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拉美的电动转型,为何值得中国车企关注?

作者 I 王彬

巴西当地时间 11 月 22 日,第 30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最终落下帷幕。十年前,正是在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与会各国签订了《巴黎协定》。各方希望此届大会成果能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

新华社报道称,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在美国联邦政府缺席情况下召开。大会达成的系列成果再次证明,《巴黎协定》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共识,全球绿色转型不可逆转。新华社指出,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成为推动达成共识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不小作用。在 COP30 的中国角中,不少中国企业持续分享推动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果,吸引众多与会代表参与。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李冰表示,中国企业是落实中国 "双碳" 战略的重要力量,也是落实公正转型不可替代的角色。

尤其体现在一些中国企业的出海布局中,更是深入参与当地绿色转型实践。比如在 COP30 期间,滴滴旗下巴西出行平台 99 就对外宣布,旗下电动车出行品类“99electric-Pro”已覆盖圣保罗、巴西利亚、阿雷格里港、戈亚尼亚和库里提巴等五大巴西城市,持续扩展绿色出行品类。

巴西是滴滴国际化业务的重点市场之一。早在 2018 年滴滴就通过收购 99 出行入局巴西网约车市场,目前 99 已是巴西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之一。

但 99electric-Pro 上线的意义,或许远不止于平台自身的业务扩展。通过推动新能源车型在网约车品类中的落地,滴滴实际上也为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巴西市场打开了路径,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出海奠定市场基础。

滴滴全球化到了新阶段

虽然国内用户已经对网约车中的新能源车型屡见不见,但在海外尤其是拉美市场,网约车中的新能源车型仍然少之又少。

事实上,滴滴旗下 99 平台推出的 99electric-Pro,正是巴西首个由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共同提供服务的新能源网约车品类。

2024 年 7 月,99electric-Pro 最早在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上线。经过一年时间扩展,目前已覆盖巴西五大城市,平台登记的新能源车型超过 3 万辆,累计服务乘客超过 2700 万人次,行驶总里程已经超过 2.45 亿公里。

与之对比,Uber 旗下的新能源车队 Uber Green 在一个月后才正式宣布登陆圣保罗。直至今年 9 月,Uber Green 才落地里约热内卢,且上线初期车队数量及运营范围均受限。

99electric-Pro 并不是滴滴在海外布局新能源网约车的唯一动作。去年 10 月,滴滴在墨西哥同样宣布了一项规模宏大的新能源计划,宣布将在 2030 年前在墨西哥引入 10 万辆电动汽车,助力当地网约车的电动化转型。

拉美市场城市发展水平不一,当地人们也常常依赖摩托车等两轮车型出行。滴滴旗下 99 除了在巴西上线两轮出行品类 99Moto 外,也在逐步推动当地两轮出行向电动化转型。

在 COP30 的举办城市贝伦,99 与巴西本土企业 Riba Brasil 联合投放的 300 辆电动摩托车已正式上线运营。大会期间,这些电动摩托车也受到与会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视作绿色交通的代表案例之一。

在 COP30 期间,滴滴国际化业务及 99 相关负责人也先后受邀参与中国角举办的多场主题活动分享,对外介绍绿色出行落地经验。联合国新闻间举办的“一带一路”绿色主题活动中,滴滴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入选“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案例的数字出行企业。

滴滴除了在拉美市场加快推动网约车品类的电动化转型外,同时也在持续推动当地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早在 2022 年,99 就牵头成立了“巴西可持续发展联盟”,致力于到 2025 年底将巴西新车销量中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至 15%、新建 1 万个公共充电站。

网约车司机们对此大力支持。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在运行成本、保养费用、舒适程度乃至智能化水平上都更具优势,司机们也更乐意选择新能源车。99 数据显示,提供“99electric-Pro”服务的司机平均收入较传统燃油车品类高出约 60%。

在巴西当地,全天候运行在街头的 99electric-Pro 车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本地最直观的展示窗口。许多没有机会体验中国新能源车的用户,可以借此直观感受到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舒适度和智能化上的飞跃。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滴滴当前的国际化布局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过去几年来,中国企业的出海方式已经从早年间的资本出海、技术出海,逐步迭代为对海外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深度参与。

根据滴滴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平台总体订单达到 44.64 亿单,同比增长 15.2%,连续第十个季度实现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国内国外订单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且国际业务增长更为迅猛。当季,滴滴国际业务 GTV 达到 271 亿元,固定汇率下同比激增 27.1%。

当前,滴滴国际业务已覆盖全球 14 个国家及地区,在墨西哥、巴西为主的拉丁美洲尤其成功,是滴滴国际业务的核心市场。在完成前期的市场扩张之后,现阶段滴滴在拉美布局进一步深化,从开拓市场开始深入到推动当地网约车的转型升级之中。对于滴滴来说,这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新能源出海需要新助力

之所以强调滴滴在拉美地区推动网约车电动化转型的产业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当地汽车市场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的市场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

巴西是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及德国。根据巴西全国汽车工业协会 (ANFAVEA)数据显示,2024 年巴西新车销量同比增长 14.1%至 263.5 万辆。

但其中,跨国车企几乎占据超过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Stellantis 集团旗下菲亚特汽车、大众汽车及通用汽车常年占据巴西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去年,包括比亚迪、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三家中国车企在巴西合计市场份额不过 6.8%。

即便近些年来巴西新能源车转型速度加快,燃油车仍然是巴西的主导车型。去年,巴西一共卖出了 12.56 万辆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及混合动力),仅占巴西全年汽车销量的 4.8%,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 2018 年的渗透率水平相当。

换句话说,当前巴西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仍处在中国 7 年前的阶段。想想 7 年前国内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看法,比亚迪年销量还处在 50 万辆水平,蔚来即将迎来最艰难的一年,特斯拉一年只能在中国卖出不到 7000 辆车。

滴滴在拉美地区积极推动网约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更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前培育市场,在高频出行场景中率先建立起新能源车的用户认知,为中国汽车品牌进入当地市场打下基础。活跃在巴西和墨西哥街头带有 99 或者滴滴车贴的网约车,就是中国新能源品牌移动的广告牌。

回溯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已经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中国新能源车最早完成代际切换的就是在出租车和网约车品类。早在 2014 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出租车及网约车是重点之一。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此前编制的《2023 数字出行助力零碳交通》报告中指出, 虽然私人乘用车是我国交通出行碳排放和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但从实践经验看,从公共服务用车和出租车切入,从而对私人汽车消费领域的电动化产生带动作用,是最终实现全社会电动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现在,在滴滴平台注册的新能源车累计超 600 万辆,纯电动汽车达 510 万辆,超 68% 的网约车里程都由纯电汽车贡献。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在巴西还是墨西哥,中国车企都纷纷响应滴滴号召,积极参与推进网约车品类的电动化转型原因之一。网约车的电动化转型,将会显著带动 C 端消费市场的认知。

99 在巴西发起的“可持续发展联盟”中,已经吸引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 23 家中巴企业加入,涵盖汽车制造、汽车租赁、充电能源乃至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滴滴在墨西哥推进的网约车电动转型计划,同样吸引包括比亚迪、广汽、长安、江汽及大量墨西哥本土企业参与。

事实上,滴滴在拉美地区投放的新能源车队,几乎全由国产新能源品牌构成。99electric-Pro 车队的主力车型,就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定制的纯电动车型比亚迪 D1。滴滴在墨西哥投放的纯电动专车车队,也都是来自广汽、江汽等国产自主品牌。

许多海外平台也开始沿着滴滴的路径引入中国新能源车。早在 2022 年,99 就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将比亚迪电动车型引入巴西。两年后,Uber 宣布与比亚迪达成合作,计划在全球市场投放比亚迪电动车型。去年,Uber 宣布与江汽集团达成合作,为巴西 Uber 司机提供优惠购车方案。

当前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出海过程中,技术实力已实现全球领先,资金也早已不是问题,但市场培育仍然需要时间。海外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市场教育绝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客观上也制约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扩展。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滴滴在海外市场持续推进网约车的电动化转型,也是在加速完成海外新能源车的市场教育,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落地创造更稳定的需求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滴滴 出海 巴西
滴滴在拉美的电动转型,为何值得中国车企关注?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