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苗
编辑/杨博丞
北京现代正试图通过首款纯电平台SUV ELEXIO,重新站上新能源汽车领先赛道。但就在新车上市前的公开预热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发布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库斯途汽车》的消息。
这已是北京现代在不到9个月内发生的第三次召回事件。而回望近年来的发展,北京现代在转型、产品布局与财务表现上仍面临一定挑战。新产品虽已在路上,但挑战仍在。
一、不到9个月发生3次召回事件
2025年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发布《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库斯途汽车》的消息。消息称,日前,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根据消息可知,北京现代“自2025年9月5日起,召回2025年5月11日至2025年6月24日期间生产的2024款库斯途汽车,共计3469辆。”
召回原因系“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因制造工艺问题,可能导致后轮制动油管与四通连接器的紧固扭矩不足。极端情况下,造成车辆制动性能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
而在4个月前的2025年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发布《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第十一代索纳塔、全新途胜L汽车》的消息。
根据消息可知,北京现代“自2025年4月18日起,召回2024年11月27日至2024年12月1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4款第十一代索纳塔汽车,共计121辆;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2月1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5款全新途胜L汽车,共计231辆。”
召回原因系“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因高压燃油管端口制造问题,导致高压燃油泵、燃油输送管与高压燃油管连接处密封不良,汽油可能渗出,存在安全隐患和排放危害风险。”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
虽然此次召回涉及车辆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车型相对较新,仍引发了部分用户对新车品控细节的关注。
除2025年两起召回事件外,2024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则发布一则涉及车辆共计约55.93万辆的召回信息。
2024年12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北京现代“自2024年12月30日起,召回2012年11月29日至2014年10月31日期间生产的2013款胜达汽车,共计139040辆;2010年3月28日至2014年8月14日期间生产的2010-2013款ix35汽车,共计420309辆。”
召回原因系“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制动系统的液压电子控制单元(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回顾这三次召回,可以发现其时间集中、车型跨度大,既有十年前左右的老旧车型,涉及车辆超50万辆,也有近年上市的新款车型,或说明北京现代同时承受老款车型和新车质量管理的双重压力。
需要强调的是,召回是汽车质量治理的常规机制,监管与企业内部合规成熟度提升,也会带来召回频次的阶段性上升,不能简单与整体质量下滑画等号。从全球范围看,召回频次的提升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全面下滑,部分情况下也体现监管机制的成熟与企业合规体系的强化。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消费者认知层面,召回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形象,尤其处于中国新能源激烈竞争阶段,对北京现代而言,ELEXIO临近上市,旨在以专属纯电平台产品打开增量并提振信心。在此背景下,用户或会更关注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2025年达成年销50万辆”能否实现
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车企高频上新的大背景下,北京现代的产品迭代相对迟缓。截至2025年8月,其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结构仍以燃油车为主。这种情况,或成为北京现代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挑战。
仅以2024年为例,北京现代的车型更新有所“慢热”。2024年3月,第十一代索纳塔上市;2024年8月底,2024款库斯途MPV上市;2024年11月,2025款途胜L上市。尽管这几款车型在外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但其核心动力系统仍为以燃油为主,个别车型新增油电混动版本选择。
2025年8月29日,新一代现代帕里斯帝在2025成都车展上亮相,但仍处于预售阶段。而北京现代在2025年多次提及的首款纯电SUV——ELEXIO,截至9月5日,尚未开始预售。
“通过产品转型、品牌向新、服务创新,在2025年达成年销50万辆以上销售目标”,据《中国经营报车视界》2022年11月9日报道,北京现代在其20周年活动上宣布,正式启动“2025向新计划”,明确了北京现代接下来将在产品转型、品牌向新,以及服务创新三大领域进行发力。
图源:北京现代公众号
当时报道称,“根据计划,在产品转型方面,北京现代要在2025年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未来3年-5年内构建1款MPV车型、2款轿车、3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加速引入纯电品牌艾尼氪(IONIQ),2023年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3年投放4-5款纯电车型,力争达成年产销20万辆规模,成为合资品牌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
图源:北京现代公众号
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25年,按照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其“在2025年达成年销50万辆以上销售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其燃油车全面混动化进展,又是否能全面完成,这两个问题或有待后续观察。
图源:北京汽车相关公告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12月11日晚间,北京汽车发布公告称,当日北汽投与现代汽车订立协议,双方同意根据各自于北京现代注册资本的权益比例,共同向北京现代增资,总金额为10.95亿美元。此次增资将由双方各自出资约5.48亿美元,注资将分期进行。
这一举措,在为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谋求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充足“弹药”的同时,也与北京现代于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亏损状态不无关系。
三、不到三年亏超百亿,如何扭亏?
北京现代曾是合资车企中的代表性样本。从2016年全年销量达到114万辆的高光时刻,到2024年销量跌至15.42万辆,市场关注的已不仅是何时重回主流,更是何时能止住亏损。
根据前述北汽投与现代汽车订立的协议,当时北京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现代净利润(除税后)分别为-50.65亿元、-54.41亿元、-25.76亿元。换言之,不到三年,北京现代累计亏损130.82亿元。
图源:北京汽车相关公告
据《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1月26日题为《从年销百万跌至三十多万辆,北京现代为何失宠?》一文中报道,“2013年至2016年,北京现代发展达到巅峰,销量分别达到103万辆、116万辆、106万辆和114万辆,稳定拥有百万级市场规模。”
根据报道可知,2017年是北京现代在华业务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高速增长态势未能延续,转而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报道指出,“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现代市场销量下跌31.3%,全年销量为78.5万辆”。
而据《国际金融报》2025年4月2日报道,“2021年-2023年,北京现代销量分别为36万辆、25.6万辆和24.1万辆,但去年其销量仅15.42万辆,同比下滑36.02%。”
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京现代的销量变化与其长期依赖传统燃油车型存在一定关系。尽管北京现代多次强调在品牌、技术等层面的优势,但当前市场已快速进入新能源、智能化主导阶段,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持续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仍以传统内燃机平台为主的产品结构,可能难以有效承接新增需求,也影响了北京现代在新一轮汽车消费升级中的自身竞争力。而产品结构和销量下滑,对财务表现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这不仅在于新能源市场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购车、选车的“主阵地”,而且新能源布局是否能呈现矩阵化、多元化,也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企的销售情况,难以建立新的盈利增长点,经营压力随之增大。
北京现代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亏损已合计超过100亿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市场份额、产品结构等多层面的挑战。摆在北京现代面前的,或是需要从产品端入手,进行深度结构优化。
在新能源快速更迭、品牌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只有用产品说话,才能获得销量数据回应。而如何用更具穿透力的战略布局和具体策略实现止亏回正,也将是北京现代下一阶段走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