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引力丨张静懿
2025年10月,福建福州的王女士(化名)在社交平台发帖控诉:她在使用中顺洁柔(002511.SZ)的纸巾时,发现其中夹着一段醒目的红色印花胶带。这一幕迅速引发关注——毕竟,这种生活用纸可能被用于面部、私密部位甚至婴幼儿护理,卫生安全的容错率几乎为零。
更令人担忧的是,王女士称多次拨打洁柔客服“投诉建议”专线,电话却屡次自动挂断。直到她在社交平台发声,官方客服才主动联系,但仅提出“赔付一箱同款纸巾”的方案。胶带是否含有害物质?生产流程是否失控?同类问题是否频发?面对这些核心疑问,消费者等待的是透明,而不是敷衍。
就在事件发酵的同时,中顺洁柔的财报却表现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增329.59%。一边是业绩强劲反弹,一边是消费者信任动摇——这家生活用纸龙头正站在风口浪尖:它能否在增长与品控之间,找回平衡?
从区域纸厂到A股唯一生活用纸龙头
中顺洁柔的前身“中顺纸业”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广东中山。其创始人邓颖忠先生的创业历程则始于1978年的纸品加工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与恒安国际(01044.HK)、维达国际(03331.HK)、金红叶(隶属APP集团)并列,共同组成了中国生活用纸行业的第一梯队,即“四巨头”。
但与其他三家相比,中顺洁柔有一个显著标签:A股唯一以生活用纸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截至2025年三季度,其生活用纸业务收入占比仍超90%,高度聚焦也造就了其“专业但脆弱”的特质。
2000年后,公司加速品牌化与高端化转型。“洁柔”从区域品牌跃升为全国性符号,陆续推出Face可湿水系列、Lotion柔滑系列、自然木、新棉初白等高毛利产品,主打“柔软”“天然”“可湿水”等差异化卖点,成功吸引了注重品质并愿意为体验付费的年轻家庭用户。
在渠道上,公司构建了覆盖电商(EC)、新零售(RC)、传统经销商(GT)、大型商超(KA)及商用消费品(AFH)的全渠道网络,已覆盖全国超2000个城市和数百万个终端网点。同时,公司产能也在扩张,已在全国布局8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近百万吨。
但专业化战略的硬币另一面,是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生活用纸市场波动、品控出问题,几乎没有其他业务能“兜底”。
净利润暴涨,为何消费者信任却在下滑?
翻看中顺洁柔2025年三季报,数据表现强劲:前三季度营收64.78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飙升329.59%。毛利率回升至33.98%,经营性现金流达8.40亿元,资产负债率仅39.96%,财务结构稳健。
这一反弹并非偶然。2024年,公司曾面临挑战:营收同比下降16.84%,净利润预降超75%,主因是行业价格战加剧、中小纸厂低价冲击,叠加原材料纸浆价格高位震荡。但进入2025年,纸浆价格回落至4900–5400元/吨区间低位震荡,直接压降了占生产成本40%-60%的核心支出。叠加内部成本管控见效、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利润弹性迅速释放。
然而,财务数据的光鲜未能掩盖运营层面的裂痕。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洁柔纸巾的投诉持续存在,除王女士遭遇的“红色胶带”外,还有消费者称“在天猫超市购买的洁柔纸巾发现不明血迹”(购买时间为2025年10月17日),虽获退款,但未见系统性回应。
对于“红色胶带”事件,洁柔客服解释称,该胶带是“产品接驳时使用的定位胶带接口,正常应剔除,因设备偶发故障未及时剔除”,并强调“胶带符合欧盟标准,有检测报告”。但问题在于:“偶发故障”是否意味着质检体系存在漏洞?“符合欧盟标准”是否等同于适用于直接接触人体的纸巾?这些关键信息并未向公众充分披露。
更值得警惕的是,客服系统在投诉初期的“自动挂断”行为,暴露了消费者沟通机制的僵化。在社交媒体时代,沉默或敷衍只会加速信任崩塌。毕竟,Z世代消费者要的不是“赔一箱纸”,而是“透明+尊重”。
高端化战略遇阻?
中国生活用纸市场内部竞争激烈。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2024年生活用纸消费量1128万吨,同比增长2.27%。但行业集中度较低,CR4徘徊在30%-35%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约70%的水平,表明市场整合尚未完成,价格战仍是常态。
在这场竞争中,四巨头策略各异:恒安国际早已跳出纸巾,靠卫生巾、纸尿裤构建多元护城河;维达国际电商布局领先,品类拓展稳健;金红叶背靠APP集团,靠产业链成本优势下沉市场;中顺洁柔则押注“高端生活用纸+有限多元化”,试图以产品力突围。
但现实是,中顺洁柔多元化进展缓慢:个人护理品牌“朵蕾蜜”的“天鹅奢绒”系列上市后整体增长达100%,但该系列基数较小;家居清洁品牌“洁仕嘉”推出的“马桶免刷清洁剂”累计生产销量突破60万瓶,但整体尚未形成显著第二曲线。
与此同时,公司高端化战略正遭遇双重夹击:上端,消费者对溢价产品愈发理性,不再为“柔软”“天然”等概念盲目买单;下端,低价白牌纸巾在拼多多、抖音等渠道疯狂渗透,挤压中端市场。
而此次“胶带事件”,恰恰击中了高端品牌最脆弱的命门——品质信任。一旦消费者对生产流程产生质疑,品牌溢价可能迅速瓦解。值得肯定的是,中顺洁柔已意识到问题,提出“严格监管、加强机器维护、加装检测设备”。
一片胶带,揭示了企业在高速增长与长期口碑之间的平衡难题。中顺洁柔2025年的业绩反弹固然可喜,但若不能系统性解决品控透明度与用户沟通机制的问题,类似事件可能重演。
对中顺洁柔而言,真正的考验并非短期盈利,而是如何让每一包纸,都经得起消费者的苛刻审视。毕竟,在Z世代眼里,“安全”不是高端的附加项,而是入场券。(思维财经出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