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能喝就行” 到 “喝出健康”!水杯进化背后的生活品质升级

时代变迁

从“功能单一”到“符号化表达”

不同年代的水杯选择,不仅承载基础饮水功能,更烙印着特定时期的生活特征与消费理念。60-70 年代:搪瓷杯为绝对主流饮水工具,杯身常印有厂名、时代标语等标识,兼具实用属性与时代文化载体功能,表面的使用痕迹逐渐沉淀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成为特殊时期的生活符号;80 年代:复用容器(白酒瓶、啤酒瓶、酱菜瓶、罐头瓶等)广泛用于饮用水携带,部分容器可作为非标准化流通媒介,在物资相对匮乏的背景下,实现了“实用功能+ 流通价值”的双重属性;90 年代:保温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步普及,“保温杯泡枸杞”的使用场景兴起,标志着消费者从“基础饮水”向“关注饮水温度与初步养生”的需求转型,开启精致化饮水生活的序幕;00 年代:个性化消费需求凸显,印有动漫IP、采用创意造型的水杯成为年轻群体首选,饮水容器突破单一功能属性,逐渐成为表达个性、彰显审美偏好的文化符号。

品类细分

从“单一基础品类”到“场景化多元矩阵”伴随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与健康意识觉醒,水杯市场从“少数品类满足通用需求” 转向“多品类覆盖细分场景”,形成以核心品类为基础、场景化品类为延伸的产品矩阵。据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传统电商+抖音)显示,2025 年上半年水杯品类零售额达58.2亿元,零售量9509万台,均价61.2元。品类层面,保温杯、保温壶、塑料杯为核心主流产品,同时咖啡杯、户外杯、焖烧杯、搅拌杯等场景化品类持续涌现,更加贴合人群个性化消费需求。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

材质升级

从“安全达标”到“健康品质跃迁”

材质层面,健康与耐用性成为核心选购维度,其中保温杯品类中316不锈钢材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钛材质因其轻量化、耐腐蚀等特性,占比提升,推动水杯材质向“安全化、高端化” 升级,健康饮水理念进一步渗透市场。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

场景细分

从“被动容量适配”到“主动场景匹配”

当前场景化需求已成为水杯选购的重要依据,不同使用场景对应明确的容量选择,体现消费需求的精细化升级。办公场景:400-500ml传统容量水杯为主要选择,可满足咖啡冲泡、花茶浸泡等多元需求,同时适配办公桌面空间;户外场景:1L以上大容量水杯更受户外人群青睐,能有效满足爬山等户外活动的持续补水需求;通勤场景:500-750ml容量的水杯兼具实用性与便携性,既无需频繁接水,也不会因体积过大影响携带。除核心使用场景外,保温杯兼具社交、收藏、礼赠场景,此场景下对于产品外观设计、包装质感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推动水杯从“实用工具” 进一步向“情感载体” 延伸。整体来看,水杯容量选择已从“有啥用啥” 的被动适配,转变为“用啥啥对” 的主动场景匹配,凸显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与精细化。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

功能升级

从“基础使用”到“健康智能”

当前水杯品类围绕“健康化、便携化、智能化”方面升级,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与使用价值。关于卫生防护升级,产品主要从银离子抗菌涂层入手,提升饮水安全等级;关于清洁便利性,可拆卸的母婴级硅胶密封圈,从而解决传统杯盖缝隙易藏茶垢、清洁困难问题;在智能化方面,部分产品配备LED 温度显示功能,实时查看水温避免烫伤,APP功能记录饮水量发送补水提醒,助力饮水习惯养成,指纹解锁避免混用,增加儿童饮水安全性。从60-70 年代承载时代记忆的搪瓷杯,到如今融合健康防护、场景适配与智能科技的多功能水杯,饮水容器的每一次迭代,不仅是产品技术与设计的升级,更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从“满足基础实用” 向“追求品质健康、个性化体验” 转型的微观缩影。随着健康理念持续深化、场景需求进一步细分、智能技术与消费产品深度融合,水杯品类未来将向“功能复合化、场景定制化、体验智能化” 方向加速发展,既能为居民品质生活赋能,也将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从 “能喝就行” 到 “喝出健康”!水杯进化背后的生活品质升级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