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当前如火如荼的汽车时代,最落寞的不是各家合资车企,而是一众4S店们,作为曾经最受欢迎的市场香饽饽,4S店曾做着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时过境迁,甚至传出了今年预计会有1500家4S店倒闭的消息,4S店的未来到底在何方?
一、预计今年1500家4S店倒闭
据腾讯汽车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直播对话栏目中谈到了 2025 年经销商生存情况,预计全年净减少近 1500 家。上半年全国 4S 店从 3.2 万家减至 3.14 万家,净减约 650 家,退网与新增并存,其中退网是 2749 家。
郎学红称传统燃油车的 4S 网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尤其边缘合资如雪佛兰、斯柯达,主流合资的本田、日产,以及豪华品牌如 BBA、捷豹路虎等网络都是在收缩,反观新能源品牌如零跑等增加,特别是豪华品牌的经销商转新能源同等价位的独立品牌的现象,例如华为系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9 月底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25 年 9 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 54.5%,同比上升 0.5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2.5 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54.8% 的经销商反馈新车销量未达预期目标,符合或超过预期的经销商占比为 45.2%。综合预测,9 月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约为 220 万辆。报告还称,目前,经销商面临客流增长乏力、价格倒挂持续以及盈利能力下滑等多重压力。
二、4S店的未来到底在何方?
最近,一则“预计今年1500家4S店倒闭”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4S店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其对于市场渠道的掌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4S店凭借着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在汽车销售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4S店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于一体,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对集中的购车和售后服务体验。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4S店几乎是买车的唯一选择,大家如果要买车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4S店。凭借着这种几乎已经垄断的商业模式,在卖车市场上,4S店可以说是最红火的业态。甚至于,不少知名车企的爆款车辆都是需要加价加配才能买到的,买车配货几乎是和奢侈品店一样的状态,这是当年4S店的红火情形。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4S店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其中,信息不对称成为了市场诟病的焦点。纵览4S店的核心逻辑,我们就能发现,这种垄断必然会带来傲慢,在这一系列问题当中最为消费者诟病的就是4S店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利润。在汽车销售过程中,4S店往往掌握着更多的车辆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售后维修信息等。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渠道,在购车和维修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例如,在车辆定价方面,4S店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消费者很难了解到真正的底价。在售后维修方面,4S店可能会推荐一些不必要的维修项目或者使用价格高昂的原厂配件,而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其中的真伪和合理性。
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4S店的信任度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寻求其他更加透明、公平的购车和售后服务渠道,也正是如此,各家造车新势力在进行市场布局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一改传统4S店的销售模式。
其次,新势力的直营模式直接改写了市场。现在4S店的问题是遭到了新能源直营店模式的降维打击,通过厂商直营去掉了4S店这个中间商,从而实现了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汽车的动力来源,也对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厂商更倾向于采用直营店模式进行销售。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厂商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比之下,4S店作为传统汽车销售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4S店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场地租赁、人员工资、库存管理等,这使得其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4S店在服务理念和营销方式上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便捷化的需求。因此,新能源直营店模式的出现,无疑给4S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第三,4S店倒逼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面对新能源直营店模式的冲击和市场的深刻变化,4S店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4S店主要有两条转型路径可供选择。
第一条路径是沉下心来给车厂做代理,当好车厂的下游。在这种模式下,4S店需要与车厂建立更加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车厂在特定区域的销售和服务代表。4S店要严格按照车厂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运营,包括店铺形象、销售流程、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时,4S店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本地资源优势,如客户关系、市场渠道等,为车厂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这种方式,4S店可以在车厂的支持下,获得稳定的货源和一定的利润空间。
第二条路径是赶快转型,拥抱新能源趋势,改变原先的模式。4S店可以积极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引入新能源汽车品牌,建立新能源销售和服务体系。在转型过程中,4S店需要学习新能源车型的技术特点和销售服务流程,培养专业的销售和服务团队。同时,4S店还可以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开展一些创新的服务项目,如充电设施建设、电池回收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第四,4S店的未来到底在何方?当前4S店行业正处于被倒逼改革的阵痛期,能否活下来,考验的是每一家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执行能力。 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对于许多长期依赖传统模式、背负高额租金和人力成本的4S店来说,转型意味着巨大的阵痛,利润下滑、人员调整、业务重组,甚至面临关店裁员的风险。
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淘汰一批旧势力,同时催生一批新赢家。今天的困境,正是倒逼整个行业提升服务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回归“以客户为中心”本质的契机。那些能够认清趋势、果断决策、加大数字化投入、重塑组织文化的企业,有望在洗牌后脱颖而出。反之,若仍沉迷于过去的成功路径,拒绝改变,终将被市场抛弃。
4S店的发展历史反复在给我们以警示,无论是多么红火的业态都需要居安思危,你的敌人往往都不会在内部产生,只有时刻拥抱变革的企业才能真正适应市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