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天籁行动2022年度发布会:技术和公益双马车齐驾

撰文|小不董

编辑|李信马

人的一生,会听见上万种声音,而有一个群体,却无法听到每一种。很多助听设备在放大声音的同时也会放大噪音,“听不清”困扰着许多使用助听器的听障人士,降低噪音,听清声音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愿望。

而这个特殊群体中,老年人的数量又占据了极大的一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三分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总体上,老年性耳聋占据了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51.61%)。

老年听障人群基数大,但我国听力障碍患者接受各类干预服务的比例普遍较低,仅有22.6%,65岁以上听力障碍老年人在过去12个月接受过听力检测人数的仅为总人数的8%,等到听力下降到有自主就医的意识时,听损通常已经达到最高70dB的重度障碍。在我国65岁以上罹患听⼒障碍的⽼年⼈群中,需要助听器干预的人数高达6300万,但实际佩戴助听器的人数却不足6.5%(410万)。

为什么听障老人佩戴助听器的比率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需要佩戴助听器的听损老人对助听器的功能、作用不了解(25.4%),或是认为自己不需要佩戴助听器(22.3%);第二,国产助听器产品整体性能较低且线下验配价格高,费用也不在医保范围内,很多老人无法承担高昂的花费。

9月25日是国际聋人日,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聋人协会的指导下,腾讯天籁行动召开2022年度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天籁行动在听障产品研发、公益救助、产研共创方面的关键成果,并同步了天籁行动发起两周年以来的关键项目进展。

技术革新,让老人“听得见”也“听得清”

对听障人士来说,“听得清”和“听得见”一样重要,然而以往的人工耳蜗经常存在清晰度不佳的情况,声音混乱导致使用者难以分辨有用的信息。两年多前,商世东在和朋友聊天时得知,许多听障朋友即使佩戴了听障设备、助听设备,包括人工耳蜗、助听器等等,在饭店、街道等嘈杂的环境下,依然会面临着听不清的困扰。于是他们想到:“能不能把我们在腾讯会议里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数亿用户验证的语音降噪和增强技术用在助听设备里,让听障人士能够听得见、听得清、听得真。”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们就开始寻找合适的伙伴,当然也多次被拒绝过,经历过多次的磨合。助听设备对商世东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2020年开始经过半年多的验证,终于突破了人工耳蜗动态噪音实时处理的难题,并且在两年前的国际聋人日,正式发起了“天籁行动”。“天籁行动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助听设备的效果,以及佩戴者的使用体验,让听障人士能听得更好。”商世东在发布会上说道。

如今,“天籁行动”已经发起运营两年时间,目前与众多国际、国内的助听设备厂商,都接入了技术合作,和美笛乐携手帮助听损者提升单音节的识别率达到66%;在诺尔康的设备上进一步提升人工耳蜗的清晰度和可懂度达40%;与科利耳在纯音测听、生肖辨音和听能训练方面深度合作,为听障人士提供全从测听到听觉能力提升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还跟中国联通推出了联通王卡升级版,用于辅听和字母识别,让听障人士不仅听得清,还能够看得清。

但随着设备的一步步更新,中国老年听障群体数量庞大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于是今年3月3日的全国爱耳日,“天籁行动2.0”正式启动。“我们把天籁AI音频技术开放给国产助听器厂商,有效提升国产助听器的使用体验,通过听力筛查、科普,提升大家对老年听损的认知,通过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天籁银发关爱基金,给经济困难的老人免费捐赠天籁inside助听器”,商世东说。

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在发布会上用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听障人士举例,说明在中国甚至是全球,听障、听损都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听力障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人的身体、心理都可能带来长期负面的影响。

腾讯首次发布完全自研的助听器核心算法解决方案,携手助听器厂商智听科技联合研发,推出挚听(腾讯天籁inside)助听器“公益助老款”。该款助听器将复杂场景下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85%,让千元级的国产助听器,也能媲美万元级进口助听器的性能。

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 图片来源:腾讯“天籁行动”2022年度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智听科技CEO陈霏介绍了天籁inside助听器的几个特点:第一,智能验配功能,解决让老年人在家方便、有尊严地测出度数,并根据度数进行定制化补偿的问题;第二,根据使用者的听觉度数进行初次验配后的主观反馈,给用户开放一键调试的自主模式。第三,天籁技术在复杂场景下对于噪声进行消除,而智听科技是在安静的会场或者在家里,听的声音比较清楚。在复杂场景下能不能听清楚是一个助听器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天籁实验室给智听科技提供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支持。

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老年人同样经常需要使用微信远程语音或视频,年轻人也得在线上进行听课或娱乐,为了让这类声音清晰,智听科技为天籁inside助听器搭载了蓝牙5.2的低功耗多设备音频互联,除了能面对面听清对话以外,也可以享受比较清晰的听觉体验。

对听障人群来说,“听得清”固然重要,但“用的住”也是他们所关心的,助听器要得到药监部门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环境测试、震动测试、跌落测试、能否在不同手机的屏幕上看得清、能否不同手机进行连接,这些都是保证助听器可靠性方面的测试。陈霏在回答DoNews提问时说道:“当然,可靠性是需要不断提升的过程,大家随着使用场景的丰富化,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增加,随着老年人使用场景的增多,我们会不断提升测试场景以及测试要求。”

在方向性麦克风方面,“其实我们的耳朵有两种功能,平时在不对话的时候,我们的耳朵起到监控的功能,比如有没有人监控,路边有没有车,这时候我们对周围声场景是360°监控的,这时候我们是打开一个所谓的全方向性。”陈霏说,助听器硬件上也使用了专业的RIC式形态,十分隐形,让用户快速适应,佩戴无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超70%的用户都在使用这种RIC产品。

青年一代助力银发群体融入信息社会

产品开发出来了,究竟是怎样的效果?

智听科技和天籁行动实验室在韶关做了一个落地行动。原来有大量的农村老人并不知道耳聋有度数,也从来没有给耳朵做过体检。就如腾讯研究院陆诗雨在大会中提到的:“我们不能要求老年人完全依靠自驱和自律去消弭数字鸿沟,后喻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青年一代有责任助力银发群体融入信息社会。”

“老人会觉得,随着年龄大了,听不清楚很正常,很多老人不会进行干预,这个情况就会恶化,导致他失能、摔倒、抑郁,因为他听不清别人说什么,也不会再去社交。所以我们认为对这个社会问题要进行干预,无外乎是要让我们更多了解到听力健康相关的知识,有意识地进行测听,了解自己有没有听力障碍。他要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去佩戴。再往下,这个助听器得是他可及、可负担的,最终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惠老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中你会发现,这个硬件一定要通过商业来完成。”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腾讯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说道。

图片来源:腾讯“天籁行动”2022年度发布会

今年4月份,首批天籁银发关爱基金在广东韶关试点落地。基于“天籁银发关爱基金”,通过与政府、辅听设备厂商、公益机构共创共建合作,如今,天籁行动已经在听障老人公益救助方面探索出“政企民”联动长效公益模式,首期面向韶关500位听障老人捐助挚听(腾讯天籁inside)助听器。

同时,为了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听障老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智听科技还联合启动了挚听助听器「买一捐一」公益救助活动。预售期间,每销售出一台挚听助听器,腾讯将为偏远山区听障老人免费捐助一台同款助听器。这也是“腾讯天籁银发关爱基金”继韶关救助行动后,在听障救助领域又一公益举措。

图片来源:腾讯“天籁行动”2022年度发布会

对于整个腾讯天籁行动“天籁银发关爱基金”在韶关的落地,陈霏觉得有三方面的价值:“第一,社会价值。它向听障老年人提供了质优产品,提高了生命质量,但大大降低了它的负担,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腾讯天籁的力量和爱心,它对整个助听器尤其是国产助听器行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我们这款产品实现了芯片算法和整机的全部国产化,为我们破局目前进口品牌在国内占据统治地位进行了一种新的力量,促进行业价格回归合理,普适大众。第三,在企业价值方面,对于天籁音频技术在医疗助听领域的应用验证是一次示范,其次也体现出天籁的AI算法如何与天籁平台、天籁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促进,我们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科技怎样变得有温度?或许就在于用科技来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琦在采访中回答道:“实际上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对科技的理解不是那么充分。比如我们总是觉得科技的进步,或者一次次的演进都会带来好的结果,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还是在于创造和使用科技的人,我们有没有看到科技本身能够带来的问题,让它产生温度。”

商世东认为:“一方面,我们把天籁实验室的技术对智听科技开放,帮助智听科技这款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媲美进口高端助听器产品的体验,我们认为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是公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们跟智听科技合作的这款,本身也是公益助老款,我们跟智听会把这款公益助老款销售的情况,腾讯和智听会做1比1的配捐,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弱势听障老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所以这款助听器本身也带有强烈的公益属性。”

腾讯天籁行动实验室也致力于探讨如何帮助儿童,特别是一些儿童属于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因为儿童将来的生活道路更长,“听得见”和“听得清”对儿童的言语表达和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天籁技术目前在老龄方向上很好地迈出了第一步,商世东表示:“未来,我们还有更多的人群、更多的场合,在更多的方向上,我们要持续探索、持续迭代,去做更多的工作。”

标签: 腾讯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