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微博引发网友热议。
2025 年11 月24日,杜淳妻子王灿兮在社交平台自爆遭遇花呗被盗用开通问题,持续接到催收电话,其个人信息泄露及骚扰应对问题引发网友关注。11月25日平台核查后确认,事件根源为“二次放号”即该手机号的前任用户停用未解绑花呗等金融账户,导致新用户王灿兮被动关联债务。
此事件引发大量网友共鸣,不少人表示曾遇类似困扰且求助无果,进而引发公众对网络信贷是否会导致隐私泄露的担忧。
亮点突出,问题待解
要明确事件核心问题,需先厘清花呗的信贷模式。作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旗下消费信贷产品,花呗核心为“先消费、后还款”机制,深受用户喜爱。
一来,花呗以“先消费后还款”为核心,推出额度500-50000元的无抵押循环消费信贷服务,不仅提供最长41天免息期,还支持分期、延期还款及出账日和还款日调整,特定时段更联合众多商家推出免息活动,适配多元资金周转需求。
二来,依托支付宝大数据构建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实现贷前快速授信、贷中动态提额、贷后风险监测,还款记录同步接入央行征信,既为无信用卡使用记录的用户提供了信用积累渠道,助力后续金融服务申请,也通过与61 家金融机构合作聚焦中小额贷款,以商家交易服务费、用户逾期利息为核心盈利点。
三来,其开通流程简单、适用场景广泛,既能丰富商家营销手段、提高订单转化率,也以低门槛、高便捷性的服务特性,实现了用户、商家与金融生态的多方共赢。
然而,花呗信贷模式暗藏隐忧。
一是诱导过度消费,“先消费后还款”的模式降低了用户花钱痛感。据央视财经报道,年轻白领小林月薪约8000元,使用花呗后消费欲望膨胀,依赖分期和最低还款购买奢侈品,债务滚至十几万元,最终靠家人帮助还清。
二是逾期成本较高。用户未能按时还款会产生逾期利息,长期逾期会增加还款负担,影响个人征信,阻碍办理后续金融业务。如2025年百家号4月27日发布《不还花呗的人后来都怎样了?这几个真实案例给你警示》文章中,40岁个体商户张先生拖欠花呗12万18个月,欠款增至15万,被起诉后房产拍卖,征信受损,房贷车贷被拒、租房遭拒 。
三是存在套现风险隐患。部分用户会通过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花呗额度,违反花呗使用规则,还可能滋生相关灰色产业链。如小强热线2025年6月27日报道,51岁熊女士遇自称“丧偶”男子,男子用假现金诱导其花呗套现3200元后失联,男子构成诈骗罪,熊女士或面临账户处罚等。
综上所述,花呗信贷模式亮点显著,隐忧亦不容忽视。
多维竞争下的花呗:生态广度与场景深度的博弈
当前,消费信贷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大产品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在细分领域展开差异化竞争。花呗凭借支付宝生态占据重要市场地位,但与微粒贷、京东白条、奇富借条等主要竞争对手之间,正不断产生市场摩擦与正面交锋。
品牌影响力层面,作为支付宝生态的核心产品,花呗拥有令竞争对手艳羡的用户基础。凭借支付宝超10亿的庞大用户群体。根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数据,支付宝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0亿,而使用花呗的用户约有5亿。
然而,花呗在用户口碑方面存在明显分化。一方面,其便捷的支付体验和较低的使用门槛赢得了年轻用户的青睐;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对其模式方存在不满。这种口碑分化暴露出花呗在用户体验精细化运营方面的不足。
消费场景层面,花呗面临着“广而不精”的挑战。虽然覆盖商户数量庞大,但在特定垂直领域的深耕程度却不及竞争对手。以京东白条为例,其在3C、家电等核心品类的交易占比较高,在这些领域建立了强大的用户心智和品牌辨识度。
风控体系方面,花呗基于芝麻信用体系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然而,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其在审批效率和客群包容性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据了解,微粒贷则依托腾讯社交大数据,审批时效可缩至1分钟内,其审批效率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奇富借条采用替代性数据源,对征信瑕疵用户包容度超过50%,根据奇富科技2025年中期报告,该产品在小微企业客群中优势尤为显著。
总体来看,花呗在现金借贷功能缺失、细分场景口碑沉淀及风控包容性方面与主要竞品存在差距,需在这些关键领域加快补强,以稳固市场竞争地位。
花呗破局:信任重建与发展双重路径
面对信任危机,花呗及如何立足与破局?花呗亟需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首先,应优化风控体系,通过引入社保、税务等多维度数据及智能风控系统,前置用户风险分层,针对60%信用白户群体,同时建立额度调整提前告知机制,避免恶意抽贷争议。
规范催收与用户保障,杜绝违规第三方催收,制定标准化催收流程,推行柔性协商机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分期、延期还款及罚息减免政策。强化信息披露与合规,全流程公示利率、逾期罚息、征信报送等关键信息,明确征信影响分级标准,严守监管要求,确保业务合规可追溯。
其次,要聚焦用户真实需求,按优质用户与普通用户绑定提供差异化服务,并深化支付宝生态场景融合,推出教育、医疗等专项分期产品,同时联动正规金融机构合作共赢。然后以技术赋能升级,通过AI大模型强化风控、数字化工具优化用户服务,最后平衡盈利与社会责任,通过精细化运营降本,采用人性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普及金融知识,树立负责任品牌形象。
对于整个信贷行业来说,从制度完善,技术升级,服务优化,协同监管,文化培育五方面推进网络信用治,要明确安全义务与惩戒标准与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搭建风险共享库与智能风控闭环,简化赔付流程与提升信息透明度,构建穿透式监管与多方联动体系,加强信用科普与守信激励,强化社会诚信意识。
综上所述,花呗信贷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完善,信贷行业整体也要做出相关调整,只有各方共同携手,才能破解信任危机,构建良好信贷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