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文 林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不久前,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了《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这个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低空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会?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向天空要GDP”在未来是否能真的实现?
01.
千米高空之内,
向天空要GDP
长久以来,中国通用航空业总体量级都较小。截至2023年底,国内通用航空飞行器(不含无人机)保有量约为5000架,比2022年增长5%。而中国人口众多,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普遍紧张运行。这种情况下,低空空域资源亟待开发。
“空域和土地、海洋一样,都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低空空域不开放,就相当于我们在浪费大量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孙聪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所谓“低空空域”,一般是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2010年,周巧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首次提出“低空经济”,但直到近两年才被国内公众熟悉。
“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主要包含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领域。
(来源:央视网)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其中就有低空经济。
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让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有法可依。而在过去一年,至少已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可见,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对低空经济十分重视。低空经济也凭借着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有望孕育出“三层万亿”发展空间。
据《报告》介绍,低空经济的“三层万亿”发展空间分别是:
·第一层即促进轻小型固定翼飞机、民用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俗称“飞行汽车”)等低空飞行器制造发展,培育更加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与服务新业态,核心产业规模成长空间超万亿元;
·第二层即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空间超万亿元;
·第三层即服务模式延展促进空中交通运输发展、飞行体验促进消费变革等各类经济活动,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超万亿元。
简单来讲就是,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其核心在于赋能,结合农业、物流、旅游、巡检、消防等行业,协同创新空间巨大,跨界融合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并且,通航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产业则是其主导产业,两者结合的城市空中交通(UAM)是发展热点。这也是近年来各大城市对低空经济竞速布局的主要原因。
02.
城市竞争升级,
角逐“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火了之后,各城都开始加大力度扶持本地低空产业发展,今年至少有24个城市将低空经济写入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角逐“天空之城”。
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2月,中国低空经济领域共有企业超5.7万家,从成立时间看近五年新成立的企业数达到近2.1万家,近十年成立的企业数占比接近80%。从区域分布看超六成企业分布在中南和华东地区。
(低空经济企业资源区域分布 来源:赛迪顾问)
中国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市拥有的企业占比全国企业资源比例高达93.3%。从具体城市看,深圳、广州、北京位列前三,成都、长沙、西安紧追其后。
(中国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市 来源:赛迪顾问)
其中,深圳一直被称为中国的“无人机之都”。此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无人机企业已达到1730多家,年产值960亿元。而早在2023年12月,深圳就正式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等。
而上海是国内工业无人机产值最高的城市,也是较早布局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其低空经济的发展路线可以概括为从大飞机到工业无人机,接着是电动垂直,再到eVTOL。具体到政策上,上海主要采取产学研结合、产业集群、招商引智以及产业基金等方式,多方面对低空经济发展进行扶持。
(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在金山揭牌 来源:上海发展改革)
除了以深圳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外,川渝地区目前也正在对低空网络进行探索建设,如成都正在探索工业无人机封闭场景的应用,重庆则在探索通用机场进入低空基础设施的可能性。此外,江苏、安徽以及江西,目前也在做跨省域的低空产业尝试。
光看概念和城市布局,大家可能对低空经济还是没什么认知和感觉。这里我们不如具体来了解一下,低空经济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场景。
例如,出门上班可以“打飞的”。
今年,深圳“空中的士”的版图持续上新,从坪山燕子湖会展中心飞往福田CBD的通勤航线,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从地面的60分钟缩短到了13分钟;而在安徽,全球首款商业落地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合肥骆岗公园正式实现常态化飞行。用空中通勤告别上下班的拥堵。
(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骆岗公园试飞 来源:合肥日报)
例如,外卖、快递可以“飞”到家里。
无人机送货到家,外卖小哥不再需要风里雨里奔忙,快递配送效率从“天”变成“小时”,再偏远的地区也可以进村入户。对于物流这项要求速度的产业,低空运输将成为一项绝佳的解决方案。
(美团送餐无人机穿行在深圳市后海片区的楼宇之间 来源:新华社)
例如,公共服务变得安全高效。
利用无人机、民用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可以监控森林火情,空中灭火;迅速转移人群,完成空中救援、伤患转移;扫描和监测山林、耕地数据,完成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工作。
这些还只是未来低空世界的一小部分,随着技术和场景的完善,看似遥远的未来场景,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现实。
03.
企业变现加速,产业未来可期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无人机自诞生起就一直在寻找商业应用场景。在历经大众航拍、农业植保、工业勘探、无人机表演等场景变现后,无人机企业将在低空经济的热潮下落地到更多的应用场景,迈入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无人机产业链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比如芯片、无人机零部件等。另外,与无人机相关的配套服务,如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快递服务、停机坪服务、无人机维护保养、充电站等等,也会因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而被带动起来。
不过,尽管无人机在低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将低空经济简单地等同于无人机。
要知道,低空经济是一个更加广泛和复杂的领域,包括无人机、有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服务、低空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从航空器制造、飞行服务、保障服务到综合服务等多个产业链环节,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形态。
就拿eVTOL这种低空载人飞行器来说,因其高效、便捷、经济的特点,被业内认为是未来低空交通的主要形式。而在政策红利下,国内多个eVTOL企业在适航审定、航线执飞、上线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2023年12月21日,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这是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eVTOL,表明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已满足商业运营的安全与质量要求。
2024年3月20日,“交个朋友”淘宝直播间正式开售亿航智能旗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累计完成1架EH216-S全额付款以及12架EH216-S预定金的成交。据界面新闻,付清全款的买家来自广东。
不久前,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正式向日本AAM(先进空中交通)先锋运营商交付首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全球首架民用吨级eVTOL航空器的交付。
(盛世龙 来源:人民日报)
据业内分析,预计在2025年至2026年这段时间内,国内将有众多eVTOL企业成功获得适航证书,并确立相应的运行标准。这标志着eVTOL企业开始逐步进入市场运营阶段。
同时,《报告》也显示,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2024年eVTOL产业将迎来第一轮商业化爆发周期。随着多机型适航认证加速推进,预计到2026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将达95亿元。
不过,商机也伴随着挑战。无论是eVTOL、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还是产业相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产品安全性、政策规范、人才培养以及市场接受度等问题。而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在政策制定、设计制造、运营服务以及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明确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发展。
总之,建设低空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以及企业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真正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