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冷饭热炒,折叠屏手机没有新故事

撰文 | 文林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vivo

日前,vivo发布其最新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售价9999元起。2K+120Hz LTPO屏、高通骁龙8+旗舰处理器、浮翼式铰链方案、四摄相机模组、蔡司联明后置镜头、4700mAh电池......从配置上来看,这款折叠屏手机在硬件上延续了vivo以往“堆料到顶”的风格。

从2019年起,三星和华为双双推出自家首款折叠屏手机,其产品总能出现在大众视野,既“神秘”又“多余”。一晃三年过去,折叠屏手机虽然还没能成为“主力机”,但在2022年,却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一、大家都“爱”折叠屏?

放眼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均先后发布了折叠屏手机,尤其是今年,新款折叠屏手机发布消息频频。华为Mate Xs 2、vivo X Fold、荣耀Magic V等,仅2022年第一季度,就已有7家手机厂商、20款折叠屏手机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各家手机厂商在产品设计方面也是各有侧重,找寻着自己的赛道。比如三星继续打磨横向和纵向折叠屏,以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华为的横向折叠屏同时有着内折、外折两种产品线;小米在第二代产品上调转路线走向轻薄时尚;OPPO则瞄准了较小尺寸机型的市场需求;联想试图以moto的名义打造商务型产品。

进入到2022年,折叠屏手机不似以往为了“猎奇”和“炫技”,各家手机厂商这次是真的将其视为新增长战略的重要一环。究其背后的原因,既有市场大环境下的趋势所导,也有对破解企业增长瓶颈的内部所需。

据调查机构Counterpoint历年提供的报告,自2017年起,全球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五年出现下跌。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了7%,中国市场下降幅度为14%。而另一边,自2018年至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从19.8万台增长至280万台,2年间增长就超过了14倍。Counterpoint预测,2022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830万台。

(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很明显,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销量“寒潮”,而折叠屏手机有望成为这场“寒潮”中的“取暖”工具。

与此同时,当手机不好卖了,要想维持收入增长,就只能在提升利润上下功夫,而手机利润最高的地方在高端市场。

2021年,苹果公司手机业务营收达1960亿美元,比处于其后的三星、OPPO、小米和vivo四家企业收入的总和还要多;据苹果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显示,该季度营收为972.78亿美元,净利润为250.10亿美元,苹果的毛利率高达43.7%。

占据高端市场对手机厂商们来讲,不仅意味着自身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还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话语权。而借助折叠屏产品,处于追赶地位的手机品牌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此外,屏幕信息呈现内容的多少取决于分辨率和尺寸,当分辨率达到人眼视网膜分辨能力后,更多的信息传输密度就要依赖显示屏尺寸的增长。因此我们看到,从2010年到现在,智能手机屏幕已由3.5英寸增长至6英寸,甚至6.5英寸,以16:9的屏幕比例计算,显示面积增长率接近200%。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地从智能终端产品中,获取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相关信息,屏幕信息内容不断增长和终端形态便携化之间的矛盾,未来大概率将由折叠终端产品来解决。

无论是从市场数据,行业趋势,还是企业经营、用户需求,折叠屏手机似乎都被委以重任。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折叠屏手机要真正“火”起来,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二、折叠屏手机“鸡肋”凸显

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67.5%的受访用户不购买折叠屏手机的原因是“担心其质量问题”,59.5%的受访用户则因“价格贵”没有购买;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期待,65.1%的受访用户表示期望折叠屏手机的硬件或软件能够得到改进。

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折叠屏的投诉中,屏幕折痕、显示故障、制造工艺差、铰链损坏等等,都是创新的折叠形态所带来的代价。

(数据来源:天猫平台)

在不大的机身下加入一个复杂的铰链,虽然能实现展开大屏,但铰链也占用了大量的外屏空间,让折叠屏手机外屏变成一个异性的长条形。而元器件在长期反复的弯曲循环过程中出现问题概率极高,也会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

同时,铰链的厚度和重量也直接决定了整机的厚度和重量,而为了平衡屏幕增加和铰链带来的重量,有时不得不采用牺牲电池容量的方法。

以三星折叠手机Z Fold 3为例,该款产品的电池容量为4400mAh,同年早期发布的直板手机S21 Ultra的电池容量则达到5000mAh。显示屏越大耗电量越大,而电池容量却更小,产品性能处两难境地,续航体验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了折叠手机的体验和普及。

(Galaxy Z Fold3 5G)

诸多问题汇聚之下,折叠屏手机就常常成为了一个顾此失彼的实验品。而在产品设计之外,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和应用场景也是阻碍其大面积铺开市场的两大障碍。

此前,小米在发布折叠屏手机Mix Fold 2的同时,也公布了其售后维修的价格,换一次内屏需要4899元,相当于换一次内屏,差不多一台iPhone13就没了。

但这也不能怪小米“狮子大开口”。据官方透露,小米Mix Fold2这块是采用独家定制的超高屏占比屏幕,成本是普通柔性屏幕的一倍,内屏还采用了新技术,功耗低造成了良品率低,成本可以说是进一步提升,内外两块屏幕单纯成本就要4000块以上。

无独有偶,OPPO Find N配备的铰链是首个实现悬停的水滴型铰链,单个成本也要近800元,是目前市面上折叠屏铰链成本的3倍。

(OPPO Find N)

本身就因良率较低、铰链需要单独设计研发、折叠盖板方案待摸索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大幅增加了折叠屏手机的物料成本。而一些手机厂商还在某些组件上追求“精益求精”,这使得折叠屏手机的整体成本和价格一直都居高不下。

尽管,现在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平衡配置,拉低其销售价格,但目前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大都在万元左右,处于智能手机价格梯度的最高端,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范围。

除次之外,折叠屏手机能否走向更多用户,也在于其是否能为相应场景和潜在需求提供一个“软生态”。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更优秀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更适宜的应用场景,使折叠屏手机与普通手机在用户体验上拉开区分度,以增加折叠屏手机的用户黏性。当年苹果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形态,关键就在于其运行的操作系统结合硬件来共同打造体验。

目前折叠屏手机最容易被普通用户感知的,是通过分屏+小窗将多个应用同时呈现的多任务体验。理论上来说,多任务能够带来使用效率提升,但仅是这样的改变难以让人眼前一亮,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交互,革新智能手机形态,恐怕也还差得远。

三、全产业改如何革新?

事实上,手机市场整体低迷并不只是外部环境所致,真正让手机厂商头痛的是近年来智能手机需求的明显放缓。据行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最新数据表明,目前手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超过31个月。

而此前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发布的一份消费趋势报告中也显示,78.6%的用户更换手机是因为旧机型的损坏、运行速度变慢/卡顿、内存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被动换机,因为喜欢尝鲜和定期更换手机的用户仅占比15.5%。

想刺激消费者的购机欲望,只靠在既有的影像、快充、屏幕大小等方面的“微创新”,显然已经是不够了。

在这样的认知下,折叠屏手机这种形态有足够的辨识度,部分使用场景确实也能带来更好体验的品类,从需求上讲可以激发消费者的换机需求,从技术上讲则可以促进厂商的研发积累。

于是我们能看到,单在铰链这一点上,OPPO Find N借助水滴形铰链技术,把屏幕中间的折痕做到相对平整;为了打造航天级浮翼式铰链,vivo 投入了远超直板机三倍人数的设计研发团队;荣耀Magic V则搭载了目前业界最薄的超薄悬浮水滴铰链,做到了行业最小的弯折半径......

(荣耀Magic V超薄悬浮水滴铰链)

折叠屏市场一下子变得好热闹,原本仅仅是为数不多的品牌探索方向,到了今年就变成了主流品牌皆以高端定位,进入各自瞄准的市场空间。无论消费者喜欢怎样的产品形态,对厚薄、功能、造型有怎样的追求,都能找到更符合自己的折叠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做好折叠屏手机的产品升级,不仅要对屏幕、铰链、结构、软件系统等各类技术瓶颈进行集中突破,也要在硬件升级、软件搭配、应用生态布局三方面做好同步。而这些并非是一两家手机企业可以做到的,需要在每个环节上的参与者均有创新突破,才能带动整个行业飞速向前。

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在推出更多折叠屏新品的同时,更应着手填平折叠屏的体验升级与市场期待值之间的落差。毕竟折叠屏手机如何在应用体验、使用手感以及功能性等方面,做出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区隔,才是未来形成真正增长动力的关键之处。可以预见,折叠屏手机从“特色机”发展到“主力机”,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