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酸灵翻车记:医研抗敏牙膏被指虚假宣传?

撰文|李佳蔓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牙膏界的“黑马”在逆袭ing,冷酸灵凭啥冲进前三?

在牙膏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谁能想到,曾经被视为“老牌国货”的冷酸灵,竟在2024年上半年凭借8.6%的市场份额,一跃成为行业前三的“黑马”?这一数据,源自尼尔森最新零售研究报告,由重庆轻纺集团登康口腔官方披露。

从被质疑“超功效宣传”到陷入“菌落总数超标”风波,从“单腿走路”的营收结构到面对云南白药、舒客等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个拥有37年历史的国民品牌,如何在争议中破局?

答案在“择一米宽,掘万米深”。

产品战:从“抗敏”到“全域”

冷酸灵的崛起,始于对“抗敏感”赛道的深耕。

2024年上半年,其推出的“医研抗敏(专效修护)牙膏”入选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核心卖点直击消费者痛点—7天密集修护牙齿受损部位,添加“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专利成分。

这一产品的成功,并非仅靠“概念炒作”,而是基于扎实的科研投入。登康口腔建立“4D抗敏功效评价体系模型”,口腔黏膜修护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重医口腔医院联合出具双临床报告。

图源:小红书

网友“小美大宝贝”的评价颇具代表性:“口腔溃疡时用别的牙膏都疼,这个居然不刺激!”

这种“即效性+安全性”的双重保障,让冷酸灵在抗敏细分市场占据领导地位,2024年线下零售市场份额达64.72%,连续三年保持第一。

场景延伸则是从“解决问题”到“预防+美容”,拓展消费边界。

冷酸灵并未止步于“抗敏”。

2024年,其口腔医疗与美容护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5.45%,成为第四大产品线。

这一增长,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从“光感白”牙膏到口腔溃疡含漱液、正畸护理系列,冷酸灵将产品从“治疗”延伸至“预防+美容”,覆盖了从儿童到成人、从日常清洁到专业护理的全场景需求。

网友“自然!”评价:“用了一个月,同事都问我是不是做了冷光美白”。

但产品线的扩张也带来争议。

2024年12月,新京报曝光冷酸灵医研修护牙膏在直播中涉嫌“超功效宣传”,主播称其可修复“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等问题,被律师指出“模糊了预防与治疗的概念”。

尽管登康口腔回应称“主播未做疗效承诺”,并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本品不可替代药物”,但消费者“玩文字游戏”的投诉仍屡见不鲜。

网友“春水東流”评论:“牙医都治不好的,牙膏能刷好了?”

图源:小红书

冷酸灵以“临床报告+专利技术”构建产品壁垒,通过场景延伸满足多元化需求;冷酸灵还需严格区分“功效宣称”与“医疗治疗”,避免因宣传过度损害品牌信誉。

渠道战:从“县域提质”到“电商爆发”

冷酸灵的渠道策略,可用“深耕下沉,突破高端”概括。

2024年上半年,其通过“县域提质、新渠拓增”策略,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布局“品牌曝光—产品种草—销售转化”的闭环运营,私域会员突破130万。

这一策略的成效,在财报中可见一斑:经销模式营收达10.31亿元,占总营收的66.13%。

虽电商营收激增51.99%,但直播“翻车”后,值得反思。

冷酸灵的电商渠道表现更为亮眼。2024年,其电商模式营收同比增长51.99%,占总营收比重升至30.81%。

这一增长,得益于“大节大做、爆品打造”的营销策略。从“618”到“双11”,冷酸灵通过主题直播、KOL合作等方式,将“抗敏”卖点与“节日促销”结合,实现了销量与品牌声量的双提升。

不过,直播的“翻车”事件也暴露了渠道管理的短板。

2024年12月,冷酸灵因主播宣称牙膏可修复“牙齿缺损”被投诉,尽管后续修改话术,但舆论风波已对其品牌形象造成冲击。

网友“风吹麦浪”的质疑颇具代表性:“一会儿推荐俊小白,一会儿推荐冷酸灵,两款到底哪个适合?”这种“多品牌策略”与“直播话术”的冲突,反映出冷酸灵在渠道扩张中需平衡“流量获取”与“品牌一致性”。

冷酸灵线下渠道“县域提质+全域融合”,线上渠道“节日营销+爆品打造”,但需加强直播内容审核,避免因话术不当引发信任危机。

可见,冷酸灵通过电商渠道爆发式增长(51.99%),实现了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智能物流),冷酸灵重构了“人货场”关系,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与消费者体验,契合了新零售理论的核心框架。

正所谓,老国货非常需要与时俱进,不旧瓶装新酒,怎知枯木不会逢春?

促销战: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冷酸灵的促销策略,经历了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型。早期,其通过“买赠”“满减”等传统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但这一策略导致销售费用高企,2024年,登康口腔销售费用达4.99亿元,同比增长29.08%。

高投入下,冷酸灵开始转向“会员运营”:通过私域流量沉淀130万会员,提供“30天无理由退换”“口腔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

冷酸灵的品牌升级,始于对“国民性”的挖掘。从“抗敏专家”到“口腔健康守护者”,强化情感共鸣。

2024年,其核心品牌“冷酸灵”入选第一批中国轻工业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并通过“医研抗敏”系列产品的推出,强化“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

网友“红红老师”的评价颇具代表性:“我妈几十年牙敏感,用了这个终于敢咬苹果了!”

这种“家庭情感+实际效果”的双重绑定,让冷酸灵从“功能性品牌”升级为“情感性品牌”。

但品牌升级也面临挑战。2024年6月,冷酸灵因“医研即速60s”商标被质疑“误导消费者”,尽管客服回应称“商标仅是名称,效果因人而异”。

这一事件提醒冷酸灵:品牌升级需以“透明沟通”为前提,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信任。

冷酸灵从“价格战”转向“会员运营+品牌升级”,提升了用户粘性与品牌溢价,但需加强商标与功效宣称的区分,避免因“概念炒作”引发信任危机。

结语

从“抗敏专家”到“口腔健康守护者”的转型,从“县域提质”到“电商爆发”的渠道重构,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促销升级,每一步都伴随着“功”与“过”的交织。

但正是这种“在争议中破局”的勇气,让冷酸灵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2024年营收15.60亿元,同比增长13.40%;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14.07%。

未来,冷酸灵需在三大方向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科技+临床”的产品壁垒,避免因“超功效宣传”陷入信任危机;

二是优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平衡“流量获取”与“品牌一致性”;

三是深化“会员运营+品牌升级”,从“功能性品牌”升级为“情感性品牌”。

正如登康口腔在财报中所言,“咬定口腔不放松,主业扎在口腔中”,这与迈克尔·波特的聚焦战略相契合。登康口腔聚焦口腔护理领域,尤其是抗敏感细分市场,通过持续投入研发、优化产品,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虽在千亿级口腔大健康市场中占据先机,但需突破传统日化渠道局限性,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图源:小红书

参考文献:

1、《登康口腔2024年财报》

2、《登康口腔“冷酸灵”牙膏市场份额首次跻身行业前三》江北报电子版

3、《冷酸灵牙膏“60秒起效”惹争议,客服回应:“即速60s”为商标,效果有临床依据》 扬子晚报

4、《冷酸灵还能“打”?》

5、《一支牙膏解决多种“牙病”?冷酸灵直播、视频被指超功效宣传》新京报

冷酸灵翻车记:医研抗敏牙膏被指虚假宣传?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