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对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进行了卧底调查,调查发现,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诸如食材过期仍被继续使用、篡改石材保质期、偷偷商家开封过夜后的糕点。
截至目前,针对此事,星巴克中国在其官方微博作出回应,称涉事门店已关闭,并启动调查。
今年10月下旬,新京报人员通过三轮面试进入江苏省无锡市星巴克震泽路店工作,工作内容是制作包括咖啡在内的各种饮品。上岗不久后发现,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在这家星巴克门店形同虚设,食材过期后仍被继续使用。
在工作现场看到,店员将过期的巧克力液、抹茶液为客人制作食品;在更深入的调查中发现,店员随意篡改食材的保质期标签,具体到过期前十分钟换标签,导致店内一天出现4种过期食材。
在镜头里,我们能看到,过期的红茶液、奶油等确实都被撕掉了保质期标签。还有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材,店员篡改保质标签后表示,“师父带徒弟都是这样带的,无所谓。”
此外,还有规定当天报废的糕点,次日又偷偷上架售卖;用吧台毛巾擦垃圾桶,提前处理问题食材应付检查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行为发生。
消息曝出后,相关话题#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便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无语,奶茶店搞这就算了,你星巴克死贵还用过期的?”不少网友看到消息表示震惊,还有网友则表示,“一定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别开坏头。”
在此之前,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反馈如何,我们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截至12月13日,关于星巴克的投诉量高达1252条。其中包括,“星巴克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吃了拉肚子,客服却置之不理”、“星巴克使用脏杯”、“喝星巴克咖啡喝出一只苍蝇”等卫生安全问题。
此外,根据天眼查APP看到,星巴克旗下多家门店曾因食品问题被处罚。这些被罚货警告的门店包括湖北常德、深圳、北京等地。
对于一家在国内200多个城市开设5400家门店的咖啡品牌,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星巴克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场。
即使目前在中国大陆市场,星巴克所有门店均是公司直营,不对外开放加盟的情况下,依然曝出如此严重的安全问题,星巴克可能需要更强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是餐饮行业的一道红线,也许这次曝光又是星巴克一记响亮的警钟。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