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豆包AI
今年的iPhone17确实有点不一样,因为设计“奇特”,发布前被一众网友吐槽又丑又土。
然而,在9月12日晚八点开启预售之后,互联网上立刻上演了一出从“嫌弃”到“手慢无”的戏码,撕开了消费决策里“口嫌体正直”的真心。
图源:微博
当晚,无论是官方还是电商渠道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加载缓慢”的情况。其中,Apple Store停留在了“在我们带你进店开始预购前,请勿关闭此页面”的欢迎界面,直到4分钟过去才成功进入购买页面。京东则显示出“访问人数较多,预计需等待15秒”的加载倒计时,而天猫也出现了“延迟开放”的情况。当晚,“苹果官网进不去”、“iPhone 17抢不到”冲上微博热搜。
图源:微博
13日,DoNews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西单大悦城的Apple线下门店,此时iPhone 17系并未摆放在展台,工作人员不断地对过往询问的消费者强调「19日、19日」。
与多位消费者沟通了解到,大多数人认为17系列很值得入手:全系256GB起步,在此基础上,标准版依然维持了5999元的起售价,也就是原地升杯256GB。另外,256GB和512GB价格也都比16标准版便宜1000元。
唯一的变数是iPhone 17 Pro Max,新增了2TB版本。这是历史首次,价格也突破了iPhone价格天花板,17999元。除了等待17之外,现场的消费者绝大部分是冲16来的,“前系降价后,不少人都来换机了。”工作人员说。
Apple西单大悦城店 DoNews摄
或许是见惯了这样的场景,该店员对记者感概,“每年苹果发布新机都是这样,建议大家可以等国庆之后再来买,多花时间体验评测下,那时候买也比现在容易。”旁边另一位店员则补充道,昨晚(12日)八点左右店里站满了人,“好多人都在线上抢到了17,大概是什么玄学吧。”
这一幕似曾相识,人们会本能地认为「被争抢的东西一定值得」,甚至将原本不看好的一面转化为独特性标识。乔布斯曾在初代iPhone发布时断言,「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这场狂欢仿佛是对那个时代又一次的遥远回应。
01、“牙膏挤到爆”的一次升级
在本次苹果发布会一开始,库克就用一个“awe-dropping”(惊掉下巴)为整场大秀定调,接着他说出了乔布斯那句名言:
“设计不只关乎外观和感觉,更在于如何运行。”
他强调,设计是一切的原点。
图源:Apple发布会
今年iPhone 17标准版依旧是竖排双摄,只是换了新配色,被调侃“换色大法”。Air版横置单摄的“跑道型”设计,也被吐槽像贴了个创可贴。
最吸睛的莫过于iPhone Pro系列的金属加玻璃拼接后盖,网友辣评远看像摔裂的钢化膜,让手机壳厂商欲哭无泪,开模成本直接翻倍。
图源:Apple官网
外观这件事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iPhone 17系列的“里子”才是需要认真聊聊。
本次苹果发布会共推出了4款iPhone,其中,iPhone 17标准版最“出息”:
一直以来,标准版iPhone因60Hz屏幕饱受诟病,操作滑动时总比Pro系列“慢半拍”。而这次iPhone 17的屏幕也是用上了120Hz高刷,还有Pro Motion技术。
苹果还上新了全新的第二代超瓷晶面板,甚至是抗反射玻璃,等于是三星的Ultra复制粘贴。此外,3纳米的A19,续航相比前代也延长近6小时,容量从128GB跨到了256GB,价格还与上一代同等容量相同,维持在5999元......不得不说是“全员升咖”。
图源:Apple官网
也有人觉得,无论是120Hz高刷还是256GB起步的容量,都是前几年安卓手机玩剩的,但对于苹果来说,这样的“升级”已实属难得。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就发文称,「这是iPhone变化最大的一年。」他认为iPhone 17标准版很强,“牙膏挤爆了”。
不过,苹果在挤爆牙膏的同时也有所保留,比如iPhone 17标准版搭载的是基础版的A19芯片,iPhone Air搭载A19 Pro芯片,iPhone 17 Pro /Pro Max搭载A19 Pro(满血版)芯片。
比起iPhone 17标准版的“全方位”升级,iPhone 17 Pro/Pro Max的提升幅度则要逊色一些,其主要的升级还是围绕影像方面,后置三摄全部为4800万像素,其中全新的4800万像素长焦传感器尺寸提升56%,算是苹果近年来在长焦镜头上的一次大升级。
02、Air,是有“特殊意义”的
如果你是“轻薄至上”的忠实用户,那一定躲不开iPhone Air(注意,不是iPhone 17 Air)。
机身薄至5.6毫米,6.5英寸大小,165g超轻重量,迄今为止最薄的iPhone。
因为超薄,没有更多地方放电池,所以苹果想出了一个办法:取消了SIM卡槽,目前支持中国联通的线下eSIM开通业务,以及再去买一块磁吸充电宝。当然,这也是它的争议点。
图源:Apple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DoNews从苹果某线下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关于iPhone Air的eSIM卡,目前可能会有变化,“原来是说只有联通支持,现就不让说了,好像电信那边说也可以做,上层怎么弄,还现在还不确定。”
国内运营商适配还需时间,但手机本体而言,iPhone Air的定位略显尴尬,既不是旗舰,也不能吸引关注续航和影像的用户。
针对外界对 iPhone Air 续航能力的担忧,库克在接受CNBC 专访时回应称:
[iPhone Air 的] 续航表现非常出色,你一定会喜欢上它。
我们从内到外精心设计,由于 iPhone Air 采用 eSIM-only 设计,取消了实体 SIM 卡槽,这让电池能够延伸到原 SIM 卡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容量与更长的续航时间。
总结而言,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
苹果究竟为何要推出这款看似费力不讨好的产品?「Air」作为苹果内部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存在一定有它的理由。
市场调研机构IDC认为,iPhone Air代表了苹果对工业设计市场吸引力的押注。
iPhone Air与iPhone 17标准版规格相近,但被定位为更高端、更具吸引力的设备。其战略定位与2008年发布的MacBook Air和2013年推出的iPad Air类似:在某些规格上不及Pro系列,但通过更轻薄的设计和便携性赢得用户。
在IDC看来,这款产品很难打动中国主流消费者,但会有助于苹果建立一个全新的“高端非 Pro”层级,提升整体平均售价(ASP),而Plus版本从未实现这一目标。
另一个视角更为宏大,有媒体称,iPhone Air很像是在给「三年计划」做的技术试验田。来自报道苹果公司的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在8月24日发布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苹果的「三年计划」:
- 2025年是第一年,推出iPhone 17 Air ;
- 2026年,推出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
- 2027年,推出周年纪念款的“全玻璃 iPhone”,四曲面弧形屏幕,完美体现 iOS 26 的“液态玻璃”设计理念。
市场普遍认为,2027年是iPhone发布20周年,是苹果的一场周期毕业秀。苹果,正在画一个未来可期的大饼。
图源:IC photo
03、这手机哪里AI了?
大致看过iPhone 17全系的亮点,我们不禁发出一个疑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苹果在产品更新策略上发生如此大的转弯?
从苹果2025财年第三财季数据看,总营收达到 940.4亿美元,创下近年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 10%。其中,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出现反弹同比增长4%,扭转了过去两个季度分别下滑2%和11%的趋势。库克表示,中国部分地区的消费补贴对公司产品起到了明显提振作用。
最直接的理解是,中国用户买iPhone的最大理由是「降价」,而非产品本身的功能亮点。在这个同期对手全力押注AI节点,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京东苹果官方旗舰店的购买页面发现,iPhone 17被列入AI大模型手机热卖榜单。然而,从实际的产品更新来看,除了在硬件层面延续面板、芯片、续航、摄像头等方面的迭代,软件层面,尤其是AI领域,并未出现令人惊喜的内容。
图源:京东
本次新品发布会也介绍了 Apple Intelligence的部分功能:视觉智能、实时翻译、图片清理PS、自由生成emoji、AI校对与重写文本,更新不多。
此外,发布会提到AirPods Pro3具备实时翻译功能,如果对话双方均佩戴,即可进行实时对话翻译。但遗憾的是,该功能需借助Apple Intelligence,国行版本最早年底时间上市。
Apple Intelligence是苹果在2024年WWDC上提出的,可以看作是苹果的AI战略,由多个生成模型组成,提供文本校对、邮件摘要、生成图片等功能。当年,便逐次向美、英、澳用户推送,国行版本因合规与数据本地化要求暂未同步。
不过自上线以来,海外用户的反馈很“复杂” ,比如改写邮件、摘要总结、AI修照片等小功能,并没有给人带来科技改变生活的惊艳感。
最重要的是核心的AI——全新Siri“跳票”两次,还出现过造假质疑。WWDC2024上,苹果高管进行了AI规划出行路线过程的演示,但有报道称Siri团队表示,他们“此前从未见过这些展示能力的可用版本”。
消费者觉得被骗,投资人也失去了信心。今年以来,苹果股价累计下跌约15%,巴菲特近年多次抛售了苹果股票。而Apple Intelligence至今还停留在官方“未来敬请期待”的PPT上。
图源:Apple官网
苹果AI落地的不确定性,客观上为对手留下了充足的时间窗口。
谷歌在8月发布新款Pixel 10手机,在AI领域因为Nano Banana高性能处理图片的能力,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国产手机厂商华米OV也早已将AI作为核心发力点之一,布局也从单点化探索进入到与手机操作系统深度融合的阶段,尤其是在“AI+”的结合与探索上非常明显。不少厂商直接借用“AI”来讲新故事,承担冲刺品牌高端化的作用。
对于苹果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缺乏AI功能,短期内或许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则将是巨大的损失。
写在最后
iPhone 17的热销证明苹果强大的品牌惯性,颇具争议的设计和“挤爆牙膏”的硬件升级,再次引导了市场的需求。
不过,库克领导下的苹果若想真正回应乔布斯那句“设计在于如何运行”的宣言,或许应该少一些硬件上的“缝缝补补”,而是转战软件与生态上的、真正“惊掉下巴”的革命。