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五粮液只是“难受”,江小白却被遗忘了

茅台、五粮液的价格还在下滑。

去年“双11”,飞天茅台价格逼近2000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当时有些网友以为价格够低了,但今年“双11”,在电商平台,飞天茅台直接掉到1499元。

五粮液普五则从去年“双11”850元左右,今年低到640元就能买到。

价格下降,刹不住车,茅台、五粮液越发难受,但更难受的,不是看衰不是争议,而是像江小白这样没有一点热度,不在公众视野里,逐渐被遗忘了。

曾经全网爆红,如今一脸落寞,江小白没有做到“长红”。为什么会这样?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带来新的启示。

01 文案戳中年轻人?连顶级资本都被带偏

探究问题的答案,得回到“源头”。

2012年,江小白在重庆起步。

看到“重庆”,不难想起一系列川渝白酒品牌:光是知名的,就有“六朵金花”,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舍得、水井坊。还有第二队列的“十朵小金花”,包括玉蝉酒、三溪酒、丰谷酒等。再往下,还有各地的区域性品牌,重庆有渝北老窖酒、江津白酒、诗仙太白酒等。

作为一个新创立的白酒品牌,江小白怎样才能打响知名度,杀出重围?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江小白包装上文青风格、展现个人情绪的文案,戳中了年轻人,大家开始在微博等平台自发传播,热度慢慢上来了。

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江小白文案确实“走心”。简单来说,这些文案从青春、理想、爱情、生活、兄弟、自我等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喝酒的人表达自己。

比如,“青春不是一段时光,而是一群人”、“有过一些弯路,也好过原地踏步”、“从前羞于告白,现在害怕告别”、“说好记得联系的兄弟,却成了多年未见的老友”等,每一句文案都能戳中一部分人的心,激发情绪,酒一喝,更加上头。

江小白的文案营销也引起了嗅觉灵敏的资本的注意。

高瓴资本执行董事戴粤湘曾回忆,最初和江小白接触时,发现看似传统的白酒,开始和年轻人粘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案让她觉得,江小白“把白酒原本一本正经的、喝法粗俗的、辣口的刺激的形象,变成了年轻人在社交场合的情绪表达介质”。

资本这个说法“高大上”,说白了,其实就是江小白通过文案将白酒变成了情绪表达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很新的东西。因此,高瓴之外,红杉资本、IDG资本、天图资本等,这些顶级资本纷纷砸钱投资。

如此大的吸引力,不只是文案的“功劳”,还因为背后有个“灵魂人物”,也就是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

他在金六福酒业工作过十几年,负责品牌和营销,擅长做传统渠道,也曾任职情绪研究所,懂得怎么洞察、激发消费者情绪。这些经验都是后来引爆江小白的基础。

在公开场合,陶石泉曾表示,酒就是一种情绪性饮料,酒好不好喝不重要,情绪才是终极杀手锏。

对情绪文案的运用,让江小白用更低的成本脱颖而出,乃至于全网爆红。结果是,2012年营收5000万元,2018年涨到20亿元,翻了40倍。

但是,江小白并非真的懂年轻人。从更长的时间看,江小白出现过多次文案事故,比如因为自嘲“狗都不喝江小白”,引发争议,而在去年,旗下青梅酒品牌梅见还因一句“我女儿没那么配得上你”,被质疑歧视女性,不得不出面道歉。

陶石泉都承认,江小白的外部沟通做得很不好,“我们这块做得很小白”。

从文案上的“走心”,到外部沟通的“小白”,说明江小白所谓“懂年轻人”,只是停留于表面。

似懂非懂之间,连顶级资本都被带偏了,但更致命的,还是“内虚”。

02 用产品包围年轻人,却被“难喝”打败

文案再走心,再上头,作为白酒,最关键的,还是酒本身,品质要好,口感也要好,这些方面不能“虚”。

客观来说,为了品质,江小白也做过不少事。

据报道,从2013年江小白改扩建江记酒庄开始,11年的时间里,到2024年底,江记酒庄占地760亩,有7个纯粮酿造车间,6680个窖池,老酒储存达到了6万吨。用陶石泉的话来说,“在酿造产业链、在优质原料选择和风味迭代上所付出的十倍百倍心血”。

在产品打造上,江小白也不断尝试。

江小白推出了银盖款、金盖款,想推动品牌向上走,希望从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占据的宴席、礼品市场切点“蛋糕”,但苦于品牌力不够,不大拿得出手。

还推出了梅见青梅酒、果立方低度果酒、蓑衣米酒、新魂烧酒等多种产品,从包装、文案到低度数,都是为了“包围”年轻人。

江小白这么努力,消费者却不怎么买账。《食品研报》浏览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都发现有消费者吐槽江小白“难喝”。《食品研报》也在不同时期多次购买,包括江小白、梅见、果立方等,都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消费者的“舌头”太挑剔,而是源于江小白自身的选择。

具体而言,江小白采用四川小曲清香酿酒工艺,出酒周期较短,风味清淡、单薄,口感偏“寡淡”,不像酱香、浓香酒那样越陈越香。

如此明显的“短板”,在陶石泉眼里,却不是什么问题。相反,在他看来,茅台等名酒之所以是名酒,是因为坚持做自己,勇敢做自己,因此,江小白坚持单一高粱原料,也坚持用小曲清香工艺,保持这一产品战略“不动摇”。

之所以如此坚定,一个关键原因是,民国时,重庆小曲清香一度流行。1915年,重庆江津白沙镇,也就是现在江小白酒厂的所在地,有多达230余家酒作坊,日出酒4.6万斤,年产量1000万斤以上,产量占川酒一半以上。

另一个原因是,陶石泉也承认,现在香气浓厚馥郁的香型是白酒行业的主流,但是,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酒意识不断提高,他觉得,“口感清爽、负担更小、醒酒更快的南派清香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天再次成为主流之一”。

换句话说,陶石泉是在“赌”,赌小曲清香和江小白有个美好的未来。

他坦言:“这个时间可能是十年,可能会更久。南派清香如果流行了,江小白作为南派清香代表、小曲清香龙头,会有成为巨头的机会。”

不过,市场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2019年,江小白卖出20多个亿,但自第二年起,江小白不再向外界公布销售数据,当年传出要上市,也没了下文。

《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江小白小瓶酒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0%跌至2020年的0.5%。

后来推出的产品中,梅见走传统渠道+新媒体营销,有一定声量,但因为基酒仍然是小曲清香,虽然能和青梅物质较好融合,和三得利等知名青梅酒相比,醇厚度还是不够。

说到底,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喝香气浓厚的白酒。举个例子,同样是清香型,汾酒采用大曲清香工艺,发酵周期更长,复合香气清雅纯正,这也是汾酒成为清香型白酒龙头、能和浓香型五粮液“掰手腕”的关键原因。

逆着市场需求,走小众路线,赌它会成为主流,江小白越是“任性”,代价可能越大。

03 情绪价值盛行,江小白却尽显落寞

不管是个人和时代情绪,还是白酒市场,都在不停变化,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得适应这些变化。

从情绪方面来说,大伙都知道,当下情绪价值盛行。《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首要理由,占比超过40%。

这不正是江小白所擅长的吗?

还真不是。2020年后,80后不再青春,聚餐也很少喝寡淡的“青春小酒”江小白,95后、00后开始登场,对于这些社媒平台的“原住民”,前面提到的那些文案早已无法打动他们。

首先,小红书上,时时刻刻都有各种情绪文案产生,治愈段子、短故事、短诗,刷都刷不过来,梅见酒瓶上的“好久没见,好酒梅见”这种谐音梗显然out了。

再说,江小白只是表面文案,不是真正懂得年轻人,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中,光是被质疑歧视女性,就足以“劝退”大批消费者。

从白酒市场来说,在中国白酒行业中,真正的护城河是标杆性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比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这些名酒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拿走了行业的大部分“蛋糕”。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2024年,排在前面的“六强”酒企(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利润总额占行业比重达到惊人的86%,较2014年的55%实现大幅提升。

近些年,经济下行,消费低迷,名酒降价争夺市场,进一步挤压中小酒企,留给江小白的发展空间就更小了。

11月12日,《食品研报》查看美团“歪马送酒”发现,在“清香白酒人气榜”上,江小白把价格拉低到13.9元一瓶,还是没有挤入TOP10,位列第11名,而TOP10中,汾酒强势占据6个席位。

当然,江小白还在打磨产品,集团名字也被改成“瓶子星球”,陶石泉更表示“高质量平价时代到来”。

遗憾的是,网红“褪色”,热度不再,没有多少人关注江小白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白酒 江小白
茅台五粮液只是“难受”,江小白却被遗忘了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