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不知不觉。
新冠疫情陆陆续续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并且目前还看不到彻底根除的可能性,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还在被影响着。
这样的大环境下。
新冠特效药自然求之不得。
而这或许也是前不久连花清瘟风波的原因之一。
①
辉瑞疫苗的诞生?
▽
此前。
2019年1-8月。
美国政府曾大规模组织了“赤色传染”演习,病毒也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8月。
美国突然爆发大流感的同时关闭了德特里克堡实验室。
10月。
比尔盖茨基金会联合美国最大医学中心主办“EVENT201”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演习。
12月。
武汉出现首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
2020年1月。
武汉“封城”之际。
美国第一个高调宣布从武汉撤侨,出动大量专机运走了美国人,日本、印度也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
美国公开病例只有1例。
此后。
疫情急转直下。
从11万,美国用了58天。
从1万到10万,美国用了8天。
从10万到100万,美国用了31天。
从100万到1000万,美国用了196天。
从1000万到5000万,美国只用了33天。
2021年2月。
在白宫门口,美国总统乔·拜登与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共同出席活动,悼念在新冠疫情中死亡的50万美国人。
12月。
奥密克戎迅速在全美蔓延开来。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5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近80万例。
2022年1月。
全美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至少四次突破百万例,其间,美国7天平均新报告的新冠死亡人数达到每天2258人,比两个月前的日均死亡人数增加了约1000人。
2月。
美国日均死亡人数一度高达约一年来的最高水平,每天近2600人。
4月。
美国疫情累计死亡人数已达1016159人。
疫情汹涌之下。
2020年2月。
辉瑞公司就认定,新冠疫情一定会在全球产生大爆发,因此,开始下定决心研发疫苗。
3月。
德国的一家制药公司来找辉瑞合作,说他们手里现在有20种潜在的疫苗,问辉瑞公司是否有决心进行合作。
辉瑞与之合作之后。
打算在6个月内完成疫苗的研发。
4月。
辉瑞宣布在对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6月。
辉瑞公司决定把研究的方向集中在mRNA疫苗上。
9月。
三期临床实验数据还未有结果,辉瑞公司就已经生产出了150万支疫苗。
随后。
辉瑞公司的新冠疫苗被美国和世界的主流媒体说成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疫苗:无副作用,有效率高达95%以上。
12月。
辉瑞疫苗在美国获批紧急使用。
随后。
英国政府正式批准公司和BioNTech共同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辉瑞成为全球首个正式获批的新冠疫苗。
2021年8月。
FDA正式批准了辉瑞-BioNTech联合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辉瑞成为全球首家正式获批上市的药企疫苗。
12月31日。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在国内被批准上市。
同一天。
辉瑞-BioNTech(拜恩科泰)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辉瑞疫苗)被世卫组织紧急批准使用。
一边是惊人的疗效。
另一边却是不断被质疑。
2021年1月。
《英国医学杂志》、美国“Defense(保护者)”网站先后发表文章,说明辉瑞疫苗实际的有效率只有29%。
其中揭露:
辉瑞公司凭着170个确诊COVID-19病例的试验数据,就断定疫苗有效率是95%!
截至2021年2月。
辉瑞记录了近16万起疫苗不良反应,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其中包括精神系统紊乱、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症状、胃肠道反应,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殊疾病等等,以及1223 例死亡。
5月。
根据阿斯利康生物制药公司发布的报告,欧洲六个国家每百万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的人数大大超过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死亡人数。
法国分别是45.3人和17.9人;
德国分别为29.9人和6.5人;
英国分别为20.7人和24.2人;
挪威分别为164.3人和44.6人;
奥地利分别为47.5人和7.5人;
意大利分别为10.9人和7.3人。
截至7月下旬。
日本接种辉瑞疫苗后的死亡人数为828人,也就是一百万人中有19人死亡。
接种莫德纳疫苗后的死亡人数为6人,也就是一百万人中有2.2人死亡。
此外。
接种完这两种疫苗后出现“心肌炎”、“心膜炎”的人数分别是43人和3人。
2022年3月1日。
辉瑞公司公布了55000页解密文件,其中有长达9页列举了4万多例不良事件,疫苗1290种副作用和1223人死亡。
当然。
出于科学的严谨性。
这种不良事件报告仅仅是时间上存在先后,距离因果关系还有很大的出入。
4月1日。
美国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第二批辉瑞疫苗审评文件数据,11,043页已经出炉可供下载。
其中显示:
自2020年12月1日收到第一份紧急临时授权之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3个月全球约施打了有1.26亿剂辉瑞疫苗(具体数字是126,212,580剂)。
辉瑞声称:
他们收到了3,067份病例报告,其中1,013 份得到医学证实,其中有547个未解决,558个已解决,而136个被证明是致命的。
相当于13.4%的死亡率(136/1013)。
比较讽刺的结论是:
打了辉瑞疫苗感染新冠的概率更高;
部分感染新冠后获得的天然抗体康复率是100%。
②
“被嫌弃”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
▽
2021年11月4日。
在英国获批的默沙东口服新冠药物Molnupiravir降低住院和死亡率为50%,而已上市的几种中和抗体有效率也在80%左右,而且需要静脉注射,给药不方便。
11月5日。
辉瑞公布其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2\3期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试验针对1219名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展开。
实验数据显示:
感染三天内服用药物的感染者,对于轻中症高风险人群,该药降低89%住院和死亡风险,28天时,用药组住院率0.8%(3/389),无死亡,而对照组住院和死亡率7%(27/385),死亡7人。
Paxlovid的有效成分是PF-07321332奈玛特韦和低剂量ritonavir利托那韦,前者可以抑制SARS-CoV-2-3CL蛋白酶活性,从而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后者是一种HIV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PF-07321332的代谢速度,提高其抑制效果。
奈玛特韦更是直接根据当年针对2002年爆发的SARS研发的药物 PF-00835231进行改良。
辉瑞股价在消息公布后飙升,涨幅高达11.3%。
与此同时。
默沙东收跌约9.9%。
随后。
辉瑞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以约53亿美元的总收购价供应1000万个疗程的Paxlovid。
美国政府定价:5天疗程,约530美元(约合3367人民币)。
12月22日。
辉瑞特效药Paxlovid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2022年1月18日。
辉瑞曾发布消息称,辉瑞已与药品专利池 (MPP)签署了一项自愿许可协议,以帮助扩大其在95个中低收入国家的可及性,这约占53%的世界人口。
但这条消息并未透露涉及哪些企业。
1月20日。
药品专利池组织(MPP)通过官网宣布,与27家药企签订协议,允许其为全球105个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生产及供应默沙东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Molnupiravir,以促进该药在全球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
由于免收专利。
在发达国家售价500美元的Paxlovid仿制药价格可以低至20美元。
复星医药、博瑞医药、石家庄龙泽制药、上海迪赛诺、朗华制药等5家中国药企名列其中,其中前四个获许可同时生产原料药和成品药,朗华制药获许生产原料药。
但其生产出来的药物并不能在国内销售。
2月11日。
辉瑞获批在中国上市。
3月9日。
中国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当日与辉瑞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将在协议期内(2022年度)负责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3月15日。
辉瑞Paxlovid被纳入第九版新冠治疗方案。
3月17日。
首批2.12万盒Paxlovid正式进入中国,被紧急分配到吉林、上海、广东、福建、江西、山东、浙江和广西等至少8省份新冠救治临床一线。
3月20日。
1万盒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紧急运往吉林长春。
这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使用。
3月21日。
国家医保办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称,“《诊疗方案》新增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将由医疗机构按照企业与有关部门沟通一致的价格采购,医保部门按规定做好支付。”
3月27日。
这款进口新冠特效药的价格也定下来了,一盒2300元。
4月17日。
深圳三院分享了新冠患者(奥密克戎)抗病毒治疗临床案例分享,包括使用辉瑞口服新冠小分子药物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和默沙东口服新冠小分子药物Molnupiravir(莫那匹韦)的随机对照研究。
效果到底如何?
我也不懂。
不过。
换一个角度:
截至3月底。
辉瑞已向日本政府交付了近1万个疗程,但仅开出了2900个疗程的用量。
截至4月9日。
英国政府向辉瑞采购了275万个疗程的Paxlovid,但仅有6000多名患者使用了这种药物。
截至4月上半月。
辉瑞已向美国交付了150万个疗程的Paxlovid,而全美药店里仍有50万个以上疗程的Paxlovid可供使用。
截至4月17日。
韩国已经接收了足够62.4万人使用的Paxlovid,但仅使用了库存的约三分之一。
③
辉瑞Paxlovid与连花清瘟?
▽
截止2022年3月19日。
全世界新冠累计死亡病例突破600万。
反观国内。
且不说从结果来看:
2021年中国新冠病死率只有十万分之0.4,全球最低。
美国则是1.36%,比中国高出600多倍。
中国抗疫有没有必要借助美国神药尚且存疑。
当然。
辉瑞Paxlovid虽然在国际上没有想象中的大受欢迎,但多多少少还是证明了其有效性。
而这。
必然也跟其国内的药企研发投入有一定的关系。
高投入带来的高回报。
这自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毕竟。
国内的医药行业缺乏创新,太过依赖仿制药,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以至于前不久的“中西之争”只有连花清瘟站在了风口浪尖。
虽说这两者都是源于2002年沸点之后的“遗泽”。
只用了15天的连花清瘟和只用了6个月的辉瑞Paxlovid一比?
我总结觉得辉瑞更加匪夷所思。
而且。
较真一点的话?
辉瑞Paxlovid和连花清瘟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对手,只是恰好连花清瘟也能治新冠。
不过好在。
我们的新冠特效药已经在路上了。
当然。
我们也要注意到美国研发疫苗和特效药的最大优势:
美国在全球铺设生物实验室,其深度、广度和灰度都是其它任何国家短时间内无法不具备的。
我们需要给中医和国产特效药一点时间。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美国之所以这么急兜售这么贵的辉瑞Paxlovid。
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想收割一波全球“健康税”。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