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面暂停小额豁免,Shein产能“去中国化”竹篮打水一场空?

编辑丨孙超 

作者丨孙鑫鑫 

近日,一份来自美国白宫的行政命令,让整个跨境电商圈意识到,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宣布8月29日起,全面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无论货物来自哪个国家,只要非美国本土发货,价值800美元以下的包裹均需缴纳全额关税。这一调整犹如一记重拳,对跨境快时尚电商Shein推行的“去中国化”策略、以及赴港上市造成重大冲击。报道显示,Shein此前试图将供应基地多元化到越南等地,以规避美国关税。但在新形势下,这一切投入都将大打折扣。

要理解美国这一政策调整的重大影响,需回溯相关历史背景。美国的小额免税政策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最初旨在方便游客携带纪念品。但自2018年以来,该政策逐渐发展成中国跨境电商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通道。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美国小额包裹数量飙升了10倍,达到13.6亿件,Shein正是借助这一政策红利,快速成长为全球快时尚头部企业。

Shein之所以能够抓住上述政策红利,离不开广州的服装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即涵盖“设计-采购-生产-配送”全链条的高效协同运作。Shein在过去10年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一步优化了这一流程,实现了单款100件起订、日上新7000+件的跨境低价快时尚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利润空间较为有限。报道显示,2024年Shein的净利润率仅为2.6%,其合作工厂的利润率也在微利水平,整体主要依靠大规模和高效率来维持运营。

此前,美国两党议员多次指出“小额豁免”相关政策存在漏洞,称对本土制造业造成了冲击。受限于美国海关服务能力,叠加美中关税战的影响,美国相关政策几经起伏。最终在2025年5月,美国决定对中国直邮包裹加征54%的从价税,同时维持每件100美元的从量关税,并把简易通关流程改为常规报关。但第一阶段仅针对中国,并不能堵住跨国转运套利的漏洞,因而美国相关政策进一步加码,宣布从8月29日起,将小额包裹关税豁免的取消范围扩大至全球。这意味着,从不同国家进口面临的税率差额进一步抹平。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美国对中国商品整体加征关税约为30%,对越南出口产品则加征20%关税并附加40%的转口惩罚税,对印度加征了25%关税,对巴西加征税率则高达50%,对墨西哥非原产面料产品关税为25%。原有中国产品的关税劣势已经不再明显,反倒是巴西、越南受到的挑战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关税战早期重点针对中国,小额免税政策的取消范围也仅限于中国内地与香港,或许导致了Shein出现误判。报道显示,为维持原有的直邮免税商业模式,Shein此前开启加速推进“产能外迁”,即供应基地多元化策略。5月初Shein计划将美国市场的所有订单,加速转移到中国之外生产,这曾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 

《财经》报道显示,从2024年底到2025年4月期间,Shein在越南胡志明市租赁了15公顷的仓库,并为供应商提供12%-15%的补贴,鼓励他们将产能转移至越南。之后2025年5月再有传闻表示,其与印度信实集团合作,计划整合当地2.5万家工厂,构建平行供应链;此前在2022-2023年期间,Shein早在在巴西与土耳其进行了产能布局。

但产能外迁的后续情况却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毕竟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都因为当地服装产业链成熟度不够,在原材料以及工人技能与中国存在差距,短期仍难全面承接外迁产能。

令Shein始料未及的是,产能外迁的收益还未显现,新的冲击又接踵而至。2025年7月底,美国宣布8月29日起在全球全面暂停小额豁免政策后,无论货物从哪个国家发货都需缴纳关税。这直接堵死了Shein产能外迁实施关税套利的空间,让其在供应链方面“去中国化”投入的大量资源付诸东流。

另外,当前美国新关税政策对Shein的利润的深刻冲击,还将逐步显现。2024年,Shein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0%。在新的关税成本叠加下,供应链跨国套利空间被压缩,其产品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丧失,利润也会被进一步侵蚀,估值将继续承压。

实际上,Shein的“去中国化”举措不仅在供应链上,还涉及公司运营主体的重大转变,早在几年前就已布局。美国此前仅针对中国取消“小额豁免”一事,或许加速了这一进程。

报道显示,早在2021年,Shein就将运营主体从南京迁至新加坡,并注销了国内的主要实体。创始人许仰天也于同期获得新加坡绿卡,这一系列动作曾在国内引发争议。此后,在2023年寻求美国上市以及2024年考虑英国上市的过程中,Shein的高管又反复在公开场合强调公司的“非中国”身份。

比如2024年9月,Shein集团副主席克劳尔在沙特峰会上,当主持人提及“这家大型中国公司”时,立刻打断并纠正称:“不,我们是新加坡公司,只是利用了中国的供应链。” 

再比如 2024年5月,Shein执行主席唐纳德在洛杉矶的峰会上,被问及公司的来源时,给出了模糊化回应:“从供应链角度看,Shein源于中国;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看,是新加坡公司;从价值观和市场角度,又与美国紧密相关。” 

然而,上述做法并未得到外界的认可。无论是国外政客还是海外媒体,均认为 Shein实质上仍是中国企业,因为其核心的供应链数据、用户信息以及关键技术均源自中国。即便Shein将总部迁至新加坡,寻求上市时,仍需遵循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审批要求。

同时,Shein“去中国化”做法引发了国内舆论的批评。不少广州番禺的制衣厂老板深有感触,有与Shein合作长达五年的厂商透露,2024年来自Shein的订单量锐减了一半。同时,Shein还不断劝说他们将工厂迁至东南亚。

要知道,中国服装产业的“小单快反”模式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独特优势。以广州周边地区为例,聚集了数千家面料商、辅料商和加工厂,能够实现从设计到样品制作的快速转化,上午完成设计图,下午即可找到适配面料,两三天内便能产出样品。这种产业生态所具备的高效协同能力,是越南、印度等国家在短期难以复制的。Shein强行推动产能加速外迁,不仅伤害了国内已有服装产业链,也忽视了产业生态的客观复杂性,亦难如愿。

从效果看,Shein近年来推行的“去中国化”,不仅正面作用寥寥,负面作用却持续发酵。在美国新关税政策的打击下,Shein除了产能多元化布局投入化为泡影外,当前赴港上市进程也被严重拖累。

报道显示2025年6月底,Shein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冲击上市。此前,Shein于2023年赴美和2024年赴英上市计划先后搁浅后,此次选择香港上市,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据《金融时报》报道,Shein此次选择港交所,被认为有借此向英国施压、推动英国上市进程的意图。然而,这一策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英国议员的强烈警告。所以,Shein在英国的上市计划变得更难推进,香港反倒可能成为其上市的最大希望。

但现在看Shein赴港上市这步棋,似乎还是走得过于急切,这一行为直接诱发了其在全球的合规风暴。报道显示,在Shein刚刚秘密递表的20多天内,法国不仅以虚假折扣和环保造假对Shein罚了4000万欧元,还计划以违法使用Cookie追踪用户为由再罚1.5亿欧元;加之欧盟可能开出15.2亿美元的算法诱导罚单;以及美欧加征关税与英国海关代理商索赔诉讼等负面冲击均在持续发酵。这些合规事件不断爆雷,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对Shein的信心。

即便上述合规问题能妥善解决,但港交所的上市审核要求严格,同时中国证监会对境外上市企业的股权架构、税收合规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审查标准,而这些方面恰恰是Shein在“去中国化”过程中遗留的问题,依然会阻碍Shein上市的审核进度。

在股权架构方面,自迁至新加坡后,Shein的境内外公司股权关系变得极为复杂,涉及众多关联交易,其合规性面临诸多疑问。税收方面,公司在迁址过程中的税费缴纳情况以及跨境定价的合理性,都需要接受严格审查。数据安全也比较关键,Shein每天处理海量的用户数据,且其供应链数据主要存储在中国,要完全满足《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也并非易事。

概因上述审核难题,所以截至2025年7月底,证监会官网仍未公布Shein的审批进展情况。对此市场上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Shein将总部迁回广州,可能会加快上市审核进程,但这又与公司此前所谓的全球化战略相悖,再次陷入两难。

Shein旨在助力上市进程的“去中国化”的折腾,正在现实政策的频繁变动中失效。美国全面取消小额豁免,让其产能外迁的投入大打折扣,脱离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的效率与成本劣势愈发凸显。同时,Shein上市之路的坎坷与合规风暴的冲击,也印证了割裂自身根基的得不偿失,或许重新强化自身与中国的关系,才是找到最终破局的关键。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shein
美国全面暂停小额豁免,Shein产能“去中国化”竹篮打水一场空?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