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婴儿车bebebus冲刺IPO:对赌大限仅剩10个月,创始人拿天价薪资

DoNews8月26日消息,据风云IPO报道,近日,BeBeBus背后的不同集团在港股重新递交《招股书》,但精致的育儿场景背后,高达3.61亿元的可赎回优先股如同一把悬顶之剑,对应的是仅2.01亿元的现金储备。《招股书》里埋着对赌协议:2026年6月30日前必须上市。

BeBeBus目前已从最初的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四大核心产品,逐步延展到睡袋、枕头、奶瓶、纸尿裤、湿巾等产品,涵盖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卫生护理四大场景。

不同集团招股书提到,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BeBeBus包含至少一件核心产品的订单的平均交易金额保持在2400元以上。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线上平台会员数量已增长至逾200万名。

在市场上,一辆普通婴儿推车的价格多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BeBeBus婴儿推车的零售价主要在两三千元价格带;其天猫旗舰店显示,其中最贵的一款“启航家”系列婴儿推车三件套组合折后价格为17680元。

此外,还有其可折叠婴儿床经典产品定价3280元,新生儿护脊推车2480元,安全座椅定价超3780元,就连技术含量较低的宝宝餐椅售价甚至都高达3180元。

通过《招股书》可以发现,以婴儿推车和儿童座椅为主的出行场景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2025年1-6月(下称“报告期”),该业务收入分别为3.25亿元、4.74亿元、5.71亿元和2.58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64.1%、55.7%、45.7%和35.5%,可以看出,作为公司“拳头产品”的出行场景收入增长在逐年放缓。

其次是睡眠场景,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分别为1.25亿元、1.36亿元、2.23亿元和0.99亿元,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24.6%下滑至2025年1-6月的13.6%。

值得关注的是,BeBeBus婴幼儿护理场景业务增长迅速。从2022年的0.42亿元营收,增长到2025年1-6月的3.07亿元,收入占比从8.2%增长到了42.3%。

几大场景下,《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不同集团分别实现收入5.07亿元、8.52亿元、12.49亿元和7.26亿元;净利润方面,2023年刚刚扭亏为盈,分别为-2120万元、2720万元、5850万元和4850万元。

天眼查显示,自成立至今,公司完成了四轮融资,估值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乎7倍的跃升。

IPO前,高榕创投持有不同集团9.8%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天图投资、经纬创投和泰康人寿则分别持有不同集团9.24%、7.84%和5.15%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集团与投资机构签有对赌协议,约定需在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合格上市。若此次IPO申请未能成功或未能在此日期前完成,协议中的赎回条款将被触发,赎回价乃按发行价的100%,并从发行日开始按10%的年回报率计,加上到期赎回事件中任何应计但尚未支付的股息厘定。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1亿元,而可赎回优先股等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高达3.61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无法覆盖潜在的赎回义务。

在对赌协议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之际,不同集团的管理层薪酬却逆势攀升。

BeBeBus创始人汪蔚1986年出生,20多岁就进入母婴行业,2011-2018年担任昆山新贝怡CEO,从事育儿产品批发分销。2018年,母婴行业初显疲态,进入“逆周期”。

但汪蔚凭借多年行业经验,敏锐地洞察到一个机会:传统品牌深陷价格战,高端市场又被国际品牌占据,但新一代父母消费升级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他在上海创立了布童科技(不同集团前身)。

另一位创始人沈凌曾在英孚婴童Babyfirst工作多年,最终职位是销售总监,负责中国区销售营销、渠道扩展和整体管理。2019年沈凌加入成为联合创始人兼CEO。

2022年-2024年,汪蔚的年薪分别为151.7万元、333.6万元、752.1万元,而沈凌分别为151.7万元、253.6万元和361.2万元。

2024年两人的年薪合计已过千万元,为1113.3万元。而2024年不同集团的净利润为5850万元。也就是说,两人的年薪相当于净利润的19.03%。

高端婴儿车bebebus冲刺IPO:对赌大限仅剩10个月,创始人拿天价薪资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