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公司MSCI下调安踏ESG评级至“B”级,为四年来首次下降。那么,ESG的“B”级究竟意味着什么?安踏又为何沦为“B”级?
据MSCI官网,ESG评级旨在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管理与财务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的能力,会分为领导者(AAA、AA)、平均水平(A、BBB、BB)和落后者(B、CCC)。如此来看,按照该机构的标准,安踏此次被放在了“队伍末尾”。
与ESG评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踏快速增长的营收,2022年,安踏年中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59.65亿元,首次超越耐克中国的半年营收,旗下品牌众多,还有“国货之光”的称号。
据蓝鲸财经消息,在营收快速增长之时,安踏也在供应链劳工管理标准、产品碳足迹等几个关键议题出现不小争议,并且此前因营销而引发争议、陷入质量问题的风波还加大了其ESG风险。
这与安踏在广告营销上的策略不无关系,2021年相关支出高达61亿元,远超同行。在“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模式下,安踏产品质量问题开始层出不穷。
而这也与安踏在最近一次ESG报告中提到的“持续不断地投入科技创新研发”、“‘坚持创新为企业生存之本’,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等理念似乎并不相符。
另外,在研发投入不足之外,代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直接影响到安踏的ESG表现。
近年来,安踏的鞋服多数来自代工企业,而过度的代工依赖,使得安踏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容易出现品控监管缺失的问题,也为安踏的产品质量、供应链劳工管理,埋下众多隐患。
蓝鲸财经认为,在低研发高营销与代工模式之外,安踏在渠道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上,似乎也还未完全跟上。业内人士曾指出,身处良好发展契机,但如果因为内部管控上的松懈,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中屡次出现问题,那便容易失去消费者信任,对品牌建设有害无益。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