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的二手市场:闲鱼向左,转转向右

一纸公告,两条岔路。当转转亲手关闭自己开启的C2C自由市场,中国二手电商平台的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从未如此清晰。

2015年,北京的冬天,58同城CEO姚劲波与腾讯投资部负责人的一次会面,催生了转转。几乎同时,在阿里巴巴的西溪园区,一个名为“闲鱼”的团队正从淘宝二手频道孵化而出。

彼时,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尚未落幕,O2O的浪潮席卷一切。转转与闲鱼,如同孪生兄弟,在万众瞩目中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十年后,河流已在入海口分叉。闲鱼长成了庞然大物,日均交易额突破10亿,成为阿里生态内最富活力的“青年社区”。

而转转,在9月22日通过一封内部信,亲手关闭了孕育自己的C2C“自由市场”业务。

曾经在同一个擂台上,用相似规则竞技的两位选手,一个选择构建繁华的“市集”;另一个则转身退守,打造权威的“当铺”。

它们的抉择,不仅定义了自身的命运,更映射出中国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深刻变迁:是做流量连接的“轻”平台,还是做价值担保的“重”服务?

转转的选择:是无奈退缩,还是积极进取?

“二手物品概不退换。”

“你这东西不像你说的那样,你必须给我退,否则投诉你。”

这两句典型的交易纠纷对白,揭示了C2C自由市场难以解决的信任困境。

在C2C交易中,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难以有效监管交易全过程。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几乎无法消除。买家担心商品质量与描述不符,卖家则害怕买家恶意退货或砍价。

C2C业务不仅是信任洼地,更是转转的成本黑洞。黄炜曾在2022年透露,平台每年需向C2C业务投入近2亿元补贴,而该业务仅贡献30%的营收。

转转的融资情况也加剧了这一困境。因为继2021年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后,转转再未获得新资本注入。

而此时,自我造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转转CEO黄炜将关停决定称为“战略性的撤退”,这实则是面对现实的理性选择。放弃仅占平台GMV不足3% 的边缘业务,转而聚焦已实现盈利的C2B2C模式,符合商业逻辑。

关闭C2C业务并非一转了之。转转面临的更大挑战在于如何应对转型后的流量获取与成本控制问题。

C2C模式的魅力在于其长尾效应。低门槛的C2C市场能吸引大量个人卖家和多样化商品,形成丰富的商品池。用户可能为卖一本旧书而来,却在浏览中意外发现需要的高价数码产品。

砍掉C2C业务后,转转将失去这一天然流量入口。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转转合并找靓机后,月活跃用户从3500万腰斩至1507.5万。 此次关停C2C业务,可能引发新一轮用户流失。

全面转向C2B2C模式意味着转转将走上重资产之路。这种模式要求平台深度介入交易环节:建立质检标准、搭建物流体系、提供售后服务。

转转已投入重金构建质检体系,在深圳、成都、青岛设立三大质检中心,拥有超过2500名质检工程师。

线下扩张也是重资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转的线下品牌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 但线下模式成本高昂,包括租金、人力和库存压力。

转转的终极目标是在非标品交易中建立标准化规范。黄炜表示:“转转坚守的信念是,即便是最不完善的标准化,也优于无标准化的状态。”

以手机为例,转转自研的二手手机回收鉴定标准有367道工序,包括20项外观检测、55项功能检测。

这种标准化不仅体现在质检流程上,还包括定价、售后等环节。转转针对大部分品类提供365天质保、七天无理由退货等一系列售后保障服务,试图通过标准化服务消除用户对二手交易的不信任感。

二手交易这门“苦生意”,最终会青睐那些能够建立信任、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转转的转型之路注定坎坷,但却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的必然选择。

闲鱼的坚守与平衡

闲鱼与转转的根本差异在于生态支撑。闲鱼深度嵌入阿里电商生态,享有流量、支付和物流的全链路支持。

这种协同效应在“闲鱼清仓”频道中尤为明显。淘系商家可一键将商品同步至闲鱼,接触年轻用户,而无需额外开店。 这种设计不仅为淘宝天猫的库存清理提供了新通道,也为闲鱼带来了丰富的货源。

闲鱼已成为阿里获取年轻用户的重要入口。数据显示,闲鱼95后用户占比高达43%,是阿里生态中用户年轻化最高的平台之一。

这些年轻用户可能因闲鱼的低门槛和社区氛围首次接触阿里生态,未来有望转化为淘宝、天猫的消费者。

闲鱼与淘宝的账号体系完全打通,用户无需重复注册,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这种无缝连接的体验是转转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

截至2025年,闲鱼注册用户已超6亿,月活跃用户突破2亿大关,增速位列电商类APP第一, 日均交易额更是达到10亿元量级。

平台商品数量同样惊人,每天新增商品发布量超400万件,平台商品总量已超10亿件。尽管成绩显著,闲鱼也面临诸多挑战。

商业化加速可能稀释社区氛围。2024年9月,闲鱼开始向全体卖家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结束了长达九年的免费模式。 尽管费率不高,但这一变化仍引发部分用户对平台初心的质疑。

平台治理问题日益突出。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闲鱼累计投诉量已超过22万条,成为二手交易平台中投诉量最高的品牌。 恶意差评、商品描述不符、信息收集过度等问题频发。

闲鱼还成为灰色交易的温床。平台上存在大量违规“ID贷”业务,软色情与违禁品服务屡屡频发。虽然平台方持续进行治理,但灰色交易常常通过更换关键词、使用暗号等方式规避审查。

如何平衡用户增长、商业变现与平台治理,将是闲鱼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随着阿里对闲鱼的盈利期望提高,这种平衡将更加艰难。

写在最后:

信任,是二手交易世界里永恒不变的主题。闲鱼的答案,是构建一个基于兴趣与社区的“信用广场”,用海量用户和评价体系自发涤荡污浊。

而转转的最终答案,是竖起“验货宝”这面专业旗帜,试图用标准化的质检流程,为每件商品背书,将非标品转化为准标品。

前者信奉市场的力量,后者笃信专业的力量。

因此,我们不必为转转的转身而唏嘘,也不必为闲鱼的庞大而断言。这个市场的真正成熟,恰恰需要不同的探索者。无论是闲鱼构建的市集文化,还是转转打造的当铺体系,它们共同推动的,是整个社会闲置资源巨轮的前行。

十年辗转,一朝转身。闲鱼向左,转转向右。或许下个十年,他俩又会相见,因为道路的终点一定是「信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二手电商
割裂的二手市场:闲鱼向左,转转向右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