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不断、课程质量存疑,十方融海被“抛弃”?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随着当前就业方式持续改变,国内新型灵活就业群体人数持续壮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2.4亿人左右。

为满足新型灵活就业群体在技能提升方面的迫切需求,深圳十方融海推出包括以影视后期、AI绘画、AI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技能课程、以数字声音、小说创作、日语初级、韩语初级为代表的数字素养课程、以国学文化为代表的个人成长课程、以办公技能、时间管理、高效表达力、全媒体运营的职称进阶课程、以UE5、AE、PR、C4D、Excel为代表的DG class课程。

图源:十方融海官网

虽说十方融海课程众多,但我们在和大量十方融海学员深入交流后发现:用户对课程质量的存疑,一线“老师”以各种方式让学员多缴费,动辄花费几千元乃至几万元的学员面临的“接单难、回本难”的困境,退款难催生多条灰色产业链,大量用户识破其“套路”后的逃离。

上述问题的存在,让十方融海提出的“以AI技术为核心,打造更高效、更实用的新型兴趣教育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一、“套路”不断

十方融海学员曹阳称,自己在十方融海旗下荔课官微平台零元报名播音配音技能训练营后,很快有十方融海的课程老师添加其微信。该老师不仅操作特别“高效”,1分钟能连发多条信息,话术像是提前编辑好直接复制粘贴,且很快被该老师拉进朗诵学习群中。甚至顶着“声音行业头部大咖、梨花播音培训首席导师”头衔的老师,每天早中晚都在微信上“贴心问候”,画风和宣传的“大咖”身份反差强烈。

图源:受访者提供

此外,原定7月5日开启为期5天的直播训练营,被提前至7月2日下午。除直播间课程画面清晰度欠佳、内容拼凑痕迹很大,让曹阳感觉像是录播外,一方面,直播间老师反复强调自己实力。比如,该老师声称亲自操盘过36个短视频矩阵账号,全网粉丝总量超9800万。

但让曹阳疑惑的是:这位老师若真有如此雄厚的实力与庞大的粉丝基础,做直播必然比授课收入更高、更丰厚。既如此,其又为何选择授课呢?难道真的是为了“情怀”吗?

图源:受访者提供

另一方面,该老师在直播间提到,抖音盈利方式之一为售卖账号,当前抖音粉丝售价在 0.5 元/个-1元/个不等。按此计算,学员若能做出10 万粉丝的账号,就能有5万元-10万元的收入。但随着短视频平台算法不断调整、各大细分赛道内容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内容同质化严重,即便是专业的MCN机构,想快速打造出10万粉丝级别的账号都绝非易事。

图源:受访者提供

这让曹阳明白为何直播间公屏上活跃的多是60后、70后人群乃至50后人群,这类群体对短视频行业的真实竞争烈度、算法逻辑和运营难度缺乏深入了解,更容易被快速变现话术打动。作为对比,熟悉平台规则的年轻群体,往往能很快识破这类说法的不合理性,不会轻易被吸引。对课程不满的曹阳果断选择退群、拉黑十方融海课程老师。

图源:受访者提供

同样对十方融海宣传“大咖”授课质疑的也有李娜,李娜表示,十方融海官网提到的5天小说创作营写作导师代表作包括《无问》《爱痛家谱》等,且是深圳南山出版社发行协会副会长。但深圳市南山民政局官网在2024年3月公布的该协会副秘书长、拟任秘书长为何志雄,和十方融海提到的导师明显存在出入。

图源:十方融海官网

图源:深圳市民政局官网

此外,李娜让豆包全网检索《无问》小说,豆包无法检索到由十方融海宣传导师创作的《无问》。腾讯元宝在当当、京东、豆瓣等图书平台,同样未检索到由该导师创作的《无问》。这让李娜心中犯起嘀咕,若这本小说真如宣传所言是其代表作,为何主流图书平台都无法检索到呢?

图源:豆包官网

图源:元宝官网

“短视频以及官方渠道或低价或免费引流,内容重点贩卖焦虑→“大咖”背书强化信任感→锁定中老年或宝妈等相关群体→免费直播课程为由,多种方式引导学员付费→承诺学习后可接单,不仅能将学费回本,且能赚的更多。”这是当前十方融海的运营模式,十方融海学员张丽对我们说道。

张丽以声音课程为例,给我们拆解了十方融海的收费套路。一是老师在添加学员微信后,很快会引导学员购买更高阶课程。若宝妈或中老年人表示近期手头不宽裕,该老师会通过多方式不断降低价格以促成交易。比如,有学员学费从8000元先降至5780元再降至1680元,最后该老师甚至喊出880元的超低价。

但大家都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从8000元大幅降至880元,让众多学员怀疑其中藏着套路。毕竟正常优质课程的定价不会如此随意且悬殊,很难不让人猜测是不是先用高价营造价值感,再靠不断降价诱导报名,实则课程质量难以匹配最初宣传。

二是针对部分不想付费的学员,十方融海老师打起“感情牌”。比如,赞美学员声音基础好是极其少见的好苗子,快速学习可接单,把握当前机会可实现人生价值,老师非常看好你等等。再比如,老师通过手写书信的方式赞美学员学习态度好,声音有潜力和平台适配度高,你的学习态度让老师很感动,老师着肩负责任与使命感,能助力学员圆梦等等。这些看似“情真意切”的内容,但若是对每个学员都这么说,你还会被感动到吗?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三是付费报名高阶课程仅是开端而已,若后续学员想接单,接到更多单,老师或让学员购买相关设备,甚至打出XX老师联名定制款耳机。比如,十方融海老师推荐的录音棚售价5000多元。或赠送相关设备,让学员继续付费报名相关课程。自己接触到的学员,前后在十方融海花费几万元的不在少数。其他课程因受众人群不同,操作模式稍有改变,但整体运营方式趋同。

二、接单难、价格低,大量学员回本难?

十方融海声音训练营学员胡瑞表示,当前第三方兼职平台上,单条配音广告费用仅在10元-20元。每个订单都有大量同行在抢单,低报酬和高投入形成的强烈反差,让自己接触到能够回本的学员寥寥无几。

另一学员李强表示,我前后在十方融海花费小万元,前前后后接单赚的钱不到200元。若提前知道配音广告费用如此之低,当时绝对不会报名。

图源:快试音小程序

十方融海视频剪辑学员钱凤表示,自己报名“十方影视后期VIP全能班”课程,学费总计7080元。当时老师承诺,学完相关课程即可在十方融海的兼职接单平台上接单,单笔报酬在100元至1000元不等。但兼职平台上的PR剪辑兼职单子大多报酬只有5元到20元,且部分月份累计订单不超过10单。据此价格估算,你觉得回本概率有多大呢?

对于十方融海声音课程学员反馈的“接单难、回本难”问题,从事配音行业多年的胡帅表示,虽然《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发展研究报告》将有声书配音员列为专业技能型-高数字依存度岗位。但近几年在语音合成技术持续发展、各大互联网先后上线AI配音、客户大幅缩减广告预算以及影视受短剧持续冲击之际,专业配音行业极其难做,全行业更是陷入亏损境地。

图源:《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发展研究报告》

这不仅让专业级配音演员因价格过低拒绝接单,甚至行业头部品牌喜马拉雅因营收放缓、盈利艰难、多次冲击IPO失败,都选择“卖身”腾讯。很多机构抓住学员对配音圈有限的认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收割”。

图源:基于喜马拉雅招股书整理 DoNews制图

  • 一是机构在社交平台以高酬劳邀约试音,试音后借口设备不行、音质不达标,推荐高价设备,诱导学员购买所谓“专业设备”开启接单路。
  • 二是机构销售以优质声音潜力为由试音,给小额试音费获取信任,再抛出高价长单,要求交保证金或在第三方软件储值,完成任务后返还,实则后续失联、软件无法提现,或借此进一步诱导买课、参与刷单等骗局。
  • 三是以免费或低价课程引流,直播间或夸大宣传或过分承诺,虚构师资力量,抬高课程原价后打折,针对大学生、宝妈等群体,诱导办理学生贷、信用卡分期付费。若学员不买课,诱导进兼职群,以群内水军晒高额收入制造假象,推出刷单、点赞评论等“副业”,再次收取保证金,实施杀猪盘诈骗,被骗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 四是在直播间关注学员疑问,冒充“被坑同行”私信,假意免费教学,诱导下载软件、进入平台,用专业术语包装评价获取信任,实则后续行骗,且诈骗公司易换壳继续,维权多为经济纠纷难追回损失。

面对防不胜防的套路,潜在学员需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人家科班出身,在圈子内摸爬滚打多年,且行业圈子相对封闭,单条配音能够难到几万的都少之又少。你学习几天时间就能拿到高薪酬,自己凭什么呢?

从事自媒体多年的曹磊同样表示,字节给到创作者的流量收益从几年前50元/万次-60元/万次播放,到后来的20元/万次-30元/万次播放,再到如今的10元/万次播放。即使抖音粉丝超千万、单条视频点赞量百万级、视频播放量亿级的@大圆哥,单条视频流量收益约在1万-2万。

平台流量收益持续下滑叠加AI生成视频能力持续提高,同行必然会大幅度降低视频剪辑成本。即使同行愿意将单条视频剪辑费用开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但对视频内容要求之高,岂是靠几天速成学习就能应对的吗?机构打出的“快速学习,快速变现”,在真金白银的商业项目里,恐怕入场券都很难拿到。

从事网文创作多年的林涛表示,很多培训机构打出的五天成为平台签约作家,更多是割韭菜项目。一方面,网文圈作者收入差距极大。2024年70%的底层作者月收入不足3000元,依赖全勤奖维持基本收入;腰部作者依靠签约保底或分成模式,月收入5000元-2万元;头部作者靠出售版权以及相关分成,年收入达到千万级,但这些在行业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

另一方面,在当前AI大模型能创作长文本,读者缺的从来不是拼凑以及同质化内容,更想看到的是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对社会的观察、对情感的敏感度等深度化内容。写作技巧或许可以学习,但深度化内容又要如何学习呢?这正是“师徒制”在网文圈难以走通的深层次原因。

三、“套路”还能延续多久?

面对回本难、接单难的问题,不少十方融海学员纷纷要求退费,但退费之路不仅极其漫长,甚至还面临被二次“收割”的风险。十方融海学员林琳表示,两三年前其在十方融海前后花费三四万元,但现如今仅追回两万多元,还有一两万元不知何时能够追回。且因十方融海退费难,当前围绕其退费问题衍生出各种灰产。

一方面,学员情急之下会在社交平台搜索退费维权信息,但很快就会被网络“律师”盯上。这些“律师”通常要求一次性支付“律师费”才能帮你挽回损失,且和你签订的服务合同期限通常在3~15天,最长不超过30 天,但不保证帮你挽回损失。但学员既无法督促网络“律师”办事进度,又因“律师”按照合同办事,合理合法。最后能否追回,追回多少,全凭“律师”良心。

另一方面,有诈骗分子通过快递邮寄《十方融海退费公告》,让消费者访问相关网站、添加客服办理退费事宜。但消费者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中,这正是十方融海网站发布关于退费诈骗声明的原因。但若是其学员退费顺利,诈骗分子又为何会将目光放到其退费问题上呢?

图源:受访者提供

图源:十方融海官网

林琳的情况并非个案,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十方融海2500多条投诉主要集中在退费难、虚假宣传上。十方融海主体公司超80%案件,更是和教育合同纠纷有关。

图源:黑猫投诉

图源:天眼查

退费难的背后,本质上是当前十方融海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与系统性信任危机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十方融海的商业模式运作模式,高度依赖售卖高价课程及附加产品来获取利润以及维持现金流,进而保障公司正常运作以及应对资方给到的压力。但细分课程对应行业的改变、不同学员学习能力、个人基础、经济水平的差异,意味着若通过正常销售很难将利润持续做大,这或不能解释旗下导师会以各种方式诱导学员付费的原因。

图源:天眼查

另一方面,学员的期望管理是任何教育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十方融海利用特定人群的焦虑和信息差扩大学员数量,并通过夸大收入预期和简化行业竞争形势,导致学员抱有过高的期待,而这些期望与行业现状严重脱节。但当这个充满希望的“幻想”世界被彻底打破,学员的失望情绪迅速转化为投诉、退费和负面评价,从而影响品牌形象。

这种矛盾的存在,让当前的十方融海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即:低价或免费引流→情感化收割→价值粉碎承诺破产→退费受阻且面临被二次“收割”的风险→继续低价或免费引流。当越来越多的潜在学员识破其“套路”后,十方融海又要如何“收割”更多学员,打破当前的恶性循环呢?

注:文中被访者均为化名

标签: 十方融海
投诉不断、课程质量存疑,十方融海被“抛弃”?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