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一乘客向媒体爆料,2020年3月,他在同程旅行(当时为同程艺龙)上购买了3张国际机票,因疫情缘故无法成行,客服通知他可以免费退票,但其中一张广州飞金边的机票,总计1120元的购票款和保险费却一直没有到账。
对此,同程旅行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该订单只能退还该乘客1027.26元的代金券,在平台购买退改无忧险的60元,也可以退还给乘客:“我们执行的是航空公司的政策”。对此,陈先生明确表示不接受退代金券,因为他几乎同期在该航空公司的另一订单,早已顺利完成退款。“我是花真金白银买的票,当然不同意退代金券。”陈先生说。
此事3月3日经曝光后,陈先生表示已经查到购票款到账通知。
在315前夕,同程旅行似乎并不止面临这一件投诉。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网显示,2月28日,也有针对同程旅行的投诉,该消费者表示,其购买了5张团体飞机票,其中一人未顺利出票,但同程旅行并未征求同意便擅自安排其他航程出票,致使他们无法正常出行,消费者诉求赔偿3070元全额退款,截止日前,网站显示处理结果为不予退款。
事实上,退改纠纷、大数据“杀熟”、限制交易条件、霸王条款、不合理低价游、捆绑搭售……当下,在线旅游问题不少。有的在线旅游平台还在订单退改上设置“灰色陷阱”、大打“擦边球”,甚至很多订单纠纷恰恰来自一些平台背后预设的圈套。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在线旅游平台的业务会逐步恢复,但在行业发展的同时,监管也必须跟上,应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在线旅游企业进一步坚守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积极主动承担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而消费者也应主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旅游消费常识,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