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加码“AI人才争夺战”

大模型技术的爆发式发展,让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因此,优秀的AI人才成为科技企业的核心争夺目标。

今年5月,京东推出了TGT顶尖青年技术天才项目,面向全球高校本硕博在校生、应届生及毕业两年内的技术人才开放招募。不到50天的时间,京东团队已与清华、北大、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院校的千名师生进行了深度交流,招募的领域涵盖多模态大模型与应用、机器学习、搜索推荐广告、空间与具身智能、高性能与云计算、大数据、AI Infra、安全等8大方向,共计80+前沿课题。

几天前,DoNews受邀参加了在京东总部举办的技术沙龙零售专场线下Open Day,进一步了解京东在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谈到对年轻人才的看法,京东零售产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正在从深度学习到大模型的转型时代,每一次转型的时候,都会涌现出一批年轻的生力军。我们也期待能够吸引更多的校招生过来。他们没有什么包袱,在高校里也接触了很多前沿的idea,尝试会更大胆,加入之后可以一起把系统做得更好。事实上,我们现在偏大模型的应用里,校招生的占比已经高于传统的业务迭代。”

京东拥有零售、物流、科技、健康、工业等多个产业领域和真实场景历练,可以说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技术练兵场:在电商场景,精准推荐算法的秒级优化,可能影响上亿用户的购物速度;在履约场景,配送路径算法要同时平衡时效、能耗、合理性。传统实验室里,算法优化可能止步于数据集指标,但在京东零售,每一行代码都要直面“618 大促千万单履约调度”等真实考题。

校招的AI人才进入京东后,会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成长路径。据零售产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进到TGT后,会在团队内选出比较资深的、有情怀的导师,第一步是让他们快速适应和融入进来。工业界和学术界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需要先知道一些工业界的方法论,能把脑子里的东西落下来。然后逐步培养的层次应该是,首先是成为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者,然后是能进一步定义问题,最后可能是在一个系统中能独当一面。”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田野对此感触深刻:“学生时代,研究场景是相对封闭的,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针对某一类问题,甚至某一个数据集做优化。但是在京东零售搜推团队,业务在发展、系统在迭代,需要不断地发现、归纳并定义业务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将其落地于大规模高并发的系统场景,最终切实解决千万用户的体验痛点。—— 这种产业级压力挑战带来的成长密度,远超论文写作”。

比如入职京东3年的彗沐发现,传统搜索排序在多样性和效率指标上无法兼顾,容易导致大量商品沉没,于是和团队创新性地构建 PODM-MI 重排框架,通过三层动态优化实现「精准推荐 + 多样性曝光」的平衡,让算法如人脑一般,能动态理解用户意图,方便消费者更精准地找到心仪商品,更入选信息检索顶会 SIGIR 2024。“当看到自己的算法创新真正被大家用上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算法工程师洛川在1年前加入零售AI Infra团队,入职 1 年便从跟项目到主导CTR模型引擎优化,参与下一代多硬件、多框架、多场景训练引擎的规划和建设。“导师给我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去调研业务痛点,敢想敢做,深入研究。”这种“给空间 + 给资源”的培养模式,让他在分布式训练加速领域产出多篇高质量技术报告,相关方案落地后帮助业务大幅提高算法迭代效率。

“在这里,不会因为你刚加入就论资排辈,我们更希望通过整合场景资源和导师力量,由你更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长期成长路径。你做的每个算法实验、每次模型迭代,都有真实数据支撑、真实问题反馈。”京东集团雇主品牌兼TGT项目负责人石玉介绍。

截至2025年一季度,京东体系研发投入累计已达1,456亿元。大模型专利申请量位居中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企业排行榜前列。累计申请3,800余件,境内外累计专利授权数11,512件。

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京东发展的鲜活动力,在今年京东618期间,大模型调用量相较去年11.11上升130%;超过1.4万个AI智能体在京东内部运行;超过1.7万品牌商家使用京东数字人直播带货;超过5000万人次使用过京言智能导购助手推荐心仪好物;包揽商家各种营销物料生成的京点点AIGC内容生成平台,日调用量超过1000万次……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更多的AI人才进入京东,他们与京东将互相成就。正如京东零售产研相关负责人所言:“在这里,你的每个算法迭代都在改写产业规则,每个技术创新都在定义未来生活。”

京东加码“AI人才争夺战”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