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揽2523亿!美的财报“高光”之下,行业暗流与未来迷局

近日,美的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新鲜出炉,营业总收入高达2523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营收与净利双双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这份耀眼的成绩单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行业激起千层浪,美的股价应声上涨,市值一度突破新高。

然而,在这看似繁花似锦的财报背后,美的集团在激烈行业竞争中的真实处境究竟如何?是稳坐钓鱼台的行业霸主,还是暗藏危机的“纸面巨人”?深入剖析其多元化突围、智能制造领跑背后的故事,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多元化突围下的“内忧外患”

美的集团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传统主业——智能家居业务上半年表现稳健,实现营收1672.0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66.58%,同比增加13.31%。

在国内市场,美的通过DTC渠道变革,实现线上线下库存一盘货管理,现货满足率超93%,库存周转率提升10%,这无疑是其供应链管理的一大亮点。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营销,超2万家门店接入美团、抖音等流量平台,上半年贡献商机超200万单,电商销售额占比超50%。

然而,美的在家电主业的成功并非高枕无忧。目前,国内家电市场逐渐饱和,价格战愈演愈烈,整个行业陷入红海厮杀。

小米等创新家电品牌凭借性价比和互联网基因,如同一匹黑马,迅速在家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对美的的市场份额构成直接威胁。更雪上加霜的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对家电消费端产生传导效应,进一步压缩家电市场的增长空间。

面对国内市场的困境,美的通过海外市场拓展和高端品牌崛起对冲部分风险。

在海外市场,美的集团坚持“OBM(自有品牌)优先战略”,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已达43%,通过全球多个生产基地本土化生产,有效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并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美的空调业务稳居榜首,展现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但海外市场拓展并非一帆风顺,全球家电出口增速放缓,美的在海外市场面临来自海尔、海信、TCL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在高端市场,美的虽通过“COLMO+东芝”的双高端品牌策略提升品牌溢价,但海外高端市场增速放缓及消费降级趋势,给美的海外战略带来新挑战。海尔在北美市场收入的下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反映出海外高端市场面临的共同困境。

面对家电主业增长瓶颈,美的集团果断将业务拓展至ToB领域,具体涵盖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上半年,这些新业务表现亮眼,实现收入645.39亿元,占总营收的25.70%,且同比增速远超传统家电业务。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业务增速尤为突出,分别达到28.61%和24.18%。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彰显美的集团战略转型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不过,在看到新业务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美的集团现有的业务结构。

此外,美的核心家电业务营收占比仍在60%以上,过多地将资源倾斜到ToB业务,可能导致家电业务在产品和服务上出现瑕疵,结果可能得不偿失。这就如同在走钢丝一般,美的集团需要精准地平衡家电业务与ToB业务的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两难的境地。

智能制造领跑下的“跟跑困境”

美的集团无疑是智能制造领域的领跑者。其荆州洗衣机工厂荣获WRCA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

这座工厂依托“工厂大脑”与智能体的协同运作,成功达成38个核心生产场景的全覆盖,平均生产效率提升超80%,关键生产环节更是实现100%防错。

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成功,离不开长期持续的技术投入与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过去十年间,美的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000亿元,仅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就超过88亿元。

然而,在智能制造领跑的耀眼光环背后,美的也面临着技术跟跑的隐忧。

虽说美的在AI、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但与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相比,在核心技术的积累以及市场应用的拓展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以AI大模型领域为例,美的自主研发“美言大模型”,还积极接入外部优质大模型资源,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目前在模型性能和应用场景的丰富度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就如同在一场激烈的科技马拉松比赛中,美的虽处于领先梯队,步伐稳健且有力,但与顶尖选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奋力追赶,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拉开距离。

此外,美的在技术布局的广度与深度上也面临着挑战。尽管在新产业和新技术领域均有广泛布局,但在部分关键技术上,仍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

比如人形机器人领域,美的成立专门的创新中心,并成功推出自研样机,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上,仍需加大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可控。

持续增长的动力与阻力并存

美的集团的未来增长潜力主要由三大增长引擎驱动:B端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全球化与高端化的双轮驱动、政策红利与数智化赋能。

B端业务方面,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业务增速远超传统家电主业,有望成为美的新的增长支柱。

全球化与高端化方面,美的通过OBM优先战略和双高端品牌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毛利率。

政策红利与数智化赋能方面,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为美的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然而,美的集团的未来增长也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

内部环境方面,美的在资源分配上需要平衡家电业务与ToB业务的发展。过多地将资源倾斜到ToB业务,可能会导致家电业务在产品和服务上出现瑕疵,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而过于保守的资源分配,则可能使美的错失ToB业务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外部环境方面,全球家电市场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这给美的的市场拓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出台贸易壁垒政策,增加美的海外业务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此外,消费降级趋势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更加注重性价比,这对美的的产品定价和品牌定位提出新的挑战。

除了上述挑战,美的还面临着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的双重考验。

在AI、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优势,是美的未来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在高端市场,美的还需要与科技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提升品牌溢价和市场份额。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美的集团如同一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船长,既有着引领中国家电行业迈向新高度的雄心壮志,又面临着来自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和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

美的半年财报的“高光”表现,只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瞬间,它或许能反映出美的当前的实力和成就,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规模的扩张,更在于能否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上实现质的飞跃。美的集团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领跑,打破当前面临的隐忧,仍需时间的检验。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美的 格力
半年狂揽2523亿!美的财报“高光”之下,行业暗流与未来迷局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