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庆福
编辑/嘉嘉
日前,浦发银行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同比下降1.55%,归母净利润为452.57亿元,同比增长23.31%。
从数据上来看,浦发银行营收小幅度下滑,净利润却出现高速增长,但要知道在2020年至2023年,浦发银行净利润已经出现四年连续下跌,其中2023年跌幅更是达到28.28%。
为何浦发银行能够在2024年实现利润大逆转,不仅止住了下跌的趋势,更是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23.31%的高速增长?其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在于浦发银行的数智化转型——用大数据和智能化为五大业务线赋能,实现降本增效。
【1】转型迫在眉睫
“‘数智化’战略的提出,是我们顺应政策导向,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用新的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让社会民生和广大的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正式对外公开提出“数智化”战略转型,并将其视为浦发银行未来的核心能力。
2023年,浦发银行成立30年,正是其三十而立的当打之年,但彼时的浦发银行却处于增收不增利、利润持续下滑的窘境中。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浦发银行营收为1734.34亿元、净利润为367.02亿元,相较2022年分别下滑8.05%、28.28%。更为重要的是,浦发银行的营收利润下滑并非单年,而是一个持续下滑态势。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浦发银行营收分别为1963.84亿元、1909.82亿元、1886.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3.25亿元、530.03亿元、511.71亿元。
(来源:百度股市通)
对于2023年营收利润的下滑,浦发银行将责任归结于整体环境和公司内部:受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以及公司信贷增长动能不足、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效益指标阶段性承压。
但在浦发银行承压的同时,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友商均取得了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三家银行总资产均在6万亿元左右,三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但是五年后,浦发银行总资产为90072.47亿元,而招商银行总资产为110284.83亿元,兴业银行总资产为101583.26亿元。在体量方面浦发银行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因此“求变”成为浦发银行的重要任务,“变化在人,而人的变化在思想”,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首次公开发声中就强调,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是浦发银行的重中之重。
【2】数智化赋能业务线
“唯有清醒识局、前瞻布局、精准破局,方能跑出加速度”,张为忠表示,浦发银行要想跑出加速度,必须顺势而为,提前进行相关布局,并将增长的未来寄托在“数智化”身上。。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张为忠2024年2月7日出任浦发银行董事长、董事。
(来源:天眼查)
一方面,浦发银行将业务聚焦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上,另一方面是以数智化为中台,赋能五大业务线,通过更便捷、更快速、更合理的风险定价,实现“1+1>2”的聚合效果。
以中小企业信贷为例,以往在银行眼中,中小企业风险高,而且没有抵押物,或是抵押物难以变现,因此中小企业、农村企业信贷并非优质资产,银行不愿意给这类企业贷款。不仅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且还会导致银行错失长尾市场用户。
而在数智化的加持下,浦发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风控流程,通过大数据等技术能够精准识别风险因子。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智慧温室大棚项目上,浦发银行制定了绿色审批机制,对其项目优先评估、优先审批、优先投放,实现了超过1亿元授信资金,而该项目从立项到放款,整个流程下来在16天内就能完成。
数智化赋能业务、改变传统模式的案例并非个例。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浦发银行借助“浦链通”数智供应链体系,推出“浦链通”“浦车通”“浦贴通”等全流程线上化产品,为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该业务已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2781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2998户。
在科技金融领域,浦发银行推出“浦创贷”“浦投贷”“浦新贷”“浦研贷”“浦科并购贷”等产品,并打造“科技雷达”智能平台,高效识别潜力科技企业,目前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4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
数智化赋能下,浦发银行不但实现了长尾用户的拓展,更是将坏账率大幅度下压,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率降至 1.36%,而在2017年,浦发银行坏账率达到2.14%,是当年全国26家A股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超过2%的银行。
【3】数智化成为银行新未来
对于2024年利润大幅度上升的经营业绩,浦发银行将经营效益的增长归结于四方面:一是“数智化”战略成效显现;二是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三是通过精益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四是资产质量不断夯实,风险控制和处置水平持续提升,风险成本耗用同比减少。
从归因排序上来看,能够明显看到,第一位的是数智化战略的落地。
其实随着金融科技的冲击、对公业务的增长放缓、城市白领人群消费信贷业务疲软的多重影响下,中国银行业面临业绩增长压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站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4万亿元,同比增速3.2%,但较2022年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而在净利润方面,国内股份制银行同比下降3.7%。
营收放缓,利润减少,甚至是营收利润双双降低已经出现在多家银行的财务报告中。那么曾经不愁贷款业务的银行业,在新经济、新环境下,如何保持增长,就成为银行业思考的主要问题。显然浦发银行给出了“数智化”解决方案——通过数智化升级,改变以前粗犷的业务发展模式,将银行业从大水漫灌转向为精细化管理。
BCG的资深合伙人何大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数字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从总行向分支机构延展,从数据分析和业务发展,转向为风险管理的提升。
而在2024年初,浦发银行锚定“数智化”战略,抓住了行业转型期的关键节点,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的可借鉴的参考模板。
浦发银行在过去三十一年的转变,映射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路径,在前三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不论是对公业务,还是零售业务,都有着大量的贷款需求,但如今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不论是公司经营类贷款还是个人信贷,都处于增长缓慢的阶段。
这就逼迫银行业转变发展路径,从以前做居间平台的强势业态,变为注重精细化管理、强调服务质量的服务型业态,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数智化升级、数智化在一线业务落地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而这也将给企业和个人用户带来服务更好、更具性价比的金融产品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