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广东网友吴先生在吃卫龙辣条大辣棒时,在包装袋内底部发现异物,吴先生当时怀疑是情趣用品“锁精环”,随后吴先生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视频。1月6日上午,记者致电卫龙官方,对方回应称已反馈给工厂并在排查中。吴先生表示不接受赔偿金,只需要合理说法。
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后微博网友猜测,卫龙那条为工业化生产, 异物未必就是消费者反映的所谓“锁精环”,有可能是机械化生产线上机器的橡胶圈。一些网友对此说法表示认同。
目前卫龙集团称:无法确认是工厂原因。
不过,根据黑猫投诉平台记录,搜索卫龙共出现506条投诉结果,其中八成以上与食品安全相关。
在众多投诉记录中,包括吃出异物、发霉、发黑发臭、漏油、食用后腹泻等各种食品安全不合规现象。
为此卫龙在生产供应链改造上已投入数百万,在其招股书中也表示,对于关键原材料,卫龙会采用投资供应链或合作的方式,以确保供应的稳定质量。
11月14日港交所披露,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显示,刘卫平、刘福平兄弟是卫龙最大的股东,持股达到92.17%,其余由机构以及员工激励平台卫龙未来持有。此外,卫龙官网信息显示,卫龙由刘卫平和刘福平于2001年在河南漯河创办,2003年,公司申请卫龙商标。
根据招股书显示,卫龙的产品组合种类包括调味面制品(主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大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及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软豆皮、78°卤蛋及肉制品)。
在卫龙的上市申请书中披露,卫龙的总体盈利能力不错,近3年来,卫龙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以及41.2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以及8.19亿元,2020年净利润率达到19.9%,高于行业平均标准。
2021年上半年,卫龙不断发力线上渠道以及零售终端。招股书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1.6%。
与此同时,公司的经销商合作数量零售终端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截至2021年6月30日,卫龙已经与2150多家经销商合作,覆盖了超62.5万个零售终端网点,分别较2020年底增加250多家经销商与5.5万个零售终端网点。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酱干的替代品,卫龙的业务线单一仍是其重要的困扰。
卫龙美味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于调味面制品,占比正逐年递减:2018~2020年,卫龙辣条的收入分别为21.62亿、24.75亿和26.90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78.6%、73.1%、65.3%。
为了拓展盈利渠道,卫龙增加了蛋制品、蔬菜制品(海带)、豆类及其他等品类。但我们知道,这些新领域已有成熟的品牌,包括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劲仔等品牌包围。
卫龙在所有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七位,按零售额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2%,卫龙的在辣条领域的优势将消失,且规模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竞争会处在被动地位。
另一方面,辣条本身自带“不健康”的标签,而作为辣条第一股的卫龙谋求上市,食品安全是绕不开的问题。
卫龙食品自上市以来就自带不健康标签,最近食品袋异物事件可能会再次降低新股认购的额度。
辣条第一股卫龙在食品安全的利空下,上市后能稳住完成600亿的估值吗?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