“娘炮”不行?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