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中产运动又有了“新三件”?

中产运动有了新的三件套!

过去,从飞盘到骑行、从徒步到攀岩,都是作为高级标签的运动,现在却变得大众化,室内网球、匹克球、室内高尔夫也成了新晋中产运动三件套。

高尔夫直接从郊外绿茵场变成了投影仪、网球靠自动发球机实现“单人也能畅玩”、匹克球用 “羽毛球场地 + 乒乓球拍”,这些创新让它们变得门槛更低,消费者的阶层扩大。

曾经高不可攀的“贵族运动”,以“平价”的形态,精准击中城市中产压力大、通过运动释放压力的生活需求。

这场新的运动消费“降维革命”,不仅改变了用户运动习惯,更催生出一种潜力巨大的商业赛道以及社交属性。

开始走平民化之路

在巴黎奥运会上,郑钦文一举夺冠,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网球,也让许多人了解到了网球这项运动的魅力。

2024年全球网球的参与者已经超过1.06亿人,与2021年相比提高了21.6%。

在高尔夫领域,截至2022年,我国运动人数大约有97.5万人,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打破高级壁垒,了解到了这些运动项目。

想要‘自降身价”的走向平民化不是一步就达成的,核心在于技术与场景创新切入大众生活变得理性消费的精准点,抛弃了传统模式的高门槛。

首要突破点是场景逐渐变得小型化。

室内网球馆将传统球场场地面积压缩至1/3大小,搭配自动发球机,一个人就可以在场馆内享受运动。

直接减少了之前这项活动的衍生消费,由于运动场地大,往往租借一个网球场就大约需要600-1000元。

室内高尔夫模拟器则用一块屏幕替代18洞球场,许多传统场馆甚至推出“60 元两小时”的团购套餐,让用户无需驱车几十公里就能体验。

匹克球运动的方式就更灵活,直接改造篮球场使用、也可以在客厅对墙练习即可,场地成本近乎为零。

装备变得轻量化进一步降低了顾客的尝试成本。

多数室内场馆提供球拍、球具租赁服务,消费者就可以达到 “空手就能上场”。对比传统网球运动在前期就需要千元级的配套装备、高尔夫下场还需要定制服装,尝试成本过高。

如今只需要30-50 元就能体验,使运动的成本变成了“轻模式”,大幅降低了中产的试错成本。

规则变得简化,提高了用户的接受程度,加速用户的渗透率。

匹克球被称为 “三合一运动”,融合了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规则,新手基本上半小时就能上手,被网友称为“在羽毛球场用大号乒乓球打网球”。

室内高尔夫模拟器还自带“新手指导”功能,屏幕实时显示了击球角度与力度,可以让运动者自己判断错误把握度,降低了学习难度。

自动发球机和模拟器的出现,相当于直接将新手的私人教练转化为了低成本的机器,让入门变得简单

“运动上瘾”成了新密码

“疫情后我再也不敢办预付费卡了,直到遇到匹克球。”

这种让中产们“主动买单” 的背后,是这些平替运动精准满足了中产阶级的两大核心需求:即时解压与体验价值。

积极的运动往往能够快速触发“心流状态”。

一位常年运动的爱好者表示,正是这种因为网球运动生出的独特生活方式,让我挥拍出了“不内耗”的新型解压出口,有了新的高能量活法。

室内网球挥拍击中的清脆声响以及各项运动的肌肉酸胀感,都能刺激他们的多巴胺分泌,缓解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焦虑。

这些运动场景也是天然的 “社交货币”。

无论是作为公司团建场所,还是退休人群带全家练球都成为了常态,这种社交不具有强烈的“压迫感”。

快速下沉,小城里的新潮运动

这些活人感象征的“平替运动”,逐步从一二线城市跨越到了三四线城市,想要分食这块中产运动的‘蛋糕’。

在下沉市场当中,熟人社交是对于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作用的,因此它在三四线城市中加速了运动渗透。

许多四线城市顾客发现,匹克球就是通过朋友带朋友的模式,或在一个月内就从 单人运动变成十多人组队,根本不需要去费心思找搭子。

长沙的网球场地数量较五年前增长超 50%,部分场馆还针对学生推出优惠:10 元/小时。

这些低线城市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当这些高价格运动转头出现亲民的价格时,消费者就开始疯狂‘心动’了。

然而,小城市又具有“短距离、强社交”的特点,就让这些“平替运动”口口相传的比一线城市传播更快。

并且一些运动品牌也为这些运动走向下沉,提供了机遇,早就抓住下沉市场,抢占了装备的服务支持。

一些场地运营商则在“多元化”上做文章。

室内高尔夫俱乐部直接爆改成“运动轰趴馆”,增设多项射击、KTV 项目,甚至打造出金曲跟练专区,满足了极大的娱乐和运动化需求。

部分匹克球馆还推出了 “亲子套餐、企业团建包场”等多样化服务,来拓展消费场景。

只靠单一运动是很难长期稳固盈利,唯有靠‘基础体验 + 衍生服务’,才能拥有较强的顾客粘性。

从高尔夫、马术等各项运动从神坛开始跌落,到网球、匹克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生根发芽。

这些逐渐平民化的轨迹,证明了人们不再用这些运动来体现圈层,而是真正的去追求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运动上瘾”的背后,是自身拥有足够的物质支持之后,对社群与自身的一次重要突破,展现了真正的“精神刚需”。

所以,这种回归其快乐与健康的本质,下沉得是积极、开放、充满可能性,将这种生活方式逐步向人们扩大。

这“新三件”所指向的就不再是具体的某一项运动,而是我们通往更自在、更本真生活的一把钥匙。

参考资料:

  1. 洞见研报— —【平安证券】 运动户外专题系列(五):网球运动行业全景图

  2. 每日人物 — —中产运动三件套,又换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运动 中产
这下,中产运动又有了“新三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