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加拿大无理拘押1028天之后。
9月25日。
22点14分。
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的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隔离“ 14+7 ”天!
孟晚舟还曾在机场发表简短讲话: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随后。
现场的欢迎人群唱起《歌唱祖国》。
有意思的是:
不仅有人还在攀扯孟晚舟有没有签认罪书,或是签的DPA又是怎么回事?
就在昨天还有人大搞“阴谋论”。
9月27日。
白宫新闻发布会上。
有记者开口就是“白宫是否参与协商了上周五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交换’”?
对此。
普萨基拒绝用“交换”来描述上周的最新进展,称这是美国司法部“独立的法律决定”,“我们的对华政策没有改变”。
①
孟晚舟被拘1028天经历了什么?
▽
2018年12月1日。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边境服务人员拦截,并在几小时后被加拿大皇家骑警正式拘留。
美国同时更进一步还以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欺诈罪为由要求引渡孟晚舟。
12月11日。
加拿大法院作出裁决批准孟晚舟的保释申请。
2019年1月29日。
美国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
直到这时。
孟晚舟和华为才清楚,美国指控的“金融欺诈”源于2013年孟晚舟和汇丰银行在香港的一家餐厅里做过的一次非正式交流。
美国司法部递交的《引渡案件记录》显示。
汇丰银行提供的PPT是美国起诉孟女士的关键证据。
5月13日。
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孟晚舟5月9日给所有华为人的一封信。
12月1日。
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发表了一封公开信。
2020年7月26日。
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CGTN发文揭秘孟晚舟和汇丰高管会面细节。
汇丰银行企图把自己“摘”出去。
2021年4月12日。
华为公司和汇丰银行的律师就文件披露一事,在香港法院“达成协议”。
7月9日。
法官不同意引入从汇丰银行获取的新证据。
8月18日。
孟晚舟引渡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审理全部结束,法官没有立即宣布判决结果。
孟晚舟的回家之路依旧“悬而未决”。
同一天。
环球时报发起联名。
目前已超过800万人要求加拿大释放孟晚舟。
8月19日。
华为就孟晚舟案件发最新声明称“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也一直相信加拿大的司法体系”。
再有就是:
9月25日。
经历过1028天的非法扣押、30余次出庭以及无数次激烈博弈后,美方最终选择用暂缓起诉协议DPA结束了对加拿大的引渡要求。
孟晚舟随即被加拿大释放。
②
美国长臂管辖的诞生?
▽
孟晚舟被捕。
这不是美国长臂管辖法案之下受到迫害的第一人。
1987年。
美国制裁日本企业东芝,两名部长被逮捕,总裁被迫辞职。
2013年。
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罚款8亿美元,最终阿尔斯通被肢解,总裁皮耶鲁齐被逮捕直至3年前才被释放。
2016年。
德国大众被美国罚款300亿美元,前高管Schmidt被判处7年监禁。
就在最近。
美国又逮捕俄罗斯天然气集团首席财务官。
当然。
长臂管辖也并非美国首创。
更早。
1075年。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起了著名的“教皇革命”。
不仅凸显了教皇独立于君主并高于君主地位,还将所有神职人员和信徒皆纳入教会法体系的管辖之下;甚至规定教会法与世俗法发生冲突时,教会法高于世俗法。
而现在的美国。
就在试图复兴这种“宗教神权”。
1877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Pennoyer v. Neff案中确立了跨州的司法管辖权——州法院只能管辖本州公民及领土内发生的案件,非本州公民要作为被告在本州出庭受审,必须要有被告所在州的法院履行相关司法协助的程序。
这里就已经开始埋雷。
1955年。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International Shoe Co. v. Washington案中发展出“最低限度的联系”原则——只要非本州公民能意识到他在该州开展的活动或获取的收益有可能被起诉到法院,或这起纠纷涉及到本州的利益,或起诉非本州公民不违背“公平竞争和实质正义的观念”,那么州法院就可以对非本州的公民拥有司法管辖权。
“长臂管辖”由此诞生。
1963年。
美国私法统一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州际和国际程序法》进一步规定本州之外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若在本州中发生侵害,也属于长臂管辖范围。
吃相已经难看起来。
1977年。
美国媒体不仅揭发出“水门事件”丑闻,还揭发出一系列美国公司在国外进行权钱交易的丑闻。
由此顺理成章的推出了《海外反腐败法》。
该法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制约和惩治美国本土企业以及该法所指的外国企业的腐败行为。
1996年。
美国通过的《古巴自由与民主团结法案》明目张胆地宣传推翻古巴政府,扶持一个向美国俯首称臣的新政府。
该法案将任何直接或间接与古巴的商贸往来全部定义为“非法交易”从而面临美国的严厉处罚。
1997年。
美国就绕开联合国游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通过《关于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行贿外国公职人员行为的公约》。
这一公约明确要求签署国将向外国官员行贿的行为认定为腐败犯罪,并且提出公司不得设立虚假账目掩盖行贿行为。
但实际上。
该公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的国际版。
从此。
任何国家的企业只要与美国发生某种关联,比如用美元交易,甚至包括使用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在美国,都成为这个美利坚法律帝国“长臂管辖”下的臣民。
2001年。
9·11事件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美国又以反恐名义迅速通过了《使用适当手段来阻止或避免恐怖主义以团结并巩固美国的法案》,也就是所谓的《爱国者法案》。
基于此。
美国政府可以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合法地监听、调查和收集全球每一个人信息。
2018年。
美国政府看到了大数据的威力。
原名是《澄清数据在海外合法使用法》的《云法案》,被偷偷塞在特朗普提交的《2018年综合拨款提案》中,在国会未经任何争论就被一并通过。
法案规定任何拥有、监管或控制各种通信、记录或其他信息的公司,无论这些公司是否在美国注册,也无论这些数据信息是否存储在美国境内,只要这些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与美国发生足够的“联系”,就落入美国司法“长臂管辖”的范围。
该法案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数字霸权。
当然。
对《1787宪法》缝缝补补也就罢了。
2005年左右。
美国曾先后启动名为Flamer、Tilded两个超级恶意代码工程。
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
美国就还实施了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计划”。
该计划有权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书、PalTalk、YouTube、Skype、AOL、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2013年。
前中情局职员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
这才引爆了轰轰烈烈的“棱镜门”。
③
华为的战争还在继续?
▽
9月25日。
新华社发微博表示:
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即将回到祖国。
9月28日。
CGTN主持人田薇独家专访了著名畅销书《美国陷阱》的作者、前法国阿尔斯通集团市场和销售总监弗雷德里克皮耶鲁奇。
皮耶鲁奇表示:
孟晚舟回归祖国这标志着中国的一个巨大胜利,因为这确实是第一次以一个国家的意志,成功回击了美国的这种长臂管辖。
但在此前。
2019年10月25日。
任正非的75岁生日,其却做出表态,自己已做好此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
毕竟。
美国逮捕孟晚舟只是这些年来美国针对华为的一环。
早在奥巴马执政期间。
美国就禁止华为承接联邦政府的电信工程,为了不落贸易保护主义的口实,漂亮国允许华为承包联邦政府的电信工程,但前提是通过联邦调查局的安全审查。
而事实上。
这么多年来审查就从没停止过。
其罪名就是莫须有的“安全隐患”。
此后。
华为主动寻求与美国企业合作来承揽工程,美国企业倒是很乐意,但美国政府又不乐意了。
直到特朗普执政期间。
美国政府开始以举国之力,顺便还号召五眼联盟和自己的小弟抵制华为。
2018年6月。
时任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 · 罗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发现华为任何违规的地方。
7月。
五眼联盟陆续开始排斥华为的产品和技术。
12月。
美国秘密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
2019年。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来了一场“反华为”巡游,访问匈牙利、波兰、菲律宾、英国等国时,不忘游说这些国家的政府弃用华为。
5月。
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谷歌也表示华为新发布手机将会无法直接获得Google官方的Android系统更新,随后SD、JEDEC、Wi-Fi、蓝牙等四家国际技术组织纷纷宣布开除华为的会员资格。
2020年5月。
美国升级制裁断供华为,用美国技术的厂家比如台积电中芯国际,也不能给华为代工芯片。
8月。
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安全局直接针对华为及关联公司再次定向修改了“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华为68家非美关联公司也被列入实体清单。
9月15日。
华为芯片正式断供。
2021年1月。
商务部在《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之后出台《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
4月。
美国限制华为的器件供应商只要涉及美国技术的产品,就不允许供应给华为的5G设备。
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公布实施,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
7月。
在中美高层天津会谈中,中方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在纠错清单里中方敦促美方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
华为的坚持;
政府的努力。
这才有了孟晚舟平安归来。
但在孟晚舟获释之前就有外媒热炒她将“以认罪换释放”。
9月23日。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还公开表示,拜登政府将在必要时对华为采取进一步行动,“如果我们需要,我们会做更多。”
与此同时。
获美国总统拜登提名为商务部主管出口政策次长的艾斯特维兹也表示,他依然将华为视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除非"事情出现变化",他预期华为仍会被列在贸易黑名单上。
9月25日。
加拿大广播公司表示,在早些时候的一条推文中,它“报道了有关‘孟晚舟认罪协议’的错误信息,事实上,作为与美国政府达成的暂缓起诉协议的一部分,孟晚舟没有认罪”。
CBC 还表示,已删除之前的错误消息。
同一天。
美国彭博社发表题为《美国付出代价结束华为问题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文章称:
孟晚舟回国意味着美国执行了中方关于改善两国关系的一项关键要求,尽管美国会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但孟晚舟回国将为中美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
同一天。
英国路透社报道:
以共和党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比尔·哈格蒂为首的一批“反华先锋”,正在激烈批评拜登政府“向中国投降”、质疑美国政府“是否有能力继续制裁华为”。
联想到最近这段时间频发的限电事件。
那些既得利益国巴不得把中国制造按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下游”,美国更是肆无忌惮向全世界输出通胀。
由此可见。
孟晚舟因为无懈可击已经摘除了电子脚镣。
但是华为脖子上却还架着一把“莫须有”的枷锁。
中国制造的前路也是曲折而又漫长。
但是前路漫漫总比一直装聋作哑要强。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不知不觉间孟晚舟和华为已经背负了太多。
但就在此时。
觉得孟晚舟有些高调也就罢了。
一直在拖华为的后腿是几个意思。
你们不爱可以不买。
但是请别伤害。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