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时评】解锁内需的两把钥匙:提振信心和瞄准重点

本文作者:林永生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外有亚洲金融危机,内有重大自然灾害。为刺激内需,中国政府启动了以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住房货币化或说商品化为主要特征的系列改革。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医疗、住房被视作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所以当时此举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甚至有人担忧,这种骤然的改革是否容易导致社会失稳。25年过去了,虽然教育、医疗领域的改革经历多次反复与曲折,最终强化了公共属性,但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功臣”之一。

2023年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非凡。它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第一年,是经历三年大疫、放松管控之后的第一年,是推进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中间年份,也是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然而,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似乎并不好于25年前,以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来预判未来可能潜在的风险,“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位列《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政府工作的八条建议之首。为此,本文重点就如何拉动内需谈谈个人思考与看法。

一、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外需难被寄予厚望

二、拉动内需亟待提振信心

三、瞄准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

拉动内需,除了要关注需求总量,还要关注需求结构。中国内需疲软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许多中产阶层和富人群体的消费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撬动和有效满足。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意才·胡润财富报告》,2022年,中国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11万户,比2021年增加5万户,增长了2.5%。经济学中有个结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意即,随着收入增加,居民每额外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会不断下降。因此,想方设法撬动这些群体的消费,瞄准重点人群,有的放矢,就格外重要。建议在高档奢侈品、教育、医疗等领域尝试做些增量改革,探索培育高档奢侈品市场(如北京的SKP)、高端教育培训和私人医疗等服务。笔者在《国家治理》周刊(2023年第1期)也撰文指出,要关注数字原生代和老年人这两大群体的消费需求。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太和智库
【太和时评】解锁内需的两把钥匙:提振信心和瞄准重点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