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系缺位,德施曼难敌小米和华为

作者|张宇

编辑|杨博丞

题图|豆包AI

4月22日,高端智能锁品牌德施曼举办“万物有灵”全球新品发布会,推出了麒麟R9系列AI智能管家锁、德施曼Q60三摄防水旗舰锁,以及AI智能管家Miya、IP66级防水、13500mAh半固态电池、Shotax哨兵猫眼2.0、GPTfinger2.0曲面指纹技术五大核心技术,宣称“重新定义AI时代的智能锁”。

以麒麟R9系列为例,由于配备了AI智能管家Miya、GPTfinger2.0曲面指纹等技术,因此能够实现“待人接物”和“看娃看家”,用户不仅能实时侦测门前情况,而且还能回看全天24小时的动态。

透过本次新品发布会不难发现,德施曼正试图打造一个以智能锁为入口的生态体系:用户可以通过智能锁实时看家、控制回家/离家模式,甚至未来还能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动,实现真正的全屋智能。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从产品质量争议到行业结构性危机,再到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错配,德施曼正面临着一场多维度的生存大考。

01.

高端化故事不好讲

德施曼主要聚焦于高端智能锁市场,不过,当前德施曼正面临着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长期错配的困境。

奥维云网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智能锁线上市场均价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2024年为1068元,勉强守住千元关口。而到了2025 年1月,智能锁线上市场均价进一步降至952元,同比下降6%,再次回到千元以下。

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中国家用智能门锁线上市场总结报告》,2025年1月,按照价格区间划分,500元以下、1000-1500元以及2000-2500元价格区间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500元以下价格区间的零售量占比显著提升,1000-1500元价格区间的中端市场的表现也较为亮眼,占比较2024年同期有所增长。相比之下,2500元以上价格区间的高端市场则表现相对疲软。

事实上,除了低端市场需求增长强劲之外,智能锁行业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锁1000元以下价格区间的零售量占比已经超过60%,且500元以下价格区间已经成为市场的第一大价格区间。

可见,德施曼的高端化故事不太好讲。

电商平台上的销量数据可以为此佐证。在德施曼京东自营旗舰店,销量最高的型号为Q5MPro,销量高达4万+单,售价为1769元,国补到手价为1503元。其次是Q2P和Q5FPro,销量分别为2万+单和3万+单,售价分别为699元和2149元,国补到手价分别为594元和1826元。

另外,根据京东电子锁榜,销量排在第一名的是国补到手价为1104元的鹿客S50M,而在前十名中,国补到手价在1000元以下的占据八席。排在第七名的小米智能门锁2Pro和排在第十名的博世FU8Plus的国补到手价超过了2000元,可也分别降价200元和620元。

尽管德施曼在线上全渠道2000元以上价格区间的销量和销售额均为第一名,但高端市场的增量有限,其增速与行业发展态势形成显著落差,导致德施曼过早遭遇了天花板困局。

事实上,德施曼难讲高端化故事的原因指向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技术同质化是德施曼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生物识别、远程控制、猫眼监控等功能已经成为智能锁的标配,几乎所有的智能锁产品均具备此类功能,技术差异越来越小,而且许多智能锁产品在核心技术上严重依赖供应商。这种技术同质化的现象,使得德施曼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因而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锁产品时很难从技术层面进行选择,只能更多地关注价格等因素。

另一方面,德施曼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为了塑造品牌的高端形象,德施曼不断升级产品功能,比如AI智能管家、指静脉识别、掌静脉识别等。然而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这些创新性的功能过于复杂,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完美。相关调研数据显示,高达70%的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锁时,核心需求仅仅是指纹、密码开锁等基础功能。德施曼过度关注产品的智能化和高端化,反而忽视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02.

生态体系缺位

2024年,中国智能锁市场的零售量规模达到2031万套,同比增长8.6%‌。未来中国智能锁市场将进一步扩张,预计产销规模由2024年的2250万套增长至2028年的2890万套‌,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4%。

随着智能锁市场规模的扩张,不少参与者涌入其中,试图分得一杯羹,比如美的、TCL、海尔、创维等传统家电企业,以及小米、百度、华为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对于这些参与者而言,智能锁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构建各自生态体系的关键一环。

尤其是小米和华为,凭借强大的生态体系优势,对德施曼形成了碾压之势。以小米为例,消费者可以通过米家APP实现智能锁与摄像头、家电等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统一控制。华为则依靠鸿蒙系统,打通了全屋智能的各个环节,而智能锁作为其中一环,可以与其他华为智能设备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的家居体验。

由此可见,生态体系对于智能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在同一生态体系下,智能锁拥有更好的兼容性和联动能力,可以避免出现“设备孤岛”;另一方面,智能锁还可以配合其他智能设备,实现功能扩展与自动化场景构建。

相比之下,生态体系正是德施曼所欠缺的部分,尽管德施曼接入了苹果HomeKit,但在生态兼容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与其他品牌智能设备的联动不够顺畅,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完整、便捷的家居体验。这使得德施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注重智能家居生态的消费者,市场份额难免会被竞争对手蚕食。

但德施曼想要打造一个以智能锁为入口的生态体系并非易事。

首先,生态体系的构建需兼容蓝牙、Wi-Fi、Zigbee、Matter等多种协议,德施曼若选择自建协议,就需要说服智能设备厂商进行适配,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缺失的情况下,难度堪比登天。如果放弃自建转而依赖开放协议,德施曼将无法避免与竞争对手的智能设备进行竞争。

其次,生态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覆盖摄像头、照明、家电、传感器等多品类硬件,而德施曼专注于智能锁的研发与制造,在其他硬件领域缺乏技术积累和供应链优势。

现阶段,小米、华为和苹果的生态体系已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德施曼能否说服消费者转换生态体系,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03.

消费者投诉不断

德施曼时常因产品质量问题和售后问题而遭到消费者的投诉。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以“德施曼”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量高达877条,投诉原因大多涉及质量问题、产品缺陷、无法开锁、售后不到位、虚假宣传等方面。

比如一位消费者投诉称,使用了三年的德施曼Q5M出现了耗电快的问题。售后先是更换主板,后又更换了摄像头模组。该投诉者质疑仅使用了三年的产品就需要更换大部分元件,同时还质疑售后没有判断故障的专业能力,只能通过换新元件解决问题,加重了消费者负担。

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也严重损害了德施曼的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了信任危机。德施曼的投诉量居高不下,反映出其品控不够成熟,售后服务也不够完善。

德施曼一直在努力讲述高端智能锁的故事,尽管其在创新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将这些创新性技术与智能锁产品实现完美融合并应用却并非易事。此外,如果德施曼始终无法在品控、售后与生态体系上实现突破,那么再炫酷的技术概念,也终将成为一场空。

生态体系缺位,德施曼难敌小米和华为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