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北京海证
经历大半年低潮期后,医药板块似乎熬过了最黑暗时刻,随着年中业绩期将 近,多间生物医药公司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投资者对行业信心大增,多间创新药 企的股价迎来反弹。在良好的业绩支援下,医药外包服务商(CXO)股价也一路上 涨,其中生物药 CXO 龙头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269.HK)升幅最为显著,股价 从 5 月初低位 46.8 港元一度涨至 87 港元,涨幅达 86%。上周二,药明生物公布 了 2022 年上半年财报盈利预告,用高速增长回应市场对其优质业绩的预期。
药明生物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 61%至 63%,净利润则增长 35%至 37%, 以中间值计算,预计期内收入为 71.4 亿元,净利润约 25 亿元。不过,相对于 2021 年创下历史新高的业绩,上半年的增速有所放缓。药明生物去年实现营业收入 102.9 亿元,同比增长 83.3%,净利润翻倍至 33.9 亿元。或许因为珠玉在前,市 场对药明生物的盈喜反应平淡,公布当天股价仅上涨 1.6%。多间投行对药明生 物给予“买入”评级,瑞信认为公司上半年收入及盈利均优于市场预期,因为其 资料显示整体业务相当稳健,有能力抵御第二季疫情封锁造成的中断影响。高盛 认为上半年业绩亮眼或因为新冠相关专案加速交付,盈利增长则主要来自于毛利 率及产能利用率提升,因此将药明生物目标价上调 5.7%至 117 港元。
药明生物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强化全球供应链。上周二,公司披露将未来 十年将投资约 20 亿新加坡元(96 亿元)在新加坡新建一体化合同研究与合同开发 及生产组织(CRDMO)服务中心,预计将创造 1,500 个研发和生产专业岗位,并将 在 2026 年为公司新增 12 万升生物制药产能。这并非药明生物首次在海外投资, 随着海外客户贡献收入比重不断上升,药明生物的生产基地也已拓展至爱尔兰、 德国和美国,今年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累计总资产投资预计约 15 亿美元(101 亿 元)。这是因为药明生物的主要产品——生物制药及疫苗的稳定性差,长途跨国 运输的成本和潜在安全隐患高,海外建厂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就近的供应链。 2021 年财报显示,总部位于北美和欧洲地区的客户分别贡献了 50.8%和 22.1% 的收入,而中国客户的收入贡献占比从 2020 年的 43.9%锐减至 24.4%。
技术护城河深厚
药明生物是 2017 年由药明康德(2359.HK)分拆生物药业务后在港股上市的公 司,与一般的医药合同研发(CRO)公司以及医药定制研发生产(CDMO)公司相比, 药明生物拥有独特的 CRDMO 模式,可以提供一体化的生物药合同研究、开发及 生产。海通国际研报指出,以 2021 年收入口径计算,药明生物在全球生物药 CDMO 市场的占有率为 11%,排名第三。一款药物从早期的实验室概念到商业 化生产,需要经过复杂流程,可以简单分为:药物发现、临床前开发、早期临床 开发、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药明生物推出“跟随分子”(Follow the molecule)战略,让整个药物分子生命周期都在药明生物完成,随着项目延伸, 实现商业化生产以及后期阶段业务加速发展,推动公司收益增长。资料显示,截 止 2022 年 4 月 30 日,公司内部延伸 18 个专案,令订单量及专案价值持续提升。
此外,药明生物还拥有双抗技术平台、抗体偶联药(ADC)、mRNA 疫苗等领 先的技术平台。公司推出“赢得分子”(Win the molecule)战略,即基于公司技 术实力、服务效率以及价格优势,争取客户将处于研发不同阶段的分子转入药明 生物。在 2018 年至 2021 年,共有 40 个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项目从药企或其他 CDMO 公司转入药明生物,这些项目都为公司带来更高收入和利润。2021 年, 药明生物在临床后期及商业化生产的收入首次超过研发服务收入,前者收入增至 49.3 亿元,占整体 47.9%,相比 2018 年的 19%显著增长。生物药客户稳定,粘 性大,预期药明生物接下来将在商业化生产业务的支持下保持高速发展。
thebambooworks 网认为,当前药明 生物的估值在 CXO 行业中属于偏高位置,市盈率为 85 倍,远高于姊妹公司、化 学药 CXO 龙头药明康德的 50 倍;而同业凯莱英(6821.HK)、泰格医药(3347.HK) 的市盈率亦分别只有 27 倍与 23 倍。考虑到药明生物在生物药 CDMO 领域的优 异前景,该估值已反映投资者的信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