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佬们都说了啥?

WechatIMG0b90b7829c2332e1f28fe23f67095db1.png

 

DoNews 7月9日消息(记者 李昊原)今日,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线下云端同步进行。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曾致信首届WAIC大会,谈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今这一趋势正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并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WAIC大会现已成为世界顶尖的智能合作交流平台,并在大会上集聚了来自全球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理念。

早上9:30,大会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演讲、对话和发布活动组成,嘉宾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李彦宏、马化腾、马云等国内商业领袖,也有Elon Musk等国外企业家,还有姚期智、Yoshua Bengio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其中许多人已经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来到WAIC大会的舞台,而他们对人工智能观点的改变和演进,也是人工智能在学界、产业界发展的客观折射。

在本次WAIC大会上,「DoNews」整理了开幕式嘉宾的演讲以及对话。

李彦宏:AI发展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

2020年WAIC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召开,在主题演讲环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成为第一位发言的嘉宾。

在2018年首届WAIC大会上,李彦宏曾提出,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与 AI 无关,AI时代真正的“AI 化公司”是三维一体的:要具备 AI 思维,拥有 AI 能力,还要遵循 AI 方面的伦理。

AI 思维意味着必须基于万物互联,来重新思考公司的战略;AI 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而不是发明人工智能的技术;最后AI伦理意味着公司不止技术,文化也是“AI 化”的。

今年李彦宏的演讲题目名为《人工智能新起点:开放平台及新型基础设施》。李彦宏认为,“新基建”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交通、能源等领域大大提升效率,推动经济的增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开源开放,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很方便地开发出来,惠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未来最主要的操作系统软件将不是基于PC,也不是基于手机,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的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对上承接各类智能应用,对下主宰AI芯片设计。

AI发展会经历三大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技术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们主要的努力都集中在概念的导入、技术的探索,并没有演变成为一种产业或者经济现象。

第二阶段叫做经济的智能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加上经济和社会的普遍数字化和互联网化所创造的基础环境,人工智能终于可以开始在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展魔力。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阶段:前半段,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围绕通用能力的开发和作为一种资源的AI能力平台化,以及智能搜索和信息流的智能推荐这两个标志性行业应用;在后半段,人类的人工智能可以开始全面产业化,就是行业应用和商业化的全面普及。

第三个阶段是社会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将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全社会和全球范围内智能协作与制度的创新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最终的协作和变革又会对经济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人类终将进入智能社会。

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智能化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时期,经过前半段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少数几家通用AI平台和一些专注于某个垂直行业细分的AI平台,在信息搜索、信息流推荐、无人驾驶几个垂直行业上,人工智能已经证明或者初步证明,它对所在行业颠覆和重构的潜能。

李彦宏表示,目前百度大脑已经能够代表领先通用AI能力,百度智能云凭借AI能力引擎和AI开发平台两大核心优势,也成为产业智能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和云服务领域的头部玩家。百度希望作为开放平台,扮演赋能者的角色,围绕这个定位百度确立了两个小目标:第一,到2030年智能云服务器数量达到500万台;第二,在未来5年中为全社会培养超过500万个AI人才。

“迷雾终将散去,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人类也终将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李彦宏说。

姚期智:应该在AI理论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在首届WAIC大会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曾带来题为《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的演讲,他认为在2023年或2024年,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深度学习将达到增长的极限,并思考量子计算将可能与人工智能结合,通过物理学方法来取得人工智能上的进展。

在本届WAIC大会上,姚期智院士带来题为《.人工智能理论的新方向》的演讲,他认为AI现在面临的挑战,都可以通过理论来分析,获得启示并找到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AI)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许多巨大成果往往是因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学科之间的合作,比如人工智能和隐私,就与密码学有关。对于大家担忧的,可能威胁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我们不清楚它会不会来,但是我们最好做好准备。

在演讲的最后,姚期智院士总结道:“现在的应用来自于过去的理论研究,现在做的理论研究,在未来某一天会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进步。”

任宇昕: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电竞之都并不孤立存在

在去年WAIC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发表了题为《迎接可知、可控、可用、可靠的“AI+”时代》的演讲。他主要谈到了三个趋势:首先,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人工智能正从“专才”到“通才”,即从“人工+智能”变成“自主+智能”,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能力加强,意味着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AI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带来了AI+的普惠型社会。第三,是要强调“科技向善”,让AI可知、可用、可靠、可控。

本届WAIC大会马化腾并未到场,而是将演讲的任务转交给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任宇昕以“三个新”分享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是新增长,经过这次疫情,中国已经没有纯粹的传统企业,AI技术正在深深嵌入各行各业,变得无所不在,而日益完善的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新增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长。

第二是新博弈。腾讯正在支持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目前已经建立了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远程制播中心,腾讯电竞一系列重要职业联赛将陆续落地上海。游戏和电竞为AI提供最理想的实验场,任宇昕表示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电竞之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将在未来的上海找到焦点。

第三是新世代。新基建将激发新一代年轻人的聪明才智,产业互联网注定会成为数字原住民带来梦想的舞台。马化腾先生的“AI向善”提出了四可原则,督促腾讯使用AI不断思考和解决隐私安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新问题,努力实现透明、惠普、责任和安全,AI不但改变人和机器关系,也会带来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是产业经济当中最大的变量,更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未知数。新一代年轻人既要掌握科技力量更要思考文化价值,两者同等重要。

马斯克(Elon Musk):对未来L5级别自动驾驶非常有信心

特斯拉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马斯克(Elon Musk)通过视频形式参与了本次大会,他在大会上分享了关于自动驾驶以及人工智能的相关问题。

关于自动驾驶,马斯克称,对于未来L5级别的自动驾驶非常有信心,他认为很快就会实现。

在特斯拉我们已经非常接近5G自动驾驶了,我有信心我们将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我认为实现自动驾驶L5级别目前不存在底层根本的挑战,但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

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解决所有这些小问题,然后整合系统,持续解决这些长尾问题,你会发现可以处理大多数场景的情况,但是又会不时的出现一些奇怪的情况,你必须有一个系统来训练解决这些奇怪的场景。所以你需要有现实的场景,没有什么比现实更复杂,任何模拟的都是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子集。

目前我们非常专注于应对五级自动驾驶的细节,我们非常相信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利用特斯拉现在的硬件,只需要改进软件,我们可以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

在为自动驾驶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时,我们发现市场上没有成本合理,且低功耗的系统。如果我们使用传统GPU、CPU或者其他相似的产品,将耗费数百瓦的功率,而且后备箱会被计算机GPU巨大的冷却系统占据,而且高耗能。要知道能耗对于电动汽车的里程非常重要,我们开发了特斯拉的专用芯片,该芯片搭载双系统完全自动驾驶电脑,该芯片具有八位元和加速器用于点击计算,人工智能包含很多点击运算,如果你知道什么是点击运算的话,就知道点击运算量巨大意味着我们的电脑必须做很多点击运算。

事实上,几个月前我们才审慎启动了芯片第二套系统,充分利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我们还开发了特斯拉训练系统,以改善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训练。这个系统像FP16训练系统,主要受芯片发热量和通讯限制,我们正在开发新的总线和散热冷却系统,用于开发更高效的计算机从而能更有效处理视频数据。

特斯拉上海工厂进展很顺利,我对特斯拉团队感到无比自豪,期待尽快访问上海超级工厂。他们出色的工作确实让我深感欣慰,我不知道如何表达,真的非常感谢特斯拉中国团队。预计未来我们工厂当中会运用更多人工智能和更智能化的软件,我认为在工厂真正有效使用人工智能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可以将工厂看成复杂的控制论结合体,事实上所有公司都是如此。

 

在分享了对自动驾驶相关问题后,马斯克接着就人工智能相关问题进行了分享。

马斯克认为,在感知层面的识别物体上,目前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进展。问题实质在于需要多强的计算力、多少实践来训练计算机,还有图象训练系统效率如何。说到图象识别或者声音识别,任何信号对于任何给定的字节流,人工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准确的来识别呢?

 

另外,认知可能是人工智能最薄弱的领域。人工智能是不是能理解概念?是不是能够有效的推理?是不是能够进行创造?现在有很多非常先进创意的AI,但是它们没有办法很好地控制它们的创造活动,会觉得好像做得不太好。不过未来它会表现得好一点,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游戏,在任何有着明确规则的游戏当中,AI会比人好很多。只要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游戏当中人工智能肯定都会玩得比人类要好。

 

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呢?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最好的理解方式。神经网络主要是从现实中获取大量信息,很多来自无光源方面并创建矢量空间,本质上将大量光子压缩为矢量空间。人类是否能够进入大脑中的矢量空间呢?我们通常以类比的方式将现实视为理所当然,我认为你可以进入你大脑的矢量空间,理解你的大脑如何处理所有外部信息的,事实上它在做的是基于尽可能少的信息,获取并过滤大量信息只保留相关的部分。人们是如何在大脑中创建一个矢量空间呢?它的信息仅占原始数据很小一部分,却可以根据这个矢量空间的表达做决策,这就类似一个大规模的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有点像物理学。因为物理学公式本质是对现实的压缩算法,这就是物理学的作用。

 

很明显物理公式是现实的压缩算法,简而言之,人类就是物理学作用的证据。如果你对宇宙做一个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模拟,就是要大量计算。如果有充足时间,最终会产生觉知,人类便是最佳证明。如果你相信物理学和宇宙的演化史,便知道宇宙一开始便是夸克电子,很长一段时间是氢元素,之后出现氦和理元素,中位素在数十亿年之后形成,其中一些学会了表达,人类本质是由氢元素进化而来,将氢元素放一段时间他们会慢慢变成我们。大家可能不太赞成这一点,有人会问我们知觉的作用从哪里来?整个宇宙是特殊的觉知,或者在氢元素转变为人类过程当中何时产生知觉?

 

马云:我想人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在去年的WAIC大会上,有关自我完善还是星际移民,马云和马斯克有着不同的看法,马斯克认为人类需要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确保可以去不同的行星生活,确保生命可以成为跨越星球的存在。而马云认为,将人类送上火星固然很好,但他更关注地球上的70多亿人,以及让世界变得更加可持续。经历了上半年的疫情,马云更加深了这一看法。

 

马云称,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大会,可能也是历史性的。第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我们在上海聚在一起的时候,谁都不会想到今年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继续探讨。

 

我记得去年我们当中还有人在担心、在争论,机器会不会取代人?就业怎么办?现在最着急的是怎样才能让机器尽快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比如在病毒传播的区域,我们千方百计要让机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人冲在最前面。世界真的是这样,我们担心的都没有发生,但是我们没担心的却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今天的问题是我们昨天做的决定造成的,但是我们很难改变昨天,甚至对今天往往也无能为力,未来怎么样是我们今天可以决定的。疫情对世界带来的改变我们不妨把它当做一种来自大自然和未来的信号。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我的三点思考。第一、人类离不开地球,但是地球却可以离开人类。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设了太空站,试着在太空生存,很多杰出的人包括马斯克开始对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伟大的探索。而数字革命让人类有能力向内探索,真正了解自身、真正了解地球。相比之下,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显得更难,也更加重要。

 

今天人类对自身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最厉害的脑科学家也只了解人类大脑不到10%。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人类对自己的陌生,对地球的陌生。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生存的世界,不珍惜和保护这个地球,所以制造了很多麻烦和灾难。

 

我想人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地球的问题,不然无论我们移居到哪个地方,无论我们去哪个星球,都会依然面临这样的麻烦和灾难。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地球,但是地球离开我们可能会更好。

 

最近看到几个新闻。由于游客数量减少,日本奈良鹿少吃了很多零食,肠胃恢复了健康;意大利威尼斯封城之后水更清澈了,我们还可以看到水里的鱼……如果地球是一家公司,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老板,人类只是大自然优选的管理者而已。人类权力很大,但是大自然却可以随时让我们下岗。很多事情对于人类来说没有错,但是对大自然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如果人类一直给大自然灾难,大自然一定会回报给人类以灾难。人类一定要学会和大自然共存,人类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第二、经济增长可以放慢,但是人类必须要成长。疫情让我们明白,世界的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决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级动物决定的。人类千万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AI应该翻译成为机器智能,翻译成人工智能是人类把自己看得过大过高,很多事情对人类来讲很难,但是对机器来说却非常容易。动物有的是本能,机器有的是智能,而我们人类拥有的应该是智慧。几千年来,人类的只是数量在快速增长,技术在发展,但是人类的智慧并没有成长。

 

今天我们拥有的资源和财富前所未有,我们拥有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也是前所未有,当然我们面临的麻烦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天人类知识的积累、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但是很遗憾,我们缺乏了智慧。我们有时候并没有把这些资源、能力和知识用来加强沟通和合作,有时间还制造了很多隔阂甚至扩大了分歧。人类从来不缺灾难,但是灾难之后的我们一定要成长,否则我相信未来毁掉人类文明的不是病毒,而是人类自己。

 

人和人,国家和国家没有一个是一样的,而且永远会不同下去。也因为我们的不同,世界才丰富多彩。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不尊重彼此之间的不同和分歧。看到了不同,依然能够放下分歧,学会尊重和欣赏各自的不同,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三、如果过去数字技术是让生活变好,那么今后数字技术是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疫情没有改变技术变革的趋势,但是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革,因为灾难在逼迫我们创新。

 

一位医学专家用肉眼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片子需要15-20分钟,中国技术人员在很短时间开发出新冠CT影像算法,机器判断一个片子只需要20秒,效率是专家肉眼判断的60倍。

 

我也听说,疫情期间有银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贷款放批。农民用手机小程序在地图上划定自家水稻田,卫星通过遥感识别稻田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气候、行业等情况机器预估产量和价值,决定贷款多少钱给农民。

 

疫情期间用互联网技术让自己活下去、让别人活下去的创新无处不在。我们上学、开会、买东西、看病维持生活的运转都必须依靠数字技术,为活下去而做的创新才是真正最强大和不可阻挡的动力。

 

数字技术的大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本来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数字化,可能会提速到十年、二十年内就能完成。这是巨变以后的巨变。技术变革提前并且加速需要我们做好准备,这也是今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去年大会所面临的完全不同的局面。

 

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担忧,与其担忧不如担当。因为病毒没有边界、不分国家,技术也不应该有边界、不分你我。今天的灾难是巨大的,今天的灾难也许才刚刚开始,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大家早一点开始合作、团结抱团,我们就会早一天胜利。再次谢谢大家。

标签: WAIC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