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跌九成,美邦为何越改越差?

撰文|阿森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效忠25年的“老人”离开,美特斯邦威再次陷入人事震荡。

6月16日,美邦的副总裁林晓东辞职,同时加入美邦14年的游君源被聘任为副总裁。自2024年起,二代胡佳佳等人卸任,创始人周成建回归,美邦高层的变动并不让人意外。

最近一年,不止是人事层面,美邦从定位、产品、门店、渠道多个层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年过去,营收却一片惨淡。据美邦服饰报告显示,24年全年总营收6.81亿元,同比下降49.79%。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依旧一降再降,净利润下降九成。

创始人反向接班,押宝户外定位,开辟电商直播赛道,门店风格大改造,多管齐下试图重振往日规模。5.0新零售改革推行将近一年后,为何美邦的业绩却越来越差?

图片源自网络

利润再降,美邦还没活过来

2008年的休闲服饰第一股,2011年的营收近百亿,核心商圈最大的服饰店铺,往日超多光环的美邦,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约为1.43亿元,对比同为国产品牌骆驼的41.36亿元,森马的30.79亿元,相差几十倍。

今年4月,周成建面对利润的下降,依旧激进加码开店计划,试图扩大门店规模实现增长。仅今年五一期间,困境中的美邦就有66家大店生活馆开业。

“三年万店”是周成建在25年3月的选品直播中提出的战略。在他的预想中,以单店销售额为准,万店的分布结构为300万元左右的占到50%,500万左右的占20%,700万以上的占30%。

同时,周成建也信誓旦旦地立下了25年的千店“Flag”。距离实现周建成的畅想还有两年多,但从已有的情况来看,美邦的形势预测并不乐观。

图片源自美邦微信账号

美邦的僵局,并非“一日之寒”,早在多年前就买下了断送自己坑。

公司上市之后,为了节约成本,美邦产品设计外包出去。当裁缝不再专心做裁缝,生产的服装也不再好卖。外包的设计与市场审美、消费偏好逐渐脱离,后续的国潮引入、小众设计师联合都并未能帮美邦拉回一部分消费者的“心”。

同时,当产品卖不出去时,早期的加盟店模式随之而来的是供应链僵化。总部和加盟商之间互相甩锅库存,产品周转周期将近是同期ZARA的5倍。

截止2024年4月,美邦的全国门店数量已经下降到607家。对比巅峰时期的5500多家店,美邦如今的门店数量仅为当年的九分之一。而截止24年4月,同为步行街巨头的森马有8000多家门店,两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营收上更不用说,美邦在2011年到达历史最高点之后,就基本在下降的状态里一去不返。16到20年,营收直接降了近30亿。21-24年,直接降到10亿以下。

中间即便出现郭扭亏为盈的时刻,也多是出售资产换来的一时好转。

2024年,美邦全面进行大改革,净利润依旧同比下滑超500%。从直营店的营收来看,24年平均单店营收为236.79万元,同比下降70.84%,平均年化坪效4275.75元/平方米,同比下降64.70%。

加盟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面对周成建在24年3月提出的5.0新零售模式:全域O2O商业模式,实现多种零售方式的打通融合,但部分加盟商并不买账。

从定位转变的担忧、业绩下滑的现状、电商渠道的先机错失到发展前景的疑虑,多种因素让加盟商忧心忡忡。最终超200家加盟商转向了其他休闲服饰品牌,直接导致24年第四季度美邦加盟商提货额同比下降超4000万。

基于2024年的个别数据来看,5.0新零售的战略并非完全无效。

24年12月份,有43家加盟店已开业,38家加盟店正在装修中,12月的新开店铺数量环比310%;第四季度的库存商品销售约140万件,比前三季度大幅增长。

可惜这些数据并不能换来多数加盟商的信心和消费者的回头。从300多亿到30多亿,市值缩水十倍的美邦早已岌岌可危,翻盘之路也愈发艰难。

反向接班,改革成效甚微

2016年,周成建退任,其儿子、女儿、女婿成为美邦新的掌权者。在二代接手之时,美邦已在下坡路,但时尚大秀、国潮试水等一系列行动收益颇少,营收每况愈下。

近7年的时光里,从2016年的营收65.19亿到23年的营收13.56亿,关店、欠薪等新闻频频出现。

2024年,周成建再次出山,声称重新创业。一场发布会开启了美邦的5.0零售计划:新LOGO、新口号、新战略,周成建表示要建立全域的O2O商业模式,线上线下高频互动。先后进行电商直播布局、抓鸟计划等一系列改革,强调数字化转型。

图片源自美邦小红书账号

5.0零售战略中的电商直播布局,周成建早在2023年就已开启,总部迁移到杭州,学习电商直播,成立两家直播电商公司,抖音开辟账号。

24年3月,周成建公开直播选品评审会,最高在线人数超10万人,曝光次数超390万次。11月,周成建进行淘宝直播带货,收获了超1500万元的GMV,吸引了超378万次观看。

但对户外服饰行业而言,这些数据与同行相差较远。

以骆驼为例,据卡思统计,截止24年12月,其官方店铺的销售额,1家月销过亿,2家月销超5000万,4家月销超2500万,15家月销超千万。

这个节点对美邦是开始,但其他品牌早已多年深耕。时机错失之后,电商依旧热门,但美邦的入局热度却无法对比其他品牌。而且网购平台的服装越来越难做,退货率一度高达50%。

今年4月,美邦又开启抖音渠道的买券活动,以线上促销券带动线下消费,40天的GMV已超1亿。从券的核销率来看,美邦的本地生活团购券依旧来了不少营收。

据统计,美特斯邦威长沙形二店线上销售额1066万,实际核销金额为400万,核销率超37%。以此类推,1亿团购券能带来3700万营收。对于不断衰落的美邦来说,这份成绩虽不能与热门同行对比,但证明了当前渠道策略的正确性。

渠道跟上了时代,定位改变却没能取得良好成效。“平替始祖鸟”的抓鸟计划抓到的只是皮毛。

同为三合一冲锋衣,淘宝平台中,美邦的销量为1000+,始祖鸟的销量在3000+。但始祖鸟的价格大概是美邦的十倍,类似价位的骆驼销量为100w+,迪卡侬的销量为10万+。 

图片源自美邦、骆驼的淘宝店铺

价格和销量都无法打出差距,后发的户外品牌定位还未深入消费者内心,美邦试图成为平替始祖鸟的战略效果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一年过去,美邦的种种改革在某些阶段或有成效,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并未能改变美邦营收下降的现状。面对回归一年的结果,周成建在采访中也表示还没有做到足够好,满分100的情况下自己的评分是50。

美邦的改革从未停过,但常常错过正确的路,未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变化。

早年在面对国外快时尚进攻时,周成建就曾进行过改革,他向ZARA学习,将SKU翻了三四倍,做线上平台邦购和有范,但没有找准问题的本质,这些改革的结果是营收的快速衰落。

2011年时,美邦的平效就只是ZARA的四分之一。库存周期的拉长加剧供应链僵化,进而跟不上翻倍的SKU,重金投入的自有线上渠道败给淘宝、小红书。

周成建也曾走过高端服装路线,打造ME&CITY,但当年实际销售不足亿元;也曾试水童装,但并未坚持,森马反而靠着童装营收增长40%。一系列的折戟都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改革的战略偏差。

人事调整、产品革新、时尚大秀、明星联动等所有看似他人成功的模式,都未曾挽救美邦。改革要做的不仅是照搬他人,还要保留自身优势,更要埋掉之前的坑。

步行街品牌,何处求重生

步行街火热的那些年中,美邦、以纯、拉夏贝尔、班尼路等随处可见,它们曾是家长、青少年孩子的青睐服饰品牌。但在电商渠道和外来品牌的冲击下,这些品牌都变得悄无声息,有些更是早已宣布破产。

目前国内服饰行业明显遇冷。亿邦数据显示,包含美邦、森马、太平鸟、锦鸿集团等十家服饰品牌,2024年中,单店营收下滑的数量为8家,门店坪效下降的数量为9家,关店比率普遍超10%。

昔日的服饰巨头们要想寻求重生,避免衰落,不能丢下的依旧是产品、渠道、品牌。

服饰作为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始终要紧靠市场,距离消费者更近一点。产品从设计、材质到价格,都要结合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诉求。正如周成建昔日在采访时表示,一度脱离服装圈和行业导致了美邦的昔日困局。

图片源自美邦小红书账号

当下,服饰品牌打破困局的关键点是唤醒消费意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5年1月-2月,穿类商品网上销售额同比下降0.6%,服装行业2000万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5.75%。

这场唤醒要找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差异点,再利用场景和内容营造新的消费点。例如,ZARA开辟咖啡+时尚赛道,店内不仅增加咖啡售卖,而且打造多滤镜的自拍舱,试衣间配备黑胶唱片,延长消费者的线下停留时间,为线下店铺增添更多附加值。

渠道层面,以往步行街巨头的难点在于加盟商与电商的冲突。品牌希望靠加盟商拓宽线下渠道,也希望打通互联网社交电商之路。但线上的价格促销以及产品的快速迭代,都让加盟商压力巨大。

加盟商和电商是必须协调好的两种渠道,前者是线下主力,后者是线上主力。服饰品牌必须做好资源平衡,通过分润机制、渠道融合、品控统一等方式让两种渠道双赢共生。

电商销售更要注意引导用户的关注点。看似大力宣传产品,实际用户的关注点都在无关产品的话题上,并不能加深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正如周的出圈直播中,“创始人敢说真话”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这种娱乐性的内容或许加强了周成建的个人IP认知,但并未对美邦的产品增加更多印象点。

品牌层面,越是面对外部的激烈竞争,越要找准定位。品牌是产品溢价和盈利的重点。争着追赶热门定位,不如坚守品牌本身特色的同时再去开拓。

户外市场固然诱人,服装零售额从2019年的359亿到2024年的712亿,2029年预计增长到1581亿。但国外有户外服饰轻奢的始祖鸟、专业定位深入人心的猛犸象和北面,国内有都市户外定位的伯希和、价格亲民的骆驼,更不用说其他的小众户外品牌,户外服饰的赛道早已“人满为患”。

相比专业做户外的服饰品牌,其他服饰不一定要颠覆本身的定位。正如美邦原本的休闲定位,完全改变已有的消费者认知可能会让消费者更混乱,可以单条线延申,保持已有专业认知的基础上,拓宽消费者的品牌印象:休闲加上户外。

实际上,国内服饰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仅女装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约11000亿元。只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再加上消费场景、消费需求等方面快速的迭代,让服饰巨头们一步未跟上,就步步落于人后。

寻求重生,不能盲目。在线下门店成本居高不下、线上电商冲击的当下,高层变动、利润下降、加盟商转向,每一个因素叠加都让美邦战略更显激进,也使其增长重振充满更多未知。

从长期主义来说,步行街巨头们仍需把握住市场动向与自身的平衡,顺势而变。正如周成建在回应“三年万店”计划是表示,策略与现实有其差距,店铺的数量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

净利润下跌九成,美邦为何越改越差?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